“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女生小说 > 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 > 33. 东坡居士苏轼 第六个直播视频:太阴元……

33. 东坡居士苏轼 第六个直播视频:太阴元……(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困在日食的那一天 男狐狸精总想坏我修行 华夏导演,星际爆红 重生之非主流村长 帝姬不是恋爱脑 我的华娱开始的有点晚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被全世界偏爱的炮灰受 穿到年代文中搞医学[穿书] 我已走过的一半的人生

面对诸多异样目光, 宋太祖赵匡胤只当自己看不见,还是稳稳当当的坐在皇位上听神仙授课。

反正这种事情被揭露出来,遭殃的都是另一个“自己”,又不会亏损他什么利益, 那就当不知道好了。

要把皇位做稳做好, 有时候就是需要装聋作哑。

·

【宋朝历史分为北宋和南宋, 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建立宋朝开始, 一直到宋怀宗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三百二十年。】

【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朝仅有的几轮北伐之外, 宋朝便一直持续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国策, 很少对北地再兴干戈。尤其是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重蹈唐后期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战乱,便将军权收归于皇帝手中,并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初。

赵匡胤听到自己之后的皇帝居然是弟弟赵光义时,当即便皱起眉头, 凛冽的目光便投向一旁的弟弟席位上。

而面对着兄长猜疑目光的赵光义,却是既忐忑又兴奋——他很了解自己的兄长, 再加上之前也是兄长亲自承诺“兄终弟及”, 说不定就是兄长他不幸逝世,就如同那柴荣一般, 因而他才堂而皇之继位为帝。

赵匡胤亦是想到这一点, 因而并不曾在百官面前对弟弟质询。

【这一崇文抑武国策影响极为深远, 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员杂乱,使得宋朝甚少有权臣豪强乱政,对于文学繁荣很是有利。只是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便武备积弱, 屡次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和契丹用兵皆是惨败。】

【更甚至于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发生靖康之难,不仅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走虐杀,宋王室更是全部被迫南迁临安,始建南宋。就此建都汴梁的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此后再过一百多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

【以上便是宋朝的历史大致走向,接下来我要谈的第一位宋朝词人,便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

【苏轼(1)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极高成就。他的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色’;他的词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同问豪放派词人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元年,苏轼之父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主考官为文坛领袖欧阳修,他很是喜爱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清新洒脱的文风,但这可不是唐朝那样不糊名的敷衍式考试。】

【于是欧阳修以为这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事后得知实情的欧阳修赞叹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振,每每出现新作,都会立刻传遍京师。】

唐朝众多帝王:“……”

他们自然也知道科举考试不糊名很不好,可是世家大族并非善人,如何会同意科举考试糊名?

就此唐朝所有皇帝都很想请教一下宋朝皇帝,这宋朝到底是怎样成功把科举糊名,而又不让天下世家大族反对?!

毕竟连他们皇帝李氏也不过是陇西李氏的一支。

因而唐朝是真的很需要这个办法啊!

仿若是清楚唐朝皇帝们的迫切心情,月神居然还真的说了宋朝能科举考试糊名的原因。

【神州大地的历史发展到宋朝之时,世家大族早便成为过去。唐朝灭亡之时,王朝上下,不仅皇帝被杀,还有九名皇子亦遭屠戮,并且还有三十多位大臣被投尸黄河。至于所谓的世家大族,晚唐时期不过是他们最后的辉煌,犹如重病之人回光返照。】

【当唐王朝的丧钟被敲响时,世家大族的历史丧钟亦是被敲响。史书经常说汉高祖刘邦是无赖之人,但和屠戮整个唐王朝皇室的朱温比起来,刘邦实在是也配得上为谦谦君子。】

【朱温此人心狠手辣,且他身边之人对于所谓的世家大族亦是十分痛恨,于是当朱温要建立新王朝时,便把李氏王室和世家大族一同斩草除根。最后以裴枢为首等朝臣三十多人,就被当众屠杀,最后尸体还被投入滚滚黄河之中,史称此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2)】

【唐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确实根深蒂固,比如那太原王氏便是秦朝时期的将军王翦一支,不见当年秦始皇,但见世家大族百年辉煌。】

【清河崔氏、帛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号称‘五姓七望’。】

【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叹道:‘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唐太宗李世民曾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却在初稿中发现高士廉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位天下第一,而皇帝李氏排在第四。勃然大怒的唐太宗让《氏族志》将皇室李氏位列第一,皇后的长孙氏排位二等,山东诸姓为三等,欲要对山东士族进行压制,只是最后也未能取得实际效果。】

【史书记载此事为:‘声迹稍著者,皆指以为浮薄,贬逐无虚日,搢绅为之一空。’(3)】

【其实唐太宗你也不必着急,毕竟用不了两百年,世家大族就会全部下去陪伴你左右,届时你们皆为死者,定然不会再分一等二等三等了。】

唐朝。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和皇帝陛下面面相觑,脸上神情都是难以言喻,他们不知道应当用何言语来形容月神所言。

——但如果他们懂得一些后世流行语,就能很贴切的说出一句话:月神您的冷笑话实在是太冷了!

而对于“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来说,月神这个冷笑话就有点致命了。

承受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士族之人,此时都已经哭天抢地嚎啕大哭起来,这样的现象在距离晚唐时期越近,就越发显著。

尤其是名字直接被月神说出来的裴枢,以及跟裴枢同朝为官的众多臣子,更是神色悲哀欲哭无泪。

只是面对满目苍夷重症难救的朝廷,他们就算是有心救国,却也是无力回天啊!

而在另一边唐朝时期的黄巢起义,朱温却是得到了众人的追捧和夸赞。

只是有点脑子还灵活会思考的朱温,一边接受众人的赞美,一边在心想为何杀进皇宫的人是他,而不是他们的首领呢?

·

秦朝,咸阳。

秦始皇嬴政听得月神此言,神色便变得晦涩难辨,而站在皇帝陛下身后不远处的老将军王翦却是立即欲要请罪。

只是被秦始皇伸手阻止,并宽慰王老将军不必多想。

“国朝的兴盛衰亡,与王老将军你有何干系?王家屡次歼灭六国之城,甚至还将那楚国大败,是为大秦有功之臣。而且诚如九天玄女所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是我嬴政做的不够好,因而才使得大秦基业被毁,只有了神仙的警告和赐下神物后,大秦自当不会再重蹈覆辙,二世而亡!”

皇帝陛下这般言说,王翦不敢多言,只道皇帝陛下英明。

·

汉初。

听到月神说皇帝是无赖之人,文武百官虽然面上并无异常,但心中却是暗暗点头,颇为认同。

而在听到皇帝与那朱温比起来,居然还能被赞为谦谦君子,当即就好奇不已。

站无站姿、坐无坐姿的汉高祖刘邦听到月神之言,只是无所谓的摸了一把胡子,认为能得到天下的自己就算是无赖,那也是最厉害最成功的无赖。

“不过我居然还有被称赞为谦谦君子的一天,看来我可得好生感谢一番那个朱温才行。”

留侯张良:“……”

果然成大事者,必得先能屈能伸。

·

唐朝。

已经创立科举糊名法的女帝武则天在听到月神这一番话,只觉得也许可以再进一步避免考生和考官作弊。

毕竟在月神所透露的未来之事来做警醒,那些猖狂嚣张的世家大族应该能退让一步。

虽然在她当政时期还不能把糊名法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但若能在下一任皇帝,或者是下下人皇帝用上,那便是极好的了。

如此一想,武则天对站在自己身旁的女儿太平嘱咐道:“太平,你须得记下这个糊名法,定要让此法在我朝亦能用上。”

公主太平听了母皇这句话,当即点头,微笑着说定会尽力。

·

【唐文宗时期,皇帝曾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能让皇太子迎娶宰相的孙女,只是郑覃毅然拒绝,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唐文宗无奈质问:‘民间门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4)】

唐朝。

唐文宗:“……”这下可真就在祖宗面前丢脸了。

宰相郑覃:“……”

月神您不是在说宋朝词人苏轼吗?就不要偏到这里来了吧?!他真的不想以这种方式出名啊!

【今日授课重点为宋朝,便不再多言唐朝之事。】

【苏洵、苏轼和苏辙在京师风光无限,只是当这父子三人名动京师时,突然便传来苏轼苏辙母亲病故的噩耗,两兄弟便随父回乡奔丧。】

听了一大堆唐朝历史,随后猝不及防就知道母亲病故之事的苏轼和苏辙:“!!!”

思母心切的兄弟二人,在和父亲商量一会儿,便立即踏上回乡之途。

就算京师繁盛多姿富贵迷人眼,但于他们而言,还是母亲更为重要。

若是不能回去侍奉母亲,或者是不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他们一生都将遗恨不已!

【嘉祐六年,守丧期满的苏轼回京应试,应中制科考试。四年后,苏轼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轼之父苏洵病死,苏轼和苏辙兄弟扶柩回乡,瘦小三年。】

还在努力坐船赶回去见母亲的苏轼、苏辙二人:“……”

苏轼思索良久,还和弟弟苏辙挤眉弄眼好一会儿,终是神情纠结的上前对父亲苏洵说道:“父亲,要不您还是先进去避避风?否则我担心您年老体衰容易感染风寒病死。”

苏洵闻言,立即就狠狠的瞪了一眼儿子,这是说的什么话?这是在说他会比月神所说的时间门死得更快更早吗?

苏辙一听哥哥说的话,就想要捂脸了——他哥哥这也太不会说话了,怎得一张口就能得罪人?!

现在对着父亲和他说就还好,终归不会出什么大差错,可若是在朝为官,那就很致命了。

事实证明,苏辙对自己哥哥的担心并不是多余。

因为他的后半生确实就是升职——捞被贬的哥哥——升职——继续捞被贬的哥哥这个过程中循环反复。

用后世人调侃的话语来概况,那就是宰相苏辙真的就差爬龙床来救他那命途多舛经常被贬的哥哥了!

苏辙,不愧是宋朝第一暖心弟弟。

【熙宁二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非常赏识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在内,都因为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最终遭排挤而离京。朝野风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亦是再也不得见平和。】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政弊病,王安石极为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前言说苏轼过失,于是苏轼贬自请出京任职,苏轼在外任职时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给皇帝上书一封《湖州谢表》,因为在官样文章中加上个人感情,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便被新党抓住把柄,弹劾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等等对皇帝不忠,一时之间门,朝野上下倒苏之声一片。】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此牵连者达数十人,而这便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乌台诗案’。】

【当时新党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和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官员也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亦是劝谏宋神宗勿要杀苏轼,苏轼的弟弟苏辙请以官职来为兄长赎罪,但上不允,并将苏辙贬谪出京。当时退休金陵的王安石闻言之后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最后这场‘乌台诗案’在王安石的一言中得到决断,苏轼被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苏轼坐牢的一百零三天里,几次面临被砍头的境地,但都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而躲过一劫。】

【苏轼到任黄州之后,因心情郁闷曾多次道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并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赶赴汝州就任,只是长途跋涉导致幼儿不幸夭折。丧子之痛下苏轼便上书朝廷,暂不去汝州,先娶常州居住,而就在他准备南返常州时,宋神宗驾崩。】

和在带着臣子热火朝天搞变法的宋神宗:“???”

跟着官家一起兢兢业业搞变法的众臣子:“???”

这、这苏轼都没有去世,怎得他们官家就先驾崩了?!

主张变法的官家驾崩了,那变法结果如何?不会是中道失败了吧!

【苏轼觉得常州很是美好,既无饥寒之忧,也无京城政治纷争,于是他便愉快的决定把常州当作自己的终老之地。】

宋神宗等人:月神啊!现在重点不是苏轼,是变法啊!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

猝不及防就听到苏轼死讯的北宋众人:“……”

可是他们还是更为关心变法是否成功了。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共计被贬三次。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因为变法派打压守旧派,苏轼作为元祐党人而被贬惠州;第三次是新派打压旧派,所有旧派人员都被一贬再贬,苏轼自然也在其中,被贬儋州。】

【苏轼为人正直,遇到不平不公之事便会一吐为快,即便是在历经坎坷的晚年,他亦不曾丢掉这份正直。这是一个难能可贵之人,只是却常常会招来小人陷害。】

【熙宁六年,苏轼遇到昔日同僚沈括,相遇甚欢之下苏轼誊抄一份新作赠与沈括,而沈括在回到京城之后,第一时间门便详细研究苏轼诗稿上的内容,为的就算挑出其中新政的内容,抨击苏轼讽刺朝廷的‘证据’,并少交给宋神宗。】

【当时宋神宗虽不高兴,却也没有对苏轼发难,只是五六年后,一些人容不下苏轼的人开始不断弹劾苏轼,最后导致‘乌台诗案’的发生。】

正在和苏轼把酒言欢的沈括:“……”

就要提笔誊写新作的苏轼:“……”

苏轼默默的把毛笔搁下,而沈括则是默默的和苏轼告别。

两人再也没有共同话题可聊,只得一东一西各自离去。

当然苏轼肯定就是心里给沈括狠狠地记下一笔,并打算立刻!马上!就给弟弟苏辙写信,大骂沈括无耻!

反正本来他就要写信告诉弟弟这边的美食佳肴甚多,那就多加几句告状的话吧。

至于沈括那就是感到无比头疼,小主意被揭穿不是问题。

但要怎样糊弄官家,才能不让自己也像这倒霉苏轼一样被贬了又贬,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是苏轼第一次被贬,亦是苏辙第一次拯救他的兄长。而此后苏轼每一次被贬,苏辙都奋斗在拯救兄长的第一线,并也开始在官场上升升降降的仕途历程。】

苏辙:“……”

他就知道兄长那张嘴绝对一开口便得罪人!

【元丰七年,被调到汝州任官的苏轼路过南京时偶遇王安石,两人相谈甚欢,最后居然达成和解,甚至在两年后王安石去世时,苏轼还奉旨写下《王安石赠太傅》来悼念和赞美王安石——‘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门,靡然变天下之俗。’(5)】

【甚至后来宋神宗病逝,司马光等旧党被起用,苏轼亦被司马光推荐而官复原职。但因在外任职期间门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好处,曾经不支持变法的苏轼就上书请求勿要废止新法,随后被程颐弹劾,再被贬到地方任官。】

北宋时期。

正在慷慨激昂抨击王安石变法的苏轼听到月神说自己以后居然会支持这新法,甚至还不惜冒着被贬的风险来上书请求维持新法时,当场就愣住了。

面对哑口无言的苏轼,王安石原本愤然的神色亦是变得古怪起来。

尤其是想到苏轼之后居然还把对他的赞美之词写得如此出色,王安石这心中就是情绪万分复杂,连之前觉得苏轼乃一冲动愚笨之子的想法都不由自主的的消散了。

罢了罢了,看在这苏轼以后会和他交好,甚至还给他写文的情面下,这次便暂且放过他吧。

而面对王安石的放过,正直冲动的年轻人苏轼只觉得脸皮一阵热意淌过——这实在是太过于让人难以为情了!

·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发生在宋神宗赵顼执政时期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其实若是王安石变法真的彻底成功了,也许宋朝确实很有可能会避免发生在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的靖康之耻,宋朝也有机会成为与以往朝代一般强大的国家。】

【只是这场从熙宁恶念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的变法,最终还是如同烟花绽放,流星过境而已。】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是华夏历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变革之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财政,提高了国力。】

【只是在推行过程中,部分不合时宜和不良运作,造成百姓利益的受损,比如青苗法和保马法,再加上触动权贵富商的根本利益,最终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停止,主持者王安石亦被二度罢官贬谪。(6)】

【前有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有王安石变法失败,冗兵、冗员、冗费,这多余的官员,多余的官兵,多余的费用,以及积贫积弱,使得宋朝国力日益下降。】

【而随之增长的是经济和周围群狼环伺的野心,一个富裕而不强大的国家,对于他的敌人来说,不过是待宰的羊羔。】

【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权贵商贾,他们都将为自己的贪婪和愚蠢付出生命代价。】

【月亮只是可怜那些被迫背井离乡,被迫亲友离散,最后惨死金人之手的百姓。他们勤劳朴实,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毫无过错,却要承担当权者造下的无数罪孽。】

月神此言一出,直教那些正在经历靖康之耻辱和经历过靖康之耻的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他们不明白为何自己的亲人会遭受这等苦难!

为何作为农民,作为普通百姓,他们的命会苦成这样子?

明明他们一生所求的不过是有饭吃有衣蔽体而已。 .w21格格党请牢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穿越之我在如懿传重生当皇后 异世界穿越日记 穿越雪豹成为周卫国 鬼灭:开局就给错了系统 不当人的精灵世界玩家 穿越无期,我给局长送禁闭者 神雕:重塑杨过,女侠为我沦陷 龙珠之逆袭传奇 我在南洋当皇帝,朕才是最终赢家 我,萨摩耶,可爱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