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假期里麦茜勤奋的画着画稿,绘画技巧和分镜版面处理都有所进步。初步了解出版方用稿需求后,她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中国那么多的成语和寓言故事,足够她取采了。她还画了剧情比较简单的《雪孩子》、《小马过河》、《七色鹿》等几篇小故事。 又精心的将剩下水晶碎石做成小饰品,都是挑剩的,想做得看上去精致值钱有点难,所以做起来又费脑子又费眼睛。她决定假期结束前再去伦敦大学那条街摆一次摊。 假期间,她用糖果贿赂了一个送报纸的小男孩子,其实那孩子比她大,有十来岁了,但在有着成年人灵魂的麦茜眼里,就是小孩。和他说好,在送报纸的过程中,发现被人看完顺手丢掉的或是无人认领的无主报纸帮她收集一下,投递到她的信箱里,她会按收的报纸的多少和质量,请他吃雪糕或是其他什么零食。 也找到了几张有奖数独游戏的报纸,填好寄了回去,还没有门路拿到免费的杂志,杂志上的数独游戏奖金或是礼物比报纸给的价值更高些。 还没开学前收到《少儿天地》第二笔稿费,《狐假虎威》也有6张,又入帐18磅的稿费,编辑鼓励道,如果她能坚持每期都有同类型的作品投稿,半年以后稿费会提高很多。--这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吧。唉,漫画师好像有点穷呀,这么辛苦,不够温饱,她要再找些赚钱的方法。 她马上又给《少儿天地》投递了《农夫与蛇》。给《儿童故事画报》投递了《雪孩子》。 开学后的某天,她经过老师办公室时,发现办公室里有一些过期,准备丢掉的杂志,她向老师讨要,说妈妈好象在收集杂志里的优惠券,好像是可以买到优惠便宜的东西,如果这些杂志老师们不要的话,她可以拿回家给妈妈吗? 对于卖惨的套路,她真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老师对这个又懂事,又安静(她不主动出现,你根本找不到她),又聪明(作业和考试都完成的很好)的孩子毫无抵抗力,把杂志都收集起来给了她。于是她定期还可以在学校拿到老师们看过的杂志。 她把里面有奖数独和优惠劵都剪下来后,把数独内容填完投递出去,优惠劵有需要的留下,用不上的都收集好,还给老师。她知道有些老师也会收集优惠劵的,但听说了她的事,都有意的留给了她,善意可以接受,但不可以浪费。剩下杂志她略看过后会集中卖到废品站。 陆续收到几笔稿费后,麦茜的画功提高到自我感觉更有把握的程度后,开始画情节更为繁杂,画面要求更加精致细腻的《牛郎织女》、《宝莲灯》、《嫦娥奔月》等故事。 其中《牛郎织女》她画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传播最广的神话故事版本,当然没画牛郎是偷了织女衣服,让织女不得不留在人间嫁给牛郎。从小她就不满意这个情节,感觉牛郎像个人口贩子,而织女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她把情节美化了,只说织女下凡游玩时,他俩一见钟情……在画稿的结尾,她写下了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当然只有中文版,她目前的英文写作水平,还没有办法用英文将这首诗准确又唯美的表达出来。 另一个版本是她前世在某音里看到的,她以前没有听说过是出自于《述异记》的版本,但认为这个版本更具有教育意义。 故事里讲述织女是仙界能把衣服织得最漂亮的仙女,天帝体恤她,把她嫁给了银河西面地种得最好的牛郎,结果两人婚后过于恩爱,而荒废了事业,牛郎地也荒了,织女也不织布了。天帝一气之下,就责罚他们,把织女招回了银河东面,只允许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在这个版本结尾她写下中英文:“如果因为爱情而荒废了事业,那么爱情和事业都会倒霉。” 她有些遗憾前世不太会认星座,没办法画出准确一点的星像图,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画风也不是传统的中国仕女图工笔画的风格,而是与日系少女漫画的唯美风格相结合的,人物不是丰腴版,而是下巴偏尖,偏清瘦版的。在这两版投稿时,向编辑备注,如果取用请两个版本在同一期邗上一起发表,如不能同时发表,或是只采用一个版本,请将两篇全退还给她,她会换其他版本的故事再投稿…… 在画《宝莲灯》时,二郎神她是以焦恩俊为参考原形,把他画成整个故事里最帅的角色。遗憾的是受故事篇幅所限,没办法为二郎神洗白,他是故事里最大的反派。麦茜计划着,如果这个故事后续反响不错,再画二郎神的故事…… 86年的3月是个开心的月份,两个出版方都给她寄了读者来信,多数是孩子家长寄来的,她的画稿反响还可以,两个画报社都开始给她寄每期的免费画报了,她的稿费也涨了,《儿童故事画报》涨到每页6磅,《少儿天地》涨到每页5磅。而且她还收到了画插画的约稿,5-10磅不等,如果是彩图会高一些,有8-12磅,但她现在还没有把握,准备练习练习,等有把握了再接彩图单。 于是她去废品站买了那台她早就看好的打字机。现在的写字楼和办公室都已经淘汰老式打字机,而采用电脑了。而麦茜如今还不到8岁,手腕没太大力气,写出来的字有些幼稚,也还没学会那漂亮的手写花体字,现在需要偶尔给读者回信了,这老式打字机对于她非常实用。 投出去的数独也陆续有了回复,没多少现金奖励,大多数是一些日用品的试用装,如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洁厕剂、优惠券……反正她现在什么都缺,不管是什么她都不嫌弃。 有一次还收到一个迷你手电筒,她把手电筒送给了那个送报的小男孩亨利,那孩子高兴坏了,之后更加留意的帮他收集更多种免费报纸。 看到那孩子那么开心,她把画报社寄给她的画报也送给了他。原本想收集起来的,那里面有她的作品,但她看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在边读书边打零工,就觉得有些心酸。实际上她过得还不如人家,起码那孩子有父母,还有一份其他没机会上学的孩子们羡慕的送报纸的工作。 她在亨利的帮助下,在东区找到了一家水晶工艺品作坊,用收废品的价格买到了一些水晶废料。跟那个门卫多次接触后,每个月还能在门卫手里买到一些“高价”的水晶“废料”。 她保持着一月出摊两次的频率在伦敦大学生活区打出了一点小名气,后期她的饰品品质越来越精美,水晶碎石颗粒也大了不少,相应的价格也涨了不少。还有人慕名而来,买东西是次要的,主要是来听她忽悠,她觉得自己很有当神棍的潜质。 还有一件更让她高兴的事,她又找到了一个新进项。 某日她从老师办公室拿到一本《电影观察》的杂志,看到上面的影评报道和邀稿广告,这个年代的电影她看过得很少,但她看过很多影评报道,而且三十多年之后再评的老电影,那是被人用放大镜一祯一祯的琢磨后,再总结全球票房和后续影响力来写的。 这活,她似乎能干。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