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管文人还是武将,鲜少有不爱喝酒的。 哪怕是王维这种受母亲影响终日修禅的“居士”,那也是劝人喝酒的一把好手,比如他那句有名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给人送行时写的劝酒诗。 唯独三娘和萧戡两个小孩儿对此不太感兴趣,离她们上次到庄子上玩耍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难得到了嵩山脚下,他俩自然又开始遍地撒野。 要不是绕梁眼疾手快地拦着,萧戡差点就用他的小剑去捅草丛里藏着的蜂窝。 既然不让捅,两个小不点就蹲在那儿远远地看蜂窝,有蜜蜂回巢她们也不动,就那么眼也不眨地观察了半天 也不知到底在观察什么。 光是这么东玩玩西看看,竟也叫他们玩到了日落时分。 眼看快开席了,郭幼明出来把他俩捞回去吃吃喝喝。 三娘这才注意到席上多了个人,是个三四十岁的落拓中年人,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裳,通身没半件东西是贵重的,坐在席间却怡然自得,仿佛自己也是遍身锦衣似的。 这应当便是李颀那位琴师朋友了。 李颀、王维都是好琴之人,酒过三巡便请对方弹奏一曲。 三娘悄悄跑到王维身边,小声问王维此人是谁,这才晓得此人名为董庭兰,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朋友们都喊他“董大”。 董庭兰少时不事生产,到处拜访擅琴之人相互切磋,但凡知道谁家有琴谱便死皮赖脸央着别人给他看看。 这种一心扑在琴技上的结果就是他人到中年依然家徒四壁、穷途潦倒,路上没钱了甚至直接当乞丐,偏他自己一点都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说话间,董庭兰已经抚上了底下人送来的琴。三娘当即坐直了身体,不再凑到王维那边说小话。 都是朋友相聚,席上没那么多讲究,董庭兰随手试了几个音,便开始弹奏他最擅长的《胡笳》曲。 董庭兰所弹的《胡笳》曲虽名为“胡笳”,实际上却是琴曲。 董庭兰今日便是弹奏《胡笳十八拍》,琴音婉转哀切,如泣如诉,叫人仿佛置身于茫茫塞外,听见了那颇具胡人风情的胡笳声。 这琴曲起源于汉末时期的蔡文姬,讲的是她既想早日归家又舍 不下自己孩子的矛盾心情,无数文人墨客曾为之唏嘘。 三娘向来是很容易共情的,听这曲子听得鼻头酸酸。等到一曲罢,她才问王维这叫什么曲子。 王维如实相告。 三娘一听“蔡文姬”就想起来了,那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各自为战,北方各族见你们自己打来打去,时不时就趁你内乱过境烧杀掳掠一番。 蔡文姬便是那时候被匈奴当做战利品掳走、与匈奴左贤王生下二子,直至十二载后才被曹操派人重金赎回大汉。 据说蔡文姬归汉后,曹操曾让她把蔡家藏书默写下来,于是她一口气默了四百多篇,无一字错漏! 是个很厉害的才女没错了! 天下一乱起来,蔡文姬这么了不起的才女尚且流落胡人之手十余载,更何况是普通人? 本来三娘只是觉得这曲子听起来叫人难过,想起蔡文姬所处的背景后鼻子更酸了,眼底蓄满了泪花儿。 她并没有深入地读史书,这些都是她从颜真卿那儿听来的,汉末后北方各族已经如此肆无忌惮,后面会有胡人彻底占据中原、两晋之间“衣冠南渡”的事就不奇怪了。 大唐对待外族都十分优厚,连日本来使都能在朝为官,像汉朝那种高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哪怕李俨“梦见”胡人可能扰乱大唐,她们一时也无计可施。 大唐真要乱起来了,有多少人能比蔡文姬幸运呢? 这么一想,三娘的眼泪便啪嗒啪嗒往下掉,哭得鼻头红红的,看起来好不可怜。 李颀这个主人翁瞧见三娘这般情态,命侍女捧来温水替她擦擦脸,口中笑道:“难怪摩诘早早收你当弟子,果真是个听得懂琴的。" 董庭兰也不由多打量了三娘几眼。 他平生不喜锦衣华服、不喜山珍海味,只爱自己的一把琴,偶尔受人之邀前去弹奏,他也会为了蹭口酒喝弹上几曲。 只是许多人要么瞧不上他的穷酸,要么听不懂他的琴曲,久而久之他也就不登这些钟鸣鼎食之家的大门了。 这次他愿意借住李颀家,一来是因为李颀说他家有本不错的琴谱可以借他研读,二来是李颀本身也是擅于弹琴的,勉强也算是个不错的同好。 没想到这么一个几岁大的小娃娃,居然能听他弹琴听得落泪不止。等听了李颀的话,董庭兰又恍然了悟。 ……原来这是王摩诘的弟子,难怪了。 一曲既尽,宾客自然又举杯欢饮起来。 三娘她们吃饱喝足,对喝酒不感兴趣,想出去玩耍。驸马萧衡便吩咐人跟着他们出去,正巧王维酒量不太好,便也起身说道:“我去看着她们。” 李颀也不拦着,径自拉着几个嗜酒的新朋友、老朋友一起喝个痛快。 王维随着两小孩到了屋外,只见夜幕早已悄然降临,周围竟是駿黑一片。 正是夏末秋初、风高气爽的好时节,又是逢上月牙儿小得看不见的朔日,满天星斗历历棋布,瞧着格外赏心悦目。 小孩子的情绪来得也快、去得也快,刚才还在哭鼻子的三娘这会儿又快活起来了,借着星光与灯笼的光亮左看右看。 王维正看着两个小孩儿高高兴兴地在外头玩耍,忽听三娘惊喜地喊道:“看,萤虫!” 按照古时的说法,大暑之后“腐草为萤”,也就是说季夏时节萤虫最多,到了立秋倒也还能瞧见它们打着灯笼寻找伴侣的身影,不过大抵都是些落单的可怜虫了。 萤虫大多只出现在乡野间,三娘和萧戡看到它们的机会都不多。她俩开始跑来跑去逮萤虫玩,逮到以后还屁颠屁颠拿去向负责出来看顾她们的王维献宝。 第一次近距离看清萤虫模样的王维一阵沉默。 ………真是谢谢你们了。 三娘很有探究精神地想琢磨怎么囊萤夜读,萧戡听她讲完襄萤夜读的故事后二话不说掀起自己的衣摆,嗤啦一声撕下片薄薄的白绸来,积极问三娘:“用这个裹吗?” 王维:????? 小孩子对这种说干就干的操作似乎接受良好,三娘就没有王维这么惊异,而是提出另一个重大难题:“我们没有针线,怎么把它缝成襄?” 萧戡也恍然想到了这一点,抬起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把目光转到仆从提着的灯笼上,和三娘说起自己的主意:"把它们放进灯笼里,再用这布把开口处盖起来,这样萤虫就飞不出来啦!" 两小孩嘀嘀咕咕地商量好了,便开始更卖力地去祸害人李颀庄子上的萤虫。底下的人怕他们累 着了,也一起帮忙抓,没过多久就成功把周围的萤虫都惊走了。 好在战果也是十分丰厚的,被他们腾出来当萤灯的灯笼里已经塞了不少萤虫,可惜比之周围的灯笼光芒还是有些微弱,其中一部分萤虫受了惊吓后便不再发光了,似乎不太适合拿来夜读。 那若明若灭的萤光倒是挺好看的。 三娘刚才抓萤虫抓得满头大汗,此时凑近看见萤虫在灯笼里盲目乱飞、挣扎徘徊,又忍不住对萧戡说道:“要不把它们放了吧。” 萧戡天生一股子莽劲,做事向来不爱问为什么,闻言二话不说把覆在上头的白绸挪开。 点点萤虫争相飞出。 三娘拉着萧戡退后一些,眼也不眨地看着萤火四散开去。 “我不该怂恿你跟我一起抓它们的,还是让它们自在地飞来飞去比较好看。”三娘认真和萧戡反省自己的做法。 萧戡看看天上渐渐飞远的流萤,再看看灯笼底下那几只被他们祸害到已经飞不起来的萤虫,点着头说道:“那我们以后不抓了!” 王维见时候不早,笑着提醒道:“走吧,该回去歇着了。” 三娘向来听话得很,玩了大半天也确实累了,乖乖跟着王维回去了。夜里三娘冲了个澡,把跑出来的汗都洗得干干净净。 结果第二天就碰上了身上变得酸酸臭臭的萧戡。 三娘:? 三娘不动声色地挪得离萧戡远一些,跑去寻王维展示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习琴成果。她绝对不是老师不在就不好好练习的坏小孩! 对这么小的“学生”,王维自然是鼓励为主,又教了她两首简单曲子指法供她平日里练习。三娘信心满满地说道:"等九月放授衣假,我一定过来弹给您听!" 王维含笑应了个“好”字。 三娘这才依依不舍地和王维话别,与萧戡他们一起踏上归程。 很快地,驸马萧衡带着儿子回到公主府。 新昌公主刚哄睡一双小儿女,听人说萧衡父子俩回来了,忙出来看看儿子的情况如何。这一看,唇角就止不住地抽搐。 大的满身酒气就不说了,小的身上臭烘烘是怎么回事?还有儿子的衣摆怎么缺了一大块? /> 爹带孩子出门,细心程度大抵是“崽活着就行”,想维持崽干净可爱的状态是不可能的。竟是连件换洗衣裳都没有带。 新昌公主无奈地让人把儿子拎去洗澡,边跟着往里走边伸手戳着他脑门说道:“你看看你,身上一股子酸臭味,别人闻见了不知道怎么嫌弃你!" 萧戡听后睁圆了眼,气愤地说道:"好哇,难怪回来的路上阿晗不爱和我挨着坐,原来是嫌弃我 身上臭!" 新昌公主:"………" 居然已经丢过人了! 新昌公主无情地吩咐底下的人把他多搓两遍。 作者有话要说: 三娘:看!萤火虫!(活萤怼脸王维:欲言又止jp 小孩子有时候胆子真的挺大的,记得小时候我在路边看到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光亮,伸手一抓,触感软绵绵,e是萤火虫,是种发光的虫子,从此再也不手贱(记忆犹新发光虫子:我没有招惹任何人! 前几天没有精神以为是感冒,昨天发烧又以为是感冒进一步发展,结果今天早上我姐说她阳了,我才跟着测了一下,好吧,原来我也二阳了。 果然,现在没有无缘无故的发烧jp还好我昨天躺了一整天,坚决不让自己劳累(十分谨慎 注: ①董庭兰:唐代著名琴师,李颀听他弹琴写了首《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看《唐诗百话》的时候作者用一整章内容来解释这首诗的诗名,并表示,很多人根本看不懂标题!各种选本都在瞎改标题!这些文盲令人痛心疾首!(文盲看完也没记住 剔除我完全看不懂的学术部分(平仄之类的),这位老师写书有股八卦味(bushi ②萤庭兰更有名的一次出镜是,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可惜安史之乱后他继续跟幸相房琯(也就是上面的房给事)混,很快卷入新君旧臣的矛盾里面,被人逮住弹劾他背靠房琯贪污受贿新君:让我逮着你了吧.jp 于是找机会把房琯罢相撵出长安了 杜甫是房琯推荐去当官的,为房琯据理力争,于是也被撵出长安开始颠沛流 离的后半生可见艺术家不适合玩政治!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