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郑文东又在县里的食堂蹭了一顿。
因为有了孙秘书当特别通行证,二人直接到了局长办公室。一阵寒暄过后,孙秘书把说话的机会让给了郑文东。
“王局,前几天出了趟远门,我前天刚回云县。听爸妈说前几天咱们民警到家里了解我的情况。所以这次过来主要是想问一下究竟什么事情。”
郑文东开门见山道。虽然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还是想确认一下。
一见到郑文东,王局已经猜到他此行的目的。
“我们就是受安全部门的委托,了解一下你的情况。没有别的事情。”
“嗨,原来是这样啊。当时几位同志倒是给讲清楚啊,可当时啥却也没讲。你可不知道啊,这事儿可把我爸妈紧张坏了,近几天都茶不思饭不饮的,还以为我在外面出了什么事情。村里也是,说三说四的都有,都在传我在外面犯大事儿,公安是上门拘捕我呢。”郑文东大倒苦水。
“小郑啊,这件事情是我们考虑不周。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影响。”
王局有些不好意思。那件事情已经基本收尾,郑文东在里面起了不小的作用。郑文东这也算是功臣了。却因自己部门的人的疏忽,让人家的正常生活受到了这么大的干扰。
“王局,我没有责怪咱们民警的意思,你也别往心里去!我理解,你们有你们的制度和纪律,那时事情不明朗,再说有些事情你们当时也不清楚。”
“哎,你说我怎么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吧,结果。。。哎!你说我是招谁惹谁了啊?不好意思,打扰王局工作了,我们先走了!”
郑文东一副情真意切的安慰了王局几句,又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副自认倒霉的样子。然后起身作势要走。
孙秘书在旁边有些看不懂了。接触这么长时间,了解他不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
“王局,你也知道我的工作性质,我这也是抽空出来的。下次,下次有时间一定和你好好聚聚。王局留步!”
孙秘书婉拒了王局的挽留,和郑文东一起起身告辞。
把二人送走后,王局深思片刻后,把当时出警的张警官和李警官叫到了办公室询问起当时的情况。
“王局,我们当时就是正常询问。询问对象有三人,郑文东的父母和他的大婶。”李警官把当时询问的内容又向王局复述了一遍。
“我相信你们的专业水平,这个不用多讲。当时郑文东的父母是什么反应?”王局看着二人问道。
“很紧张!几次都问道是不是郑文东出事儿或者是闯祸了。”李警官回答道。
“你们当时去的时候,村子里的村民知道吗?”王局用用手指磕了磕桌子,又问道。
“这个啊?您也知道,现在是农闲,村民没啥事儿,而且都爱看热闹。我们的车到郑文东家时间不长,好几十个村民就围到那里了。”李警官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当时村民没有议论什么吗?”王局接着问道。
“议论啥的都有。又说郑文东厉害有坐小车的朋友,也有议论他是不是犯事儿了公安都上门了的。”
“好!辛苦你们了,你们先回去工作吧。”
等二人走后,王局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看来刚才郑文东的确没有夸大。他作为转业干部,曾在派出所干过几年,了解老百姓对警服的畏惧,也了解他们的八卦能力。
因为有了孙秘书的陪同,运输公司的事情办的很顺利,前前后后只花了十来分钟。
花了大半天时间完成了三件事情,郑文东对这个结果还是十分满意的,现在还剩下交通工具的事情了。其实,云县、云东和云西三个县城相距都不是特别远,也就三四十公里。但长途大巴的班次很少,每天只有两趟,这就显得比较费劲了。
看了看时间还早,郑文东准备再去邮电局找刘长明聊聊。
说起刘长明,郑文东和他算是老朋友了。两人的交情要追溯到八四年。当时郑文东还是一个半大孩子,刘长明也只是个柜台小主管。
云县作为一个内陆小县,比较闭塞,人口也不多,写信的人很少。邮电局这些年挤压了不少邮票。
八四年只有十一岁不到的郑文东出现在邮电局柜台,就是刘长明接待的他。那一次郑文东通过他一下要买下了局里积压的一多半八零年猴票。后面郑文东不仅又陆陆续续的买走了剩下的,还让他引荐了云县其他的乡镇所。郑文东因为他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通过郑文东解决了一部分让局里头痛的邮票挤压问题,两人算是互惠互利。他们的关系就是从那时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后来哪怕没有了邮票买卖,二人却早就成了朋友,时不时的都会见上一面。
“你小子,好长时间不见,前天到我这边风风火火的打了一头又消失了。这次来又有何贵干啊?”
刘长明见郑文东找自己,笑着把他迎到沙发上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
“这不是想你了吗,呵呵。”郑文东用指头轻轻磕了几下茶几,表示感谢。
“好!既然你不说,那你就待会儿吧,我手里面还有事情!”
刘长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拿起一份文件作势要继续工作。
“刘叔,你这人咋这样啊?来者是客,哪有吧客人扔一边自己忙自己的啊?”
郑文东也是被刘长明这番做法给打败了,急忙抱怨道。
“呵呵,你算哪门子的客啊。我这办公室你比我都熟。知道你小子有事儿,说吧。”
刘长明也不是真的打算把他撂一边,见他着急地摸样觉得有些好笑。
“呵呵,我这次不是要卖表嘛?准备在云西、云东和县城一起干,几个地方班车少来回不方便。想找你借摩托车用一下。”
当遇到交通不畅的难题时,郑文东就开始打刘长明摩托车的主意。
“几个地方一起干?你这次到深市进了多少货啊?”刘长明好奇的问道。
如果量不大,县城就能消化完,没必要跑云东、云西那么远。郑文东不傻,应该心里有数。
刘长明一直没有拿郑文东当小孩看待,反而有些佩服他。当年郑文东买下那么多邮票时,他当时还觉得一个农村小孩子买这么多邮票干啥,简直有点败家。这几年发现猴票升值后,他才恍然大悟。
刘长明边问边取下钥匙串上的摩托车钥匙递给郑文东。
“三万多只吧。”
“多少?你小子现在怎么满嘴跑火车了?”
刘长明笑道。三万只就算一块钱一只那也得三万多块,得顶他二十来年的工资了。他才不信郑文东能这么有钱。
哎,自己说真话他怎么就不行呢?郑文东挠了挠头。
“车就停在院子里面了。你的货应该明天中午就能到,到时我安排人先给你卸到仓库。今天我真有事儿,你忙你的去吧。”
刘长明估摸着郑文东现在有不少准备工作要做,自己现在也有事情要处理。凭两人的的关系,也没必要玩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