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薇薇家住县城,走读,平时放学都是马不停蹄的往家赶,从不在路上耽搁。
今天蔡薇薇却多了几分散漫,停停走走,还在路边的一个亭子小坐了一会儿,一副有心事重重的样子。
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一会儿高兴的莞尔一笑,一会儿害羞的满面通红,一会儿又若有所忧的紧皱眉头,到自己楼下时都没发现,为此还走了一段回头路。
郑文东三人在中途和蔡薇薇分手后,紧赶慢赶终于坐上了路过郑村的末班车。
在车上,他思前虑后还是准备和郑好好好谈谈。
“小好,哥哥觉得在刘宇的事情上你处理得欠妥。”
虽然仅仅比郑好大了不到两岁,郑文东在看待她时却不免有点像看待小女儿的心态。讲重了,担心她心理承受不了,讲轻了又担心她不引起重视。所以在遣词造句上花了一番心思,还揉了揉她的头表示关爱。
“怎么了,哥?”郑好习惯郑文东一贯的讲话方式,像现在就是要给她讲比较正式的话题。
“在这件事情上,哥哥觉得你表现出了是非分明的正义感和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品质。但从这方面来说,哥哥觉得你做得非常好。”
虽然出生在农村,郑好从小到大被父母和郑文东保护得比较好,心思稍显单纯。郑文东没有一上来就说她不足之处。
“嗯!哥你接着说。”郑好知道下面才是哥哥想和自己讲的重点。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啊。刘宇纠缠那个女生,他做得的确不好。女生如果不堪骚扰,她应该把这件事情告诉家长或老师。家长和老师有经验也有能力处理这件事情。但她并没有这样做,你认为她是怎么想的啊?”郑文东引导道。
“她应该是不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郑好回答道。
“是的,她应该有这方面的顾虑。但是她告诉了你,估计也告诉了别人。你不喜欢传别人的闲话,那你知道别人也会像你这样做吗?我想你们班上知道的人不会少吧?”郑文东认真的看着郑好。
“是的,我们班上几乎全都知道这件事情。别的班上也有人知道的。”郑好点头道。
“既然想瞒住这件事的想法破产了,那她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应该告诉家长或老师啊。但她并没有这样做。这说明她在犹豫。这时候你应该做的是劝导她,鼓励她,让她去这样做。但是你没经过她的允许,私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这就有点越俎代庖的感觉了,你帮别人做了别人的主。你说,如果你是她,会不会对你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会有些意见啊?”郑文东层层分析,并让她换位思考。
郑好单纯,但并不代表她傻。听了郑文东的话后,她陷入了沉思,开始仔细反思在这件事情上的对错。
班车先过王志刚家所在的王村。王志刚下车时郑文东又和他讲了一下十月八号一起去深市的事情。
看着身边郑好一副若有所思和若有所悟到的样子,郑文东并没有接着去和她讲什么。她终究会长大,事情需要引导,但最终还是需要她自己去领悟,她毕竟长大以后会嫁人,自己不能永远都能陪着她。
静下来后,郑文东不禁想起了今天见到的蔡薇薇,在前世是自己的初恋,也是自己妻子的女人。这一世他也经常想起她,不知道没有了自己她的日子会过得怎么样。没想到今生的第一见面就这样突然而至,他还一直在犹豫是不是什么时候去县中偷偷的策划一次邂逅。
郑文东是重生的。一九八零年六月,一场车祸四十六岁的郑文东重新回到自己七岁的时候,至今已过去了十一年。现在他初中毕业已经两年,在家务农。
在前世,父亲郑友明在郑文东大学毕业后第二年就突发脑溢血去逝。当郑文东接到小叔的传呼匆忙从蓉城赶回时,郑友明已经躺在了冰冷的棺材中,他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在前世,郑好没考上高中辍学务农,十七岁开始外出打工,在二十岁时嫁给了打工期间结识的邻省的徐德法,远嫁他乡。婚后日子过得一直比较窘迫;
在前世,郑友明去世后陈玉莲就跟随郑文东生活,虽说郑文东很孝顺,因对郑好的牵挂和对郑友明的哀思最后抑郁成疾,在郑友明去世五年后也撒手人寰;
在前世,郑文东云县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岭南大学,经历了多年的蹉跎后和蔡薇薇结婚定居了蓉城。
在前世,郑好长期生病的拖累加上郑友明夫妇不善经营,家里经济状况极差,一直负债累累。直到郑友明去世三年后郑文东才还清家庭的外债。
想道前世,郑文东心中有诸多的无奈和辛酸。
在抱怨老天不公时,他也仔细分析过原因。其实,诸多不幸的罪魁祸首是郑好的常年生病。郑好出生时在娘胎里待了还到八月。早产导致的身体素质差、抵抗力低,加上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郑好就成了常年病号。常年生病的花销成了这个农村家庭的不堪承受之重,导致郑友明平时生病也舍不得看医生。小病不治积成大病,最后早早离世。郑友明的离世,陈玉莲忧思,抑郁而终。也是因为常年生病,加上自己的散漫,郑好学业不成,最后阴差阳错远嫁他乡,生活清贫。
在这一世,郑友明头痛的毛病,也是导致郑友明突发脑溢血的原因,已经彻底治好了。
在这一世,因为有重生后的郑文东带着郑好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和带着她经常锻炼身体,郑好的身体与前世有了天壤之别,不仅从小学起就很少生病,身体健健康康的,还考上了高中,而且还是重点高中云县中学,现在已经读高二了。
在这一世,没有了郑好生病的拖累,加上有了郑文东明里暗里的引导,这些年来在农闲时间郑友明一直在县城和云林镇做着贩菜的小生意,家里的经济状况和比前世有了明显好转。前世直到郑友明去世前还住着的五间草房已经不见了踪影,原地上重修又扩建,变成了现在五间瓦房、两间草房和一个院子。家里不仅没有外债,还有了一笔积蓄。
饱受了前世妹妹远嫁后的对她的思念和牵挂,双亲早早离世带来的遗恨和城市生活的艰辛,郑文东对家人和亲情有了更多的渴盼,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这一世他只想守护亲情、守护父母和妹妹,和自己一直深爱着的蔡薇薇结婚生子,做一个富足的田舍郎。
重生后,拿他自己的话来讲,他一直打枪的不要,要猥琐的发展。
刚重生那会儿,郑文东只有五、七岁,家里的条件又很差,想通过熟知社会发展趋势的优势改善家里条件的不现实。县城及周边几千年以来也就一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不是繁华的古都也没出过达官贵人,没有古董文玩传世,想捡漏古董也没机会。前世郑文东倒是没少听说过一版邮票一套房的传奇故事,也曾集过一段时间的邮票。
从八二年起郑文东便正式开始偷偷摸摸的集邮。结合前世的了解和当下邮票的发行情况,郑文东买邮票只买八零版生肖猴票,而且只从邮电所或邮电局买。这样的举动也是郑文东的无奈之举。当下还能买得到的升值空间特别大的邮票不多;邮票方面的知识有限,从别人手里买有被骗的风险。
这些年下来,郑文东在此事上陆陆续续投入了六百五十三元四角四分,偷偷攒下了九十七版整版的和四百零八枚单枚的八零版猴票。
同时,他还收藏了第二套人民币二十套和一些不成套的单独连号的散票共一千零一元六角和第三套人民币五十套和一些不成套的单独连号的散票共一千六百柒十四元。
至于资金来源,开始主要是靠父母和亲戚给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后来则靠卖人参的收入。
前世郑文东在一家中医馆打过一年的工,对中药有一定了解。在这一世,十二三岁起他就偷偷的到野鸭子山上采参。野鸭子山作为岭山山脉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天然的中药库。但作为野鸭子山下的村民并不识得野生药材的价值,往往只把它当作采摘蘑菇、木耳、野果子或捕获野鸡、野兔、羚羊等野味的地方。所以每年郑文东都有不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