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成章也微笑着对朱氏说道:
“恭喜德妃,官家说了,今日夜深了,德妃早些歇息,明日一早就给你换宫殿,换到宝池殿去,更名为凤仪殿。”
朱德妃和一众贴身宫女都是又惊又喜。
宝池殿那可是太上皇的王贵妃的寝宫。
王贵妃在十年前因病去世之后,那宫殿就一直空着,没想到皇帝赏给了新任的德妃,可见皇上对德妃有多宠溺。
其实倒不是赵桓对这位皇后的堂妹有多么宠溺,而是因为历史上朱皇后的这位堂妹就是被册封成了朱德妃。
因为她肚子里怀的后来生下来是个儿子,而宋钦宗总共就两个儿子,母以子贵,当然就封了高位了。
赵桓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原则上都会按照历史的进程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掌控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引起蝴蝶效应,造成不可知的情况出现。
历史上既然册封了朱婕妤为德妃,那他就借着这个由头也封她为德妃好了,也给朱皇后一个面子。
朱德妃当然不知道这些内幕,她只知道是自己的儿子给自己带来的福气,禁不住眼泪汪汪捂着小腹,喃喃道:
“我的儿,咱们母子可算是熬出头了。”
一众侍女赶紧跪在地上劝朱德妃不要落泪,怀着孩子哭那可不好。
朱德妃赶紧擦掉眼泪,眼泪汪汪的笑着说:“我是极高兴的。”
走在皇宫里的皇帝赵桓却高兴不起来。
之前的好心情也随着连去两处嫔妃宫殿都没成而兴趣索然,而且也一时想不到该去找谁,索性先回自己的福宁殿。
在龙榻坐下,他有些发呆,自言自语:“找谁呢?”
记忆中宋钦宗的嫔妃不算多,但一个个都貌美如花,他一时也不知道接下来去找哪一个。
邵成章眼珠一转便说道:
“官家,莫不如玩个新花样,咱们来个转罗盘,把嫔妃的牌子放成一圈,转到哪位便是哪位,可好?”
赵桓不禁笑,这倒有趣,倒不如听听老天爷的意思。当下便点头答应。
邵成章赶紧的准备了一个罗盘,把后宫嫔妃的牌子绕着排成一排。
赵桓拨动罗盘转了几圈便慢慢停了下来。
邵成章说道:“是郑才人。”
赵桓看着那牌子,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记忆,这位郑才人的相貌长得倒也乖巧。
就她了!自己穿越大宋的人生第一次,希望一切顺利,别再给自己整什么幺蛾子。
刚到郑才人寝宫外,就听到里面传来尖利的女声,似乎正在呵斥怒骂。
宦官本是要抢步进去通报,被赵桓拦住了。
赵桓走到宫殿门口侧耳倾听,就听到宫殿里面一个尖利的嗓子,凭记忆正是那位郑才人。
郑才人的声音十分尖锐:
“狗奴才,本位要加十个菜,你居然不准,难道本位连五十个菜都值不到吗?
知不知道本位可是大王贵妃钦点的才女,凭着大王贵妃的銮驾,还不足以让你们听话吗?既然这样,那就让你们长长记性,来人,给我打,打断他们的狗腿再说。”
(宋朝嫔以下要摆谱的时候,自称不是明清的“本宫”,而是“本位”。因为宋朝嫔的宫殿都叫“阁”,只有妃子的才能叫“宫”,皇后的叫“殿”。)
接着便传来打板子的声音和哀嚎求饶声。
赵桓不由得眼神冷了下来,猛的推开了虚掩的大门。
郑才人正叉着腰站在廊下,天黑她没有看到门口进来的人是谁?但是不经通报便进入她的宫殿,她正在气头上,顿时大怒:“哪个混帐东西?没有本位的传召竟然敢擅闯!”
郑才人级别比婕妤还要低,按理说也是没有自己的单独宫殿的,但她不一样。她是宋徽宗宠爱的贵妃大王氏推荐给宋钦宗的,宋钦宗当然要给她面子。
而且,那时候宋钦宗还不是皇帝,只是皇太子。
由于宋徽宗更喜欢这位贵妃大王氏的所生儿子三皇子赵楷,所以大王氏总是想找一些皇太子赵桓的错处,好激怒宋徽宗换太子,换成她的儿子赵楷。
这郑才人以前是王贵妃身边的侍女,深得她的宠幸,于是经过宋徽宗同意,便将这侍女赐给了当时身为太子的赵桓,其实是送来监视太子赵桓的。
赵桓那时百般小心,生怕有什么错处被老爹宋徽宗抓住了,把他太子位给废了不说,还可能会倒霉,甚至小命堪忧,因此把她封为了侧王妃,把她当菩萨一样供着。
等到宋钦宗继位之后,并没有提拔这位侧王妃为妃子,只是给了她一个才人的封号,这让郑才人很不高兴,跑去找大王贵妃,大王贵妃有几次通过宋徽宗给赵桓施压。
可宋徽宗那时正忙着逃命,哪管得了后宫这些闲事,大王贵妃只好亲自去找宋钦宗。
她提出的理由就是郑才人喜欢清静,不适合跟其他才人在一起。
宋钦宗于是便赏了郑才人这处宫殿,让她单独居住,只是比较偏,反而离皇帝更远了。
这让郑才人又是生气又是无奈,所以动不动就拿手下的太监宫女出气。
这一次,她嫌御膳房送来的菜都不和口味,归结于菜太少,于是叫宫女到御膳房去要求再增加十个菜。
结果御膳房说是嫔妃都是按规制等级送的膳食,没有皇帝或者中宫皇后的旨意,御膳房不敢改动。
御膳房的回答是符合规制的,却把这位郑才人给激怒了,当即派人去把御膳房的管事给抓了来打板子。
皇帝赵桓他们闯入宫殿时,郑才人根本没想到皇帝会来,而且会翻她的牌子。
之前她成为侧王妃时,身为太子的赵桓还是经常临幸她的,只因为她是大王贵妃送来的。
等到赵桓登基为帝之后,立刻把她冷落了,再没有临幸过她。
听到郑才人出言不逊,邵成章又惊又怒,厉声道:“郑娘子,官家来了,请慎言!”
(宋朝的嫔妃除了皇后被称为“圣人”之外,其余嫔妃一律成为某“娘子”,或者直接称呼封号。所谓“娘娘”,那是明清时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