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厅台阶下,流星正在台下,有条不紊地汇报最近一周的疫情态势……
台上的苏东坡,听的却是眉头紧锁。
虽然迟小虚不属于这里的时空,但内心也将这里作为第二故乡来看待了,怎么又能无动于衷呢。
“先观其变吧,毕竟不能我直接干预历史的…”
迟小虚微闭着眼,似乎在思考什么。
今天刚穿越回来时,他挪移到城中心转了一圈。
但见,很多商铺大门紧闭,路边还有穷人乞丐在痛苦的咳嗽。
迟小虚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苏轼这几天也不容易,四处调度资源,熬的黑眼圈都厚得快成迟小虚的墨镜片子了!
作为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到任一周来也难得不见他研究厨艺了,吃都由行宫厨师送外卖工作餐。
每次用膳,他往往没扒拉两口,就带人下去视察。
回来后,就伏案写奏章和召开会议研究,貌似已三天三夜没能合眼了!
“佛印大师还有什么好见解不?”
憔悴的苏轼脑袋有些懵圈,不睡觉让他思维有一些断片。
见迟小虚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知道在酝酿什么,也不便于打扰他,便瞧了一眼在下面首座坐着的佛印低声问道。
“阿弥陀佛,苏大人但有差遣佛印必至!
当务之急,贫僧认为,还是要解决有地可医的问题!
目前,上百名僧人已被我调动起来,随时准备协助治疗百姓!”
佛印肃然道。
“是啊,可是现在医馆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零星的又不起作用,咱们能否建一个集中点方面大夫和大师们集中救治的地方?
可是资金问题怎么办?杭州府可没有这类专项资金…..
再加上后期药材和人员费用应该最少得五万两白银吧?
我在世欢国师这边住能省下大约2000贯办公经费,嗯我这…..这个工资里还富裕了点,我以个人名义捐赠50两黄金!
另外,李大人,你这边也号召富人乡绅捐款筹集资金吧!
同时,我今天六百里加急上奏朝廷,请朝廷予以拨付,再申请减免一部分税收吧!”
苏轼皱眉一点一点挤牙膏想对策道。
“若是不够,我这有一些先拿去用!”
一直神游的迟小虚睁开了眼道。
“哦?世欢兄,这样不合适吧!
不过你先说说你有多少?”
苏轼原本想拒绝,哪好意思在这又吃又住又拿的。
后来,他转念一想似乎迟小虚每次都是大手笔,于是在后面加了那一句话,顺便探探他的老底。。
迟小虚差点被苏轼这一转折给弄笑了!
后来,考虑到这个场合笑不太合适,于是勉强道:
“流星,上次让你去当铺当的那两万两银子送给苏大人救急用吧!
另外,行宫里神宗、高太后还有哲宗他们有没有给我留点……这个办公经费?”
他突然想到他这算哪门子办公,不过这么大行宫总会有皇帝赏赐给他堂堂世欢国师留着用的零花钱吧……
但,为了掩饰一旦没有办公经费面对苏轼嘲笑的尴尬,他勉强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额…..好吧……国师…恕属下直言!
您若需要银子的话,两代官家每年都赐给大量金钱!
现都在库房备案里给国师专用的….
嗯….截至目前大概有……
十万两白银,五千两黄金,还有大概二十二万石粮食用于国师的调度……”
流星欲言又止,但看迟小虚再次问道那个上次让他差点抽用自己嘴巴的问题,最后还是无奈如实道。
“噗…..你这个铁公鸡怎么不早说……
早知如此,当初我何必再去当那两块宝石了……”
迟小虚一阵肉疼,一口老茶喷了出来,正喷了苏轼一脸。
而苏轼却是满不在乎,他随便一擦便不管了。
他盯着迟小虚,像是猛虎看到小羊羔似的。
他异常兴奋!
是啊,他第一次发现的确不能和迟小虚客套!
有了这一大笔钱,疫情胜利指日可待啊!
“国师啊!第一次汇报工作时你安排我去当铺我当时就要说,不过当时那个氛围…..我哪里敢再絮叨……”
流星略带委屈无奈道。
“好吧…是我错怪你了……下次及时提醒我!”迟小虚恍然大悟,嘎嘎笑道。
当下,几人就立马召集杭州分管堂官们济济一堂,开始布置马上要做的四大项重点任务:
第一,从迟小虚所在行宫足额抽调办公经费,上限为10万两,日后上奏朝廷予以回补。
由佛印大师牵头成立安乐坊,收容重症及无家可归的众多百姓。
与此同时,采取多点开花策略,从行宫经费里出了一万两设立流动病坊,用来隔离染病的百姓及服药。
第二,调度曾从巴蜀医者朋友那里历经临床治疗证明有效的圣散子进行大量复制。
对于的确身无分文的穷人,由官府收容后免费治疗,而对于家庭尚可的,收一钱便可买一副,几幅即刻起效!
这样,平民百姓也能吃得起!
同时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严厉打击囤货居奇的不良药材商人及售卖假药等行为。
第三,每天由官府组织康复后具备免疫力的志愿者对杭州府内大街小巷的环境进行用熏杀消毒,防止重复感染。
同时,为居民免费发放香囊等保健嗅包,提升康复后百姓的免疫力,为生产恢复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第四.从行宫国师库存中借调二十万石粮食为保障,根据市场供需即时调拨,平抑粮价!
就这样,自今日始,被世欢居士称之为“东坡四条”的措施正式出炉……
随着治愈人数不断攀升,秩序很快恢复常态,这次教科书式的疫情防控在滚滚历史车轮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虚闲聊:苏轼在疫情防控上的贡献被多部古籍记载过。
《宋会要辑稿》提到过:崇宁二年五月,两浙转运司上奏: “苏轼知杭州日,城中有病坊一所,名安乐,以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与紫衣。
乞自今管干病坊僧,三年满所医之数,赐紫衣及祠部牒各一道。”《续资治通鉴长编》载: “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慢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