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枫边吃菜,边装作不经意的问:“要不你写点小说吧?”
卢迅行正咔嚓咔嚓吃甜点,闻言连连不舍的放下手里的糕点,“我写过,好像没什么反响。”
他三年多以前写了一篇小说叫《怀旧》,去年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文字半文半白。
韩枫摇摇头,“不是那种,用白话写,懂不?”
“用白话?”
“就是这样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卢迅行有点摸不着头脑。
韩枫撇撇嘴,“你不觉得,这样的描写劈头一句话,十分醒目,既写出了枣树傲然不可侵犯的精神,又为全文奠定了意境吗?”
卢迅行嘴角抽搐了一下,没搭理他,继续咔嚓咔嚓吃甜点。
过了半晌,才闷闷说道:“我住会馆,家门口没枣树。”
现在卢迅行还没攒够钱买房,主要他整天逛琉璃厂,买旧书花太多钱了,在山会会馆住了很久。
“没事儿,等你买了房,我给你在门口栽两颗。”
见他还要拿盘子里的糕点,韩枫连忙拦住,给他再倒上一杯酒,“别吃那么多甜的,来来来,喝酒吃菜。”
卢迅行:你在教我做事?
吃了几口菜,又喝了些酒,卢迅行终于有些放开了,“最近倒是真有一些学校师生号召用白话,逐渐成为风潮,子静你怎么看?”
“好事儿啊,但不能矫枉过正,把以前的东西一概全抛,那不行。”
卢迅行认真想了想,“可时局如此,努力向人学习才能发奋,孔教束缚人心,不全盘抛却,怕是难以肃清余毒。”
韩枫放下筷子,慢慢喝酒,“我不懂这些,只能说说浅见,号召全用白话,甚至干脆汉字也不用,改成罗马字母,当然不是心有恶意,而是当真想要我们好,想要我们跟那些列强一样强大,是不是?”
卢迅行点点头,当今文人很多都是这样想的,“这当然没错,我们这些人,自小学着之乎者也,自然不是厌恶痛恨国学,而是若非如此,怎么强国?”
韩枫笑道:“关系何在?”
“这是何意?当然有关系,想要学习西方,必然要在文化上接轨,想要在文化上接轨,自然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当然了,这只是一些朋友间的讨论,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考证。”
这时候的卢迅行只是个沉浸于旧书摊的公职人员,对这些事情思考的也没有那么多,还有一层原因是,民国初立,的确有几分新气象,文人们还对未来抱有希望。
事情的变化实际上是北洋分裂之后,眼看国家富强成为大梦一场,文人们不禁逐渐开始想原因,他们的视野决定了他们所寻找的原因在于文化领域,到了1919,震惊华夏的事情发生了,作为战胜国,山东权益竟然被转让给了扶桑。
卢迅行那一年第一次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废汉字,再过十几年,人们才发现,跟这些新军阀相比,老北洋简直就是他娘的圣人啊,光头所带领 的新军头们让文人彻底幻想破灭,于是口号也愈发激进。
“卢兄,愚弟觉得,或许有关系,但关系实在不大,当今的问题,一在组织力量,二在理工知识水平。”
“何解?”边说,卢迅行还没忘拿一块萨其马继续咔嚓咔嚓。
“我们缺不缺人?缺不缺土地?缺不缺资源?都不缺,但缺的是统筹组织,没有强大的组织,空有土地却收不上来税,钱都落到地方军头手里,于是强枝若干,怎能不乱?有资源却无法加以利用,有人却不能加以动员。”
韩枫看一盘子糕点快让他一个人干完了,连忙抢了一块在手里,这才接着说道:“除此之外,便是理工知识,甭管是文言文也好,白话文也好,都无伤大雅,重要的是要建工业,要促生产,造钢铁轮船,造枪支弹药,挖掘石油煤炭,建设发电厂发电,这是正途,然而问题在于,报纸、书刊,都是文人的阵地,文人们想的办法,也都集中在所谓文化领域,若是我当上教育署总长,先裁撤一批文科院系教员,省出来的钱用来培养理工学生。”
卢迅行只当他在说笑话,只有韩枫知道自己是真想这么干,这一手,也就是几十年后的院校专业大合并、大裁撤,全力转向理工应用领域,这一举动可是被那些“文化人”喷惨了,然而效果却立竿见影,无数的工业人才被培养出来,奔赴工业体系建设的最前线。
“那你会被骂的体无完肤。”
韩枫笑笑,“天下何人不挨骂,天下何人不骂人?”
卢迅行愣了片刻,然后换了话题道:“说起来这白话文小说,唉,别说写小说了,现在汤总长总是让我们做一些文字,忠君之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嘿,这人心思还挺多。”
汤化龙是坚定的从龙派,这有点让人费解,因为他当初跟梁任公关系很好,也是梁任公那一派里的头面人物,按理说不应该对劝老袁称帝的事儿这么上心,可他就偏偏这样干了。
当了教育署总长后,整天炮制一些文章,大体意思就是忠君保国,皇上都没了,还忠什么君?
这样干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想借着从龙之功更上一层楼。
历史上,老袁昏了头踏出那一步,引起剧烈反弹,眼看老袁不成了,汤化龙又弃官跑到上海,还是声称要护国反袁,等老袁倒了,他又投奔段老虎,一直干到内务总长,权倾一时,彻底下台后出国游历,在大加拿维多利亚市中华会馆被刺杀身亡。
闲聊着吃完了饭,卢迅行也不去上班了,反正也没有什么事儿做,去了也不过是被抓着写一些狗屁文章。
回了山会会馆,掏出日记本子来,开始记日记。
“晴。与韩子静在广和居吃饭。席间有劝余作小说之语,并有两棵枣树等论,不解。另,此君针对教育之言论颇为振聋发聩,但只恐今朝满腔热血,日后毁誉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