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宋家要发达啦!”
“咋啦?”
“李地主要娶宋芝那丫头啦!你说宋家是不是要发达了?”
“啥?那李地主都五六十了吧?…啧啧啧……可惜了芝丫头了!”
“谁说不是呢?可有个后娘,不好说!给不少银子,还有二石粮呢!”
“嘶!这么多粮!这年头能得这么多粮食,刘氏那后娘还不得立马把宋家大闺女送过去?”
“嘿嘿…谁说不是呢?要我说这李地主眼睛真是毒辣,宋芝可是这十里八乡长得最俊姑娘。”
宋芝背着一大捆柴从山上回来时,就看到左邻右舍的两位婶子正在自家大门外磕着瓜子聊自家八卦呢!
两人一抬头看见宋芝回来,顿时脸上有一些挂不住,虽然大家伙儿都乐意聊聊别人家的家长家短,但被正主抓到,一时间有些尴尬。
宋芝只当做没听见,她向上掂了掂自己背后那捆比她人还高的柴。
两个婶子见状,下意识后退几步给宋芝让路。
“菊花婶子,桂花婶子。”宋可冲着两人打了个招呼。
菊花婶子第一个反应过来,讪笑着把手里吃的没剩几颗的瓜子塞到了宋芝手里。
“呀!芝芝啊!你怎么去捡柴啦?我就知道你那个后娘不是个好东西,咋让你这么个娇滴滴的女娃儿上山捡柴?你可要防着点你那个后娘,千万被被骗了!”
“对对对!芝芝啊!这天底下就没有一个后娘是好的,你年纪小,不知事。那李地主虽有钱,可已经五十多啦,年龄都跟你奶差不多。你可不能被那后娘哄了去!”桂花婶子接着菊花婶子的话热心道。
她看了看手中还剩的大半把瓜子,咬了咬牙,一把塞到宋芝手里。
这丫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出挑,做的绣品都能卖不少钱,适当巴结一下也不错。
宋芝双手抓着绳子往上颠了颠,眉毛一挑,接过瓜子,塞入口袋,“谢谢婶子,我先回去了。”
言罢,腾出一只手,一把推开门,走进院子,反手就关上了大门。
被关在门外的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
菊花婶子拍了拍手,“看吧!这事一时半会儿,定不下来,宋家老娘还在呢!”
“你耳朵好使,快听听,里头都说了啥。”桂花婶子脸贴着大门扯了一把菊花婶子。
两人竖着耳朵听了半天也没听到里头的动静,可怎么也不愿这么轻易放弃听八卦的机会。
冬歇的时候,不用农忙,家里头也没什么要紧事做,年头虽有些不好,可这会儿村子里难得有个八卦,两人撅起屁股扒着门缝是怎么也不舍得走。
宋芝推门进来,院子里两个弟弟正在埋头干活儿,大弟宋阳在劈柴,二弟宋朝正在编篓子。
两人身上穿着薄的可怜的旧袄子,袄子上还摞着不少补丁,见着大姐回来,面上有些不自在,“姐。”
“嗯。”
宋芝走到院子的角落,卸下背后的柴,直接推开门,进了正屋。
“芝丫头回来啦?”李氏立马不管屋内其他人,起身倒了一碗水递到宋芝手里。
“谢谢奶!刚捡了柴,正渴着呢!”宋芝余光扫过屋里两个陌生人。
身穿红袄绿裙,头戴大红花,这中年胖妇人的身份不言而喻,一看就是媒婆。
另一个中年精瘦的男人,留着山羊胡从屋里走出来。
这是李家人。
“不是说去走走吗?怎么还背回来这么多柴?”李婆子一脸心疼。
“咱们家的柴烧得快,趁着还没下雪,想着多捡一些回来给您烧炕。”宋芝没看那两个人,只同奶奶说话。
李婆子一脸欣慰,拉着宋芝的手打量着宋芝,“哎呦,我的大孙女,没白疼。这种事儿,以后还是让你弟弟们去做,万一手弄粗了可就不美了。”
“哎呦喂!宋家姑娘可真是孝顺懂事,一看就是享福的命!”刘媒婆夸张的叫了起来。
站在一旁的李管家捋着胡子,将宋芝上下打量了一番。
宋芝垂着头,躲到奶奶李氏身后。
她一身灰扑扑的旧袄子,依旧遮盖不住那纤细窈窕的身材和瓷白的皮肤。
菱唇,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精致小巧的鹅蛋脸,脸上虽沾了一些灰,可依旧遮不住那好颜色。
李管家暗自心惊,这姑娘如今看着面上还有些青涩稚嫩,待以后长开了,那可是了不得的美人。难怪一直没有打算续弦的老爷,竟起了心思。
“宋老爷,我家老爷的诚意你也看到了,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吧!”李管家背着手,隐隐之中带着一丝压迫。
“不敢,不敢,李管家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考虑。”宋大山弯着腰,面上满是讨好的笑意。
“哎呦喂,可惜我没个如花似玉的闺女,这天大的好事,要是落到我头上,我二话不说答应,宋姑娘,你到时候一进门,就是当家奶奶,吃香喝辣的,这过的可真是神仙日子。”刘媒婆见状上前一把拉住宋芝的手。
宋芝眉头一皱,连忙抽出手来,身子往后退了两步。
刘媒婆也不恼,扭着腰又对一旁的刘氏没完没了叭叭起来。
“大山家的,你可是姑娘的娘,直接做主得了。这么好的事儿,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如今是什么年头?外头一斤糙米都卖到三十文了,李老爷说了,只要你们答应,两石糙米,还有银子呢!这可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儿?”
刘氏被说得连连点头,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刘媒婆。
刘媒婆说的没完没了,宋芝了露出一副恼羞的模样,对着奶奶撒了个娇,“奶,我年纪还小呢!我要留家里多陪您两年。”
说罢,也不看其他人脸色,转身便回了里屋。
刘媒婆夸张地笑了起来,有扯着李大娘的手劝着。“哎呦!十五岁的大姑娘,不小啦!”
刘媒婆斜着眼,看向李氏,“说句不该说的,宋家在刘家村可是个外来户,就俩兄弟,有啥事儿也没个帮手,要是个李老爷结了亲,有啥儿事,只要对着李家喊上那么一嗓子,谁还敢为难你们?嫂子,你说我刘婆子说的有没有道理?”
这话可算是说到李大娘心坎里去了,她们宋家逃荒到这里,五个儿子路上折了三个儿子。
宋老头和李氏带着两个儿子在刘家村落户。
村子里大都是刘姓人家,家家户户都拐着弯带着亲戚关系。
他们宋家兄弟俩在村子里很是势单力薄。
被人欺负占便宜那是常有的事儿。
李氏为了融入村子里,两个儿子都娶了刘家村的姑娘。
可宋芝是侄女和大儿子的骨肉,也是唯一一个含有娘家血脉的人了。
当初娘家人在逃难中死的死,散的散。
芝丫头小小年纪又没了娘,她是打心眼里疼,怎么肯把人往火坑里推?
“这不成,不成……”李氏白着一张脸连连摆着手。
刘媒婆眼珠子一转,扫到院子里的两兄弟,手往那排旧屋一指。
“哎呦!大山啊!你这两儿子过不了几年也要说亲了,你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儿子打算啊!”
宋大山羞红着脸,看了一眼两个儿子,余光扫到那破旧的茅草屋,眼睛一亮,随后又想到什么似的,把头埋得低低的。
李氏被说得连连摆手,抿着嘴,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刘氏在一旁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宋芝进了屋,并没有回房间,她躲在门后头,听着外头的谈话。
“哎呦!李大娘,这么好的亲事上哪儿找去?您怎么能拒绝呢?”见宋家母子俩成了锯了嘴的葫芦,刘媒婆的心,此时同刘氏的心情一样,急得团团转。
刘媒婆和管家背对着宋芝坐着,也没发现宋芝。
“哎呦!李大娘!这可是李家,嫁进去就是当家夫人,不愁吃不愁穿的,这样的人家,那是打着灯笼也是难找啊!”刘媒婆说的是吐沫横飞,嗓子眼都要冒火了。
宋大山坐在一个木墩上,看了一眼自个儿娘,不知在想什么。
刘氏坐在一旁,满脸急切。可她也不敢开口,毕竟自个儿婆婆还没发话。
李管家站一旁,脸色越来越差,“宋大山,这李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你应该不会不清楚吧?”
李管家拉着一张脸,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满,几分威胁。
院子里的气氛一时间僵住了。
这时,刘媒婆哈哈一笑,唱起了红脸,“哎呦,李大娘,李家可是真心求娶的,你这一言不发,瞧,李管家都急了。”
这时,刘氏也从惊惧中,回过神来,她鼓起勇气劝着李氏,“娘!芝芝能嫁进李家,可是掉进福窝里呢!”
李氏混浊的眼珠子转了转,眼神从媒婆和管家身上扫过,嘴唇蠕动了一番,最后低声下气道:“这求亲,哪有一上门就同意的?让我们考虑两天吧!”
李氏的声音透着一丝哀求。
宋芝见状正打算出来赶人,只见刘媒婆把手中的帕子一甩,“好啦!我知道你们被这好事砸晕了头,那你们就考虑一下,过两日我就带李家聘礼上门。”
在刘媒婆心里,哪怕宋家不乐意,可最后还是得答应,下次来直接下聘就行了。
“大山,快送送李管家和你刘婶子。”见人终于要走了,李氏松了一口气,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意。
宋大山赶忙起身走到院子打开院门,外头桂花婶子和菊花婶子,正伸着脖子往里头瞧。见人出来,搓了搓手,扬起一个笑容。
“告辞。”李管家冷着一张脸一甩袖子,率先出了门。
刘媒婆扭着屁股,帕子一甩,紧跟李管家身后离开了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