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宜原身只有五岁,记忆里的东西并没有太多,大多都是听张氏说来的。
白家三兄弟感情不错,白家的小娃们也时常到白老大家听白老爷子说书,或是跟在张氏身后听故事拉家常。
这猪是过年的时候养肥了才杀得。家里穷,平日里是吃不起肉的,就这猪也不是杀了都留给自己吃的,而是还要卖上一部分换钱。
猪也不是谁家都养得起的,有些人家人都没得吃哪来给猪吃?有些家里养了猪,孩子多就让孩子去打猪草,就像二郎兄妹一般。猪食参着猪草就这么喂着。
过年的时候宰了卖,能换个一两多银子,家里富裕些的,就能留的多,但也是过年的时候能吃上几顿,平日里吃口鸡蛋都是精贵的。
白玉宜越想头就越大,可见这个时代下的人民生活的多艰苦。
接下来的两天,一家三口都窝在房间里交流信息,初来乍到总得摸熟透了才不会被人觉察。
白玉宜当了两天“探子”,因为白玉宜年龄小,说错了也是童言无忌。白义和路瑶在房里大致了解了家里和时代的背景,又熟练了下方言,这才决定出门了。
“爹,娘。你们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就把它推到落水上好了,毕竟死门关走了一趟,多多少少不一样的也是情有可原啊。”白玉宜安慰两人道。
“五丫说的没错,我一个正儿八经的主任,还骗不了几个古人了不成!”路瑶给自己打打气。
听着妈妈叫自己五丫,白玉宜有些别扭,但是这里的人都是这么叫的,五丫可是个通用货,往村里喊一句五丫,没应的大部分都是家里没这么多孩子的。
“娘子说得对,我们走吧。躺了几天,该去大哥家道谢了。对了,这几天吃的粮食和鸡蛋拿好了吗?”白义问道。
“放心吧,我都称好了,还添了些,总不好让大嫂白照顾我们做饭不是?”路瑶晃了晃手中的篮子说道。
白义带着一大家子穿过小门来到了白老大家,白老爷子就生了白善一个儿子,往上数都是几代单传,没想到到了白善这一代,生了五个胖娃娃。
这也是白善娘,也就是白玉宜太奶奶最满意奶奶张氏的地方,后来三兄弟分家,便直接在划分的地上起了一道墙,还留了一道小门,也算是变相的说明三家的和睦亲缘。
“爷爷,爹、娘,大哥、大嫂。”白义一进堂屋,就看见白老大一家都在里面。
路瑶和四个孩子也纷纷叫人。
“老二来了,你和路氏养了几天,身体好些了吗?”老爹白善问道。
“好些了爹,这两日辛苦你们替我照顾几个孩子了。”白义回道。
“这些都是我孙子,有什么苦不苦的。”白老爹摆摆手说道。
“大嫂,这几日麻烦您了。这些是这几日的粮食还有些鸡蛋,你收好先。”路瑶提着篮子走到了白老大媳妇李氏面前。
“弟妹这说的什么话,都是一家人。今天就在家里吃了,我娘家送来了些肉,今天我好好露一手,给大家开开荤。”李氏接过路瑶手里的篮子,一上手就知晓只多不少。
“这怎么好意思,大嫂娘家是疼你,才会时常想着你。说来啊,这十里八村的也是少有的好爹娘啊。”路瑶笑着说道。
李氏听着也是高兴,“是啊,我爹娘对我是真好。”
两妯娌边聊边去了厨房,白玉宜也跟着哥哥姐姐去了院子玩。
“明日我们就能去三婶家了,真羡慕三姐姐和六妹妹,能常去镇上玩。”四丫兴奋的说道。
说起三婶,白玉宜才想起,这几日都没见到白老三一家。
罗氏的娘家是镇上的,这几日是因为罗氏的弟弟要成亲就回了娘家帮忙。罗氏娘家子嗣单薄,据说当年罗氏娘生罗氏时伤了身子,好些年才怀上了罗家弟弟,后来也没再生了。
罗家人少,张氏见状,便让白老三一家回了娘家,帮娘家准备成亲宴请去了。
已经去了三四日的,就在白玉宜一家出事前一天去了镇上,明日就是罗家弟弟成亲的正日子。因着有亲,张氏厚道又让白老三带着全家来帮忙了,于是罗亲家就把白老大和白老二全家都请了,说是来热闹热闹,撑撑场面。
说起镇上,白玉宜所在的村子是白家村,隶属于江州府开隆县河关镇。
一家三口交流了下,如今三人所处的朝代国号是定,如今的皇帝是第四代皇帝,称定安年。
三人苦思了下,定朝在历史中似乎是没有,因着家里有书,白义稍稍解释了下,定朝往前还有好几个朝代,然后就是汉朝。也就是说汉朝之后,历史就拐了弯,不知道拐到了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传了几个朝代,就成了今天的定朝,三人合计了下,如今大概是唐朝年间,但是因为拐了弯,虽然如今太平,但很多都跟历史搭不上。
三人都不是学历史出身的,只能知道个大概的唐宋元明清,其余的还是清朝剧看得多,白玉宜还记得些。
可是唐朝离清朝都差了十万八千里呢,更何况还是拐了弯的定朝。
在白玉宜眼里,这几个朝代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穷。
“四姐姐想去镇上逛什么?”白玉宜问道。
“当然是买糖了,我想吃糖了。”一旁的四郎抢话道。
“才不是呢,我要买头花,我才不要糖。不对,我也想吃糖,但我、我想要头花还有糖。”四丫生气的看着抢话的四郎。
“我想买肉肉。”五郎也在一旁说道。
白玉宜坐在一旁想了想,好像印象中是有这件事,还想着让爹娘想办法带自己去镇上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小生意做做,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如今刚转七月,白玉宜印象中秋收是八九月的时候,十月就该入冬了,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趁这两个月白玉宜得好好计划计划,不然就连秋收的时候都得过的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