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方法都是李晋想出来的。
李晋知道,人这一生,除了生老病死不能自己掌控,其余一切压力都是自找的。
就比如吃喝,未来的人那是追求生活质量,若是在古时,百姓别说生活质量了,能吃饱饭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就算月薪三千,吃饱饭有何难?
想想七八十年代,一个月才多少钱,你照样过日子了。
喝水一块钱一瓶的矿泉水不行吗?非要喝十几二十块一瓶的奶茶,怪谁?
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就要承担带来的压力。
但李晋也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是无法阻止的。
而大唐这时候的百姓,不追求什么生活质量,只想活着,冬有棉衣夏有冰,都已经是他们的奢望。
更别说吃饱饭了。
普通百姓不知多少那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有些百姓从出生到死都不知道吃饱是个什么感觉。
若是遇到灾年,吃草根树皮那是常事,易子而食的哪都有啊。
甚至还有百姓吃土为饥,排泄不出被活活涨死。
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只要可以吃饱穿暖,一家平安,就已经是顶好的生活了。
而朝廷的这一系列政策落实下来,虽然不可能保证百姓顿顿吃肉,但是仅仅是吃饱,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那不知遇到违规摆摊的老人如何处理?”魏征继续问道。
杜如晦则回答道,“一次警告,二次没收售卖物,叫其子女来领,并进行思想教育,三次则拘留七日以上,十五日以下,在执法的同时不能暴力执法,但是遇到拒捕或拒不配合的,三次警告之后可以使用强硬手段。”
听到这番话,李晋也是默默的点头。
果然啊,古人是很聪明的,自己只是给出了个大概,就那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一系列的政策。
“法不容情,但执法需有情,三次警告不听才可以使用强硬手段,最大限度的对百姓予以宽容,这是陛下一贯的理念,不知郑国公可还有意见?”房玄龄淡淡开口,看向魏征。
魏征这时候突然觉得自己这些人和内阁大臣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满朝文武都无法跟上内阁大臣处理事情的思维和角度。
自己就好像是一个幼儿在跟一个大人提出问题,以为大人不懂,自己反被教育。
“朝廷必须要将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理念灌输下去,善待百姓,如此四海归心,天下臣服。
将大唐打造成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壮有所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此才是天下太平,才是盛世大唐!”
李晋这时候也从龙椅上站起来道。
魏征听后,似乎恍惚了一下,“这……这是天下大同啊,真正的盛世啊。”
“你们要知道,百姓造反就一个原因,活不下去了!朝廷不给他们活路!他们不反那才是脑子有病!
在这个时候,掌权者需自省,如果在吃饱穿暖活得下去的情况下造反,那不叫造反,那叫叛乱!
朝廷便当以雷霆手段镇压叛乱,诛杀叛贼,你们要知道,百姓只要能活下去,吃饱穿暖,让他造反都不会造反。
谁不知道造反是大罪?哪怕是不识字的乡野老人,都知道造反是大罪,株连九族的那种。
可若是他们的朝廷都不给他们活路了,那干脆就推翻朝廷,博一条活路,所以为官者要以百姓为重。”
李晋从御阶上走下来,淡淡的道。
“臣等受教。”众人异口同声的道。
李晋嗯了一声,继续道,“要记着,百姓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朝廷和百姓的关系就还比如是鱼和水的关系。
水可以没有鱼,但是鱼不可以没有水,为人民服务不能是一句空谈,更不能是官样文章,而是要确切落实。”
“臣等领旨。”众人再次异口同声的道。
李晋微微点头,“赵国公,你继续说。”
“是,朝廷成立监察衙门,这件事情先前已经说过了,改西厂为监察院,直属皇权,专门监察所有衙门。
商业监察司只负责管理商业这一块,与监察院互不干涉,如果两方同处理一件事,以监察院处理方案为主。
百姓举报有司衙门,都可以去监察院,监察院核实之后向上级有司衙门行文处理,也可直接行文内阁,由内阁直接处理。
监察衙门只有监察权,但有权可将事件直达内阁,但是需要一级级的来,不能越级,需遵守朝廷规章制度。
而且如果监察衙门滥用职权,也可向当地有司衙门状告监察衙门,两者相互制衡,互相监督管理。”
长孙无忌继续说这件事儿。
西厂指挥使不在场,或许应该是在来的路上的吧。
算算时间,快的话应该已经接到了旨意。
慢的话,传旨太监还在路上。
“陛下圣明,有监察衙门在,可以尽最大权限监督各级官员,同样也尽最大限度保证了监察衙门不会滥用职权。”魏征点评道。
长孙无忌继续道,“朝廷成立矿产资源管理司,总管土地和矿脉的登记,所有权全部收归国有,权利人只有使用权。
所有土地矿脉需要全部到此登记,本规定实施一年之后,如有未登记的土地矿脉,全部查封,收归国有。
矿产资源管理司统归商部管辖,划归商部辖下,自县级及以上全部需要设立,由工部安排建筑。”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其实都没啥好脸色。
包括长孙无忌。
毕竟这东西可是在挖世家的根,在动世家的根本。
即便是内阁大臣,都还有些不情愿。
就连刘伯温都感觉这不咋合理,但是反对无效。
这划归商部辖下,无异于是在分户部的权啊。
要知道,这类事情一向就是由户部处理的,现在划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