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摆了摆手,坐回了原位。
“如此以一来,那些没钱高学的人,也可以去参加恩科考试,博得功名与前程,也算是朝廷给他们一飞冲天的一线生机。
恩科考试只是当下可用,但十六年教学才是国本,国策便是以十六年教学为主,恩科考试为辅。
恩科考试明年开始,教学也是明年开始,只需要十二年!我大唐将有用之不竭的人才了。”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这教学既是国本,也是从小抓起,不知陛下可定了年龄限制了?”房玄龄询问道。
李晋微微颔首,“自然是定了的,六岁入小学一年级,简称小一,十二岁入初学一年级,简称初一。
十五岁入高学一年级,简称高一,十八岁入大学一年级,简称大一,二十二岁十六年教学完成,步入社会。”
刘伯温听后,拱手道,“陛下,如今那些年龄超过的又该如何,那是十岁前后的,怎么办?”
李晋叹了口气,“此乃百年大计,现在的人过于早熟,那些人就让他们参加恩科考试吧,通过恩科考试博取前程。”
“陛下英明。”
刘伯温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却还是为那些年龄超过了的人言可惜。
不过也没办法,这乃是百年大计。
“陛下,工作分轻松和劳累倒是好分,大学这三六九等如何分?”长孙无忌不解的询问道。
李晋继续端起一旁的茶,先是喝了一口,然后才回答道,“不是说了吗?按分数划分啊。”
“陛下,这分数如何分?”长孙无忌详细的问了一下。
李晋想了想,“现在从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兵法、律法等书籍划分,共分为了七类,满分自然就是一百分了。
满分便是七百分,达到了四百分上四等大学,达到了五百分上三等大学,达到了六百分上二等大学。
至于一等大学的分数线,就定为六百五十分吧,跟恩科考试不同,恩科考试是过了四百五就算通过。
小学教语文和数学,中学加上历史和律法,高学加上地理与兵法,大学加上政治,这是主课。
另外还有农业、工业、制造业等相关书籍当做副课教于大学,讲讲就可,十六年教学只要以读书为主。”
“遵旨。”长孙无忌随即应下。
杜如晦又接着开口道,“陛下,这些书籍到时候不会受购买限制吧?”
李晋摇了摇头,“自然不会,恩科考试大都是自学,岂能购买限制?也得给这种人留条出路啊。
恩科考试的人所有书都得看,因为恩科考试的试题范围是所有书,有可能考,有可能不考。
恩科考试的题目,七门主课与多门副课分数比例五五分吧,毕竟恩科考试出来的人,得多学点本事,技多不压身。”
“是,臣明白了。”杜如晦拱了拱手。
李晋顺便提了一嘴,“高学的考试,命名为高考,考试时间正好是十二年后,恩科考试三年一次,正好每四年就可和恩科考试一共考试,试卷一样送回京城,避免有人收受贿赂,徇私舞弊。”
“遵旨。”房玄龄拱手应下。
李晋嗯了一声,“你们内阁有空的话召四大世家的家主聊一下,让他通知当地世家今年边修路,边建学堂。
这个钱他们先垫着,然后拿着报销清单到户部,让户部核销便是,明年恩科考试开始也得让孩子有书读啊。”
“是,陛下。”长孙无忌拱手应下。
李晋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和珅,事情可都记录好了?”
“回陛下,刚刚所做全部决策都已记录,稍后整理一番便送至文学部。”和珅放下笔拱手道。
李晋微微颔首,“内阁可还有其他事需要朕抉择的?”
“回陛下,暂时没有了,各地奏折还没看到什么大事。”长孙无忌回答道。
李晋嗯了一声,“既如此,朕就先离开了,另外袁天罡建道观的事儿,就按朕先前说的,价格嫌贵就换地段,贷款的话利率也全按最低的来。”
“遵旨。”
刘伯温应下。
李晋微微颔首,然后便向内阁之外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几人异口同声的行礼道。
李晋离开了内阁,几人脸上都或多或少有些震惊之色。
“陛下这是要上追三皇五帝,下比秦皇汉武之功绩啊,这些政策落实下来,陛下即便未来不再建功,那也是千古一帝啊。”杜如晦感叹了一句。
房玄龄坐了下来,“可能吗?陛下可能只做这些事儿吗?西域还没有平定,天下还没插满大唐的龙旗,依我看,这才刚开始罢了。”
“是啊,就说这战斗演习,就已然是开创先河了,这样一来,那些士兵就再也不能吃空饷了,否则落个倒数的名次,旗帜升起来三年,他们恐怕得丢脸丢三年了。”长孙无忌也坐下来继续看奏折。
和珅则是笑道,“知耻而后勇嘛。”
“等明儿个召四大世家的家主到内阁来一趟,跟他们说在各地建学堂的事情。”刘伯温拿起一本奏折边看边说。
这话一出,和珅就叹气了,“又要钱,虽然是世家垫付,但是国库也得给啊,陛下早就说过,户部拨款,除了没钱可拨,其余情况不得拖欠,唉。”
“和大人,有什么好叹气的,再难也不过就是今年一年而已了,等京城的高楼大厦都建起来了,国库也就有大把的钱入账了,我记得陛下说过,钱是王八蛋,花光就再赚,陛下都是如此乐观的心态,和大人何必天天为了钱紧皱眉头呢。”
房玄龄笑着道。
和珅听后,脸色更苦了,“陛下什么时候不乐观了?事情都交给六部和内阁了。”
“看奏折,看奏折,今天奏折还挺多呢。”杜如晦打断了和珅继续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