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不就是五姓七望在煽动百姓来向朝廷抗议吗?
李晋都说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管你抗议与否,一轮炮轰过后,就是我说了算。
李晋知道江山会动荡,知道这次改革会死很多人。
但这没有办法,李晋不想死人,可偏偏他们要送死。
等到五姓七望被灭,四大世家正式成为天下世家的执牛耳者,天下舆论都会被控制在朝廷手里。
李晋的一次次重拳出击,还没有把五姓七望打到低头。
但这没关系,今年天灾一到,李晋就立即下旨,奉行神谕,大军压境,把五姓七望反抗势力杀个干净。
李晋很清楚,五姓七望现在都在闹分家,等到天灾来临的时候,那更是树倒猢狲散。
只要五姓七望倒台了,那些愿意臣服于皇权的,李晋仍然愿意给他们留活路。
朝廷的意志,那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李晋知道,一次次的谴责,一次次的警告,没有任何用处。
只有鲜血和杀戮能让他们害怕。
毕竟如果谴责有用的话,还要大炮干什么?
就算是强烈谴责,他们不也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唯有以雷霆手段重拳出击,让他们害怕,让他们畏惧。
恩威并施,才是治国之道!
一味的怀柔政策,一味的怕牺牲,怕打仗,只会让豺狼更加猖獗!
华夏儿郎从来就不畏惧战争,更不怕流血牺牲。
反而安逸久了,江山一直太平,反而会磨掉了战意。
五姓七望要战,朝廷便奉陪到底!
“工部,水渠挖的怎么样了?”李晋又看向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站出来道,“回禀陛下,许多百姓自发的帮忙,保证按时完成任务,预计四月底完工。
且长安城内已多打了数百口深坑,当做是临时水井,如果今年真的发生了大旱,将近最大可能,让百姓渡过旱灾。
而且工部已传召周边各地,挖井存水,以备随时救灾,确保今年若真是大旱,百姓不会没水喝。”
工部尚书站出来道。
其实大旱的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可以确定了。
因为现在才一月,天气就很热了,就像是往年四五月份那个时候的温度。
许多人已经注意到了今年的天气反常。
有些人则以为这是暂时的,毕竟还经常刮风。
李晋微微点头,“农部尚书,仙粮种植一事如何了?”
农部尚书程处默站出来道,“陛下,仙粮已分给各家,现在百姓都在耕种了,宫中留存的种子,臣也已安排人种植了。”
李晋听到这些消息,很是满意。
“那你的猪养得怎么样了?”李晋又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话让文武百官都差点笑出声。
有些官员则是黑着脸看向程处默。
程处默也如实回答,“正在组织人手搭建猪棚,更贴出告示,全面收购猪崽,将按照陛下所说的方法养殖。”
李晋嗯了一声,“好,户部,此次各地查封的资产,该多收购一些粮食了,一旦蝗灾爆发,即便有仙粮种植,也会有许多百姓食不果腹,到时候朝廷也要担起责任来,全面救灾。”
“臣遵旨。”
户部尚书站出来道。
李晋继续道,“还有,今年颁发了物价法,如果旱灾蝗灾来临,有人蓄意抬高粮价,发国难财,一律抄家,绝不容情,户部好做好监察工作。”
“请陛下放心!臣会盯紧的。”
户部尚书保证道。
李晋微微颔首,看向文武百官,“今天的朝会,众爱卿可还有其他本奏否?”
“陛下,臣礼部尚书有本启奏!”
这时候,礼部尚书站出来道。
李晋微微抬眸,“卿有何本奏?”
李晋有些疑惑,这三省九部,应该就礼部最闲啊,礼部能有啥奏?
“陛下,去年陛下继天立极,已颁发圣旨,征选秀女,各地皆已收到圣旨,秀女预计三月份到京。
陛下曾传旨,命此事全权交由皇后娘娘处理,臣已与皇后娘娘协商一致,皇宫理当再建新殿,否则恐不够啊。”
礼部尚书一本正经的说道。
李晋算是明白了,原来是选秀女的事情。
“爱卿啊,天下战火纷飞,这秀女今年应该选不了吧?”李晋很是无语,自己后宫才这么些人就应付不过来了,这要是再大选秀女,那还得了?
“启奏陛下,各地官员知晓此事,但为大唐国祚绵长计,已特加派士兵走官道护送秀女进京。”礼部尚书回答道。
李晋听到这话,嘴角直抽抽。
这尼玛,这算不算是溜须拍马啊。
“爱卿啊,你看啊,今年国事甚重,天下动荡,应该是不宜选秀女才对,不如明年再说吧,而且延绵国祚之事,皇后和贤贵妃不是已经有孕了吗?”
李晋很是头疼,这件事儿都得和礼部尚书商量。
因为李晋知道,这件事不是礼部尚书安排的,而是文武百官安排的。
文武百官都想安排自己的门生的女儿入宫为妃,为自己争取利益。
可以说李晋这不是在跟礼部尚书商量,而是在跟文武百官商量。
“陛下,您刚刚也说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如今红衣大炮威名震天下,恐怕没有谁敢有胆子扣押陛下的秀女。
陛下无需担心江山动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英明神武,大唐必定与国同休!”
礼部尚书把李晋的所有后路全给堵死了。
反正这秀女是选定了!
谁也拦不住。
“好,那就依爱卿所言吧,他日秀女未选入后宫的,朕就全部赐给你们为妾,你们也替朕分担一下吧。
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不要再议了,其他爱卿可还有本奏?若没有,朕可就要说说朕的事情了。”
李晋直接来个互相伤害。
秀女一般有三种结果。
第一,被选入后宫。
第二,愿意留在宫中当宫女,搏一搏,说不定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
第三,出宫,从哪来就回哪去。
文武百官要给李晋充实后宫,李晋秉承着有福同享的原则,也得给文武百官充实一下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