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这时候也没开口阻止,反倒是有些官员到希望李世民能劝动李晋。
其实李晋也知道和谈,但是得先打一顿再和谈。
要不然,在和谈的时候占不到太大的筹码。
李晋若非无奈,也不想造这么大的杀伐。
再者说,李晋和五姓七望已经撕破了脸,哪有和谈的可能?
只等今年天灾来临,五姓七望就算是彻底遭了民怨了。
如果五姓七望愿意忍下这口气,并且付出足够的代价,李晋也不介意和他们谈谈。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五姓七望了,只剩下五姓六望了。
陇西李氏已经在被抄家查封的路上了。
大军所过之处,第一个抄的就是陇西李氏的资产。
“父皇,你就放宽心吧,有朕在,谁也动摇不了我大唐的江山,有这些神器在,那些负隅顽抗分子如不称臣俯首,那就只有一个下场,杀无赦!”
李晋稚嫩的脸庞充满了无尽肃杀之气。
李世民有些无语,朕担心的是大唐江山会被推翻吗?
朕担心的是你此举会失了民心啊。
“算了,朕不管了,朕走了。”李世民一甩衣袖,不再继续劝李晋了。
毕竟坐江山的又不是朕,朕操那个心干嘛。
“恭送太上皇。”
文武百官立即行礼。
李晋当即也说起了正事,“工部,传朕旨意,征民夫百万……”
还不等李晋说完,魏征就打断了。
“陛下,不可大兴土木,耽于逸乐,糜废朝政啊。”魏征直接打断了李晋的话。
李晋努力让自己不生气,目光看向魏征。
“郑国公!你能不能不要打断朕!朕话都没说完呢。”
李晋早上才被魏征气了一下,魏征这又梅开二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臣知罪。”
魏征告罪,但表情就是不服,要是李晋真的要大兴土木,魏征肯定要再谏。
“工部,传朕旨意,征民夫百万,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挖矿!硝石、硫磺、木炭、铁,这四种矿脉即刻开采。
采取朝九晚五工作制度,民夫一天三十文钱,薪资日结,以纸币形式发放,如不想要纸币,自行去大唐银行兑换。
另外,此次征工,管中午饭,再征民夫修建水渠引水,以应对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天灾,待遇一致。
此次征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不强求,不得强征,不得拖欠民夫薪资,不得克扣民夫伙食,违者杀无赦!”
李晋先是下达了这个旨意。
工部尚书站出来道,“遵旨。”
“还有,这件事情户部钱粮必须供应到位,以大唐如今的富足,是远远足够的!这件事情着郑国公魏征督办!”
李晋目光冷飕飕的看向魏征。
给魏征再找了一件事儿,让这家伙别那么闲。
“臣遵旨。”户部尚书与魏征异口同声的道。
“还有,赵国公,派人前去接收五大元帅所查封的资产,并在当地立即选址大唐银行与大唐日报的所在地,火速成立,这件事情给朕如八百里加急那般的急速去办。”李晋的目光又撇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委屈个脸,这么大的工作压力,陛下您是要把老臣忙死吗?
“臣遵旨。”
长孙无忌无奈,只得应下。
“还有,那个文学部下辖的大唐印刷院,着离阳县子火速印刷书籍,也给朕八百里加急那般的速度印,星夜不停,人手不够就招人,地方不够就扩大。
总之一句话,今年过年之前,朕要让这些书遍布大唐每一个村镇,明白吗?这件事情在文学部下辖,也交由郑国公督办,这件事也由郑国公代为转告离阳县子。”
李晋冷不丁的又给魏征加了个任务,这是要把魏征给累瘫的节奏啊。
“臣遵旨。”
魏征再次站出来道。
“商部催促一下四大世家,叫他们开足马力的干,告诉他们,挣钱不积极,脑子有问题!”李晋的目光又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行了一礼,“臣遵旨。”
“礼部,迎接大军凯旋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李晋的目光看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赶忙道,“已准备就绪,随时迎接大军凯旋。”
“陛下,缴获的牛羊马匹已全部运进了京城,玉门关副将正在等候陛下召见。”杜如晦赶忙提了一嘴。
李晋微微点头,“着他下午御书房候旨,朕用过午膳便去见他。”
“遵旨。”
杜如晦恭敬的应下。
“郑国公啊,朕看大唐百姓对新唐律还不是很清楚,也还没有全面普及,传朕旨意,明年的科举考试,会考律法当中的条款,而且占分很高,你文学部的千斤重达不可谓不大,你也要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垮了。”
李晋又突如其来的点了魏征的名字。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晋这是在拿魏征发脾气呢,就是在给魏征找事儿做,别一天天闲着跟没事儿干似的。
“臣遵旨,谢陛下关心。”
魏征依旧是不卑不亢的道。
“另外,招工民夫的事情,着锦衣卫明察暗访,若是发现有人违反朕所说的三不得,先斩后奏,有法无情,这件事,工部的人去一趟东厂告知一下。”
李晋突然又想起了什么,目光又看向了工部尚书。
李晋可是很清楚,这其中有很大的利益,那些经手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不碰的。
有锦衣卫明察暗访,最起码可尽最大可能杜绝这件事。
“臣遵旨。”
工部尚书擦了擦冷汗道。
“对了,大唐书院的建造也不能落下,务必装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你如果敢偷懒,小心你的脑袋。”李晋又冷不丁的来了一句威胁。
“臣不敢,这件事情臣亲自盯着的,绝对不会出问题的。”工部尚书赶忙表态道。
李晋点了点头,“既如此,那也没什么事情了,就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大军也快凯旋了,休沐也快结束了,大家该休息的就好好休息吧。”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异口同声的行礼。
李晋点了点头,然后便离开了,又向后宫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