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再问邓禹意见,忽见下面被围的许多赤眉军呼叫不绝,声震百里,不由心头一动,暗想:赤眉军向来自成一体,王莽、刘玄都对此无可奈何。今日不除尽灭绝,一旦谋反,谁能镇压得住?当即道:“众卿,这么多兵马,就是要斩尽杀绝,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话音刚落,有人大声道:“陛下,这容易得很!”随声跳出一将。
众人全都认得,乃是李松。
李松自刘玄降赤眉军后,席卷金银细软逃往河北,安顿好老小后,又想伺机谋取富贵。
其时河北全是光武帝天下,李松看到刘秀昭书上写得分明:一切英才均可收揽,不计前曾为何人效力。这才投了光武帝。
只是他在邓禹、耿弇等重要将领中全无交情,武功又不太强,所以一直未被重用。
‘此刻听刘秀为除灭赤眉军费神,不由心中大喜,以为立功显名的机会已到,所以站出来喊道:“启奏陛下,微臣有办法,让这几十万赤眉军将士在弹指间一起毙命。”
刘秀奇道:“你竟有如此本领?倒要看个明白。”
李松更为得意,站到崖边喊道:“陛下请看!”随即二条袍袖朝崖下连连挥动,不多时刻,只见崖下赤眉军将士扑通扑通倒下了一大片,人数总在三五千上下。
邓禹、耿弇等将一齐惊道:“这是断魂尘!”
李松又走了一程,再挥袍袖,未多久又毒倒了数千人。
崖下顿时响起赤眉军士的惊哭之声。
邓禹等将面面相觑,都感心中不忍,连冯异也微微摇头。
刘秀却只是沉默不语,众将不知他的旨意究竟如何,一时没人敢提异议。
忽听前边有人大喝:“李松,你这恶狗!给我住手!”
只见对崖远远奔来一人,其势快如闪电,瞬时到了李松对崖,一言不发,袍袖朝李松一扬,在他一丈外的李松竟然就如受重锤猛击,身驱一晃,扑倒于山崖之上。
只听李松身边军士大声喊道:“不好了,李将军身亡了!”
此时,人们刚刚看清,来人乃威震天下的前更始帝驾前兴国王韩子
韩子缓步走近刘秀,众将连忙挡在刘秀面前戒备,却见韩子拱手笑道:“众位朋友,久违了,韩子有礼。”
众将见韩子似乎无敌意,才略略放心。
刘秀推开众将,迈步而出道:“韩先生,你可是为赤眉军来向朕宣战的?”
韩子道:“非也。韩子来此,有一言相劝陛下。”
刘秀道:“先生请说。”
韩子拱手道:“韩子先向陛下道贺。经此一战,中原大势已定,陛下中兴汉室大功告成,值得庆贺。”
刘秀淡笑道:“先生见朕就为道贺吗?”
韩子道:“韩子此来,还想请陛下对这数十万赤眉军军士网开一面,允其降而免其死。”
刘秀默然片刻,道:“先生可能保证赤眉降朕?”
韩子道:“陛下若能允降免死,韩子自能保证。”
刘秀又道:“若是他们降而复反呢?”
韩子道:“陛下意在天下,岂须愁些些刁民谋反?”
刘秀又默然片刻,道:“好,朕允赤眉君臣投降。就烦韩先生告知。”
韩子道:“还望陛下亲开金口,赤眉君臣方能深信。”
刘秀道:“好。耿弇,代朕先去招呼。”
耿弇立即朝崖下赤眉军将大喝道:“赤眉君臣将士听了,大汉光武皇帝陛下亲下旨意,尔等静听!”
赤眉军将士听得这喊声,喧哗之声稍静。
刘秀行到崖边,大声宣布:“赤眉君臣听了,尔等伪立朝廷,本有逆天大罪。朕今体上天好生之德,伏念你等曾有反莽兴汉之功,特赦尔等之罪,不论君臣,降者一体免罪,已死伤之士也予妥善安置。恐尔等无信,特请韩子先生为证。”
赤眉军将士听完刘秀的话,个个松了口气,许多军士仰头高呼“万岁”,跟着“万岁”之声响成一片。
刘盆子见此情景,两眼泪水夺眶而出。
樊崇、王匡等将也都叹息不已。
唯有徐宣,却是兴高采烈。
刘秀命邓禹、冯异办理受降之事,自己和耿弇等回洛阳去了。
韩子直等赤眉君臣受降事宜完毕,才会同吕云重回长安城。
长安城内百姓早已听到赤眉军降了刘秀的消息,然而人们依然人心惶惶,店铺大多仍不开门,只怕刘秀军像刘玄、赤眉军进长安那样,先来个任意洗劫,那可是受不了。
韩子和吕云仍然到了上京客栈,见那店门只开了半扇,店主正站在门口神色不定地观望街上情况,想是一旦发现形势不对,就马上把那半扇门也关起来。
见到韩子和吕云来了,店主不觉放心大半,满面笑意迎上道:“韩爷回来了?光武军几时来呀?”
韩子道:“你把门都开下来吧。光武帝率兵回东都了,光武军军纪不错,进长安不会抢劫的。”
店主喜出望外道:“那太好了!其实,有韩爷在,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说着,立即吩咐伙计大开店门,自己跑到左右店家大声吆喝:“开店!开店!光武帝回东都,没有事了!”
这条街上的店铺听到这消息,一家家都开了。邻近的街道听得这个消息,也跟着开门接客,不到半日,长安城店铺全都开张,百姓自然也都心定神安了。
次日一早,耿弇率兵三万进了长安,一看城内秩序井然,不由大为高兴,当即下令:严禁任何人妄取百姓一物,违者格杀勿论。
军士们接令,个个凛遵不违。
耿弇安顿好军伍,立即亲往上京客栈拜访韩子。
韩子将耿弇引进住处,拱手道:“耿将军来见韩子,不知有何事故?”
耿弇道:“耿弇奉光武皇帝之命,专程相请韩先生出来为朝廷干事。韩先生高才,朝中无人可比,若能效力朝廷,定可建不世奇功,成万代伟业。”
韩子摇头道:“耿将军请转告光武皇帝,韩子受祖训不得不遵,方为更始皇帝效力。更始已亡,韩子决意不涉足官场。光武皇帝宽柔仁厚,定能成为中兴明君,只是待部属不宜过于宽容,否则将为少数不法之徒毁了大好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