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大军抵达之时,已经是庐江陷落两日以后之事。
早一步收到纪晟来信的刘备,径直领着大军朝着皖县城行了过来。
到了城外,便见纪晟已然领着雷绪等人在城门口等待。
刘备见状,带着刘晔等人策马前来笑道:
“旭升这一回可算又立一大功啊!”
“奔波至此,可算是辛苦旭升了!”
说着,他翻身下马来,纪晟也随之下马道:
“纪晟,见过主公!”
“旭升无须多礼!”
刘备见状,急忙上前搀扶,随之好好打量一番,便叹道:
“此番南下,旭升可算是瘦了不少!”
“真是劳累了啊!”
到了现在,纪晟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然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媳妇将领都可以再找,可是这等王佐之才错过了就没有了。
他刘备没什么特长,就只有待人真诚,让人不自觉的感受到关怀之意。
纪晟闻此,摇头一笑道:
“主公此言差矣,非是瘦了,而是壮了!”
不得不说,从军是真的锻炼人。
不要看他只是文官,可是每天都在来回不断走,不断骑马。
因而这段时间,原本身上的赘肉已然完全消失。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身初具轮廓的腱子肉,就连腹肌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因而他对于现在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很满意的
。
而刘备一听这话,便是哈哈一笑道:
“旭升这话说得,自是好事,吾正愿旭升越壮越好呢!”
一时间也不顾众人相聚,先喝纪晟调侃了几句。
众人在周围见此,也是不以为意,反倒是觉得刘备待人平和,甚为和善。
雷绪骑马在身后,见得纪晟模样,不由一阵好奇的问身旁赵云道:
“赵将军啊,纪先生真的只是一介从事么?”
对于纪晟的身份,他是极为好奇的。
初见之时,还以为是一个刘备派来的文官说客。
毕竟从事这个职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平日也可平等视之。
但之后见赵云一副听命的模样,他就开始疑惑了。
按理来说赵云这种领军大将,是不该这么听话。
而后他们又听从了纪晟的建议,夺取了庐江,这段时间以来纪晟将城内事物安排得井井有条。
到了现在,刘备又是如此亲厚模样。
这些行为举止和待遇,当真不像是一个简单的从事啊!
听着雷绪的问话,赵云在一旁听得好笑道:
“纪先生确实是从事不假。”
“但目前也是我军军师中郎将,除了主公之外,三军都要听其号令!”
“啊?纪先生是军师中郎将?”
雷绪一听顿时就蒙了。
这个头衔他虽然没听过,但是中郎将这官衔大啊!
这又是
军师又是中郎将的,怪不得刘备如此重视了!
一时间他再看正在与刘备谈笑风生的那个年轻人,心中又是一阵后怕。
怪不得对方玩弄梅成和李术跟玩傻子一样。
原来这便是刘备其中的谋士!
还好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很低调,不然的话日后相处起来就尴尬了!
他正惊讶间,忽听刘备呼唤道:
“敢问雷绪、梅乾二位将军可在啊!”
雷绪听此,忙的反应了过来,对着梅乾挥了挥手,二人一道来到了刘备面前下拜道:
“末将雷绪/梅乾,拜见主公!”
他们刚一拜下,就被刘备一把拉住了二人的手。
二人奇怪抬起头来,就见刘备笑道:
“二位将军不必多礼,此番夺取庐江,全得二位之功!”
“日后我军壮大,还需二位将军多出心力啊!”
以往为敌之时,都是打生打死,如今进入刘备麾下,见刘备如此和善,二人对视了一眼均是一拜道:
“愿为主公赴死!”
“好了,说什么打生打死,今日乃大喜之日,切莫说这等言语。”
刘备摆了摆手,看向了纪晟笑道:
“吾等赶路疲惫,可有饭食?”
纪晟听得默契的一笑道:
“自然有饭,晟以命人备宴,主公与诸位请!”
言罢一挥手,让麾下让开了一条道路。
刘备见状,笑
道:
“旭升可一道入内!”
他翻身上马,就带着大军一路进入了城中。
是夜自然又是一番欢宴,席间刘备将陈策引荐给了众人。
雷绪等人见得陈策果然投入了刘备麾下,均是暗道这一次投降是明智之举。
随之也都主动和刘备这个新主公打好关系。
席间纪晟又将徐盛叫了上来,将这一次徐盛的功劳说出。
刘备见得徐盛,自然是奇之,但听是纪晟的亲卫,便笑道:
“本欲授官,然则既是旭升麾下,来日再议!”
“文向好好与军师学习,来日必为我军大将!”
他见徐盛这小伙子有潜力,自然是想培养一番。
但若论成长,有什么能比在纪晟身边学习的更多呢!
因而他准备再放一段时间。
而徐盛也不是沉不住气的人,能听见刘备的看重,自然欣然应允。
结果就是徐盛此番按功不表,赏赐了百金,绢十匹。
徐盛如此,其余人等自然各有封赏。
似赵云直接升任了偏将军,雷绪、梅乾二人均为裨将。
刘晔成功进阶刘备军长史职责。
本来长史这官职是刘备的心腹,要任命给纪晟的。
但是纪晟想也不想就挥手拒绝,言说已有军职,担任一个从事即可。
于是刘备便借花献佛,将长史之位给了刘晔。
刘晔陡然进入了核心
管理层,自然是欣喜不已,越发觉得自己归降是个正确的选择。
至于纪晟见状,也是乐得自在。
因为在他看来,长史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说得好听点是长史,说不好听那就是秘书。
不仅要负责公文处理,还要负责帮刘备写各种文书,就他这点古文底蕴,还是不出丑的好。
一番表功之后,刘备麾下的文武班底便初步确定了。
第一批次,自然是关羽和纪晟。
一个是朝廷任命的汉寿亭侯,刘备麾下第一大将。
一个则是没有正式朝廷编制,但权力极大的军师中郎将。
两人在刘备军中的地位可算无法动摇。
第二批次,便是张飞、赵云、简雍、孙乾等人。
张飞现任牙门将军,赵云任偏将,简雍、糜竺、孙乾均是左将军从事中郎,其中糜竺还兼任九江太守。
到了第三批次,便是新加入的刘晔、陈到、刘辟、龚都、雷绪、陈策、梅乾。
这些人等均是新加入的力量。
陈到被任命为了骑都尉,刘辟龚都尚是校尉,雷绪等人则是裨将。
军衔不一,但位置上并没有高低多少。
至于再往下,就是关平、周仓、裴元绍等。
确立了初步的文武体制之后,第二天,为了将权力职责分布下放,刘备便拉起了纪晟、刘晔、简雍三人开启了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