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办了?”
说着白芷就看到远处几个短衫打扮的人,赶着一群强壮的牛往这边赶。
“嗯,我跟古多刚出庄子广场就看到这些人赶着这群牛往我们庄子里赶。”秦都点头。
话说秦都跟古多几人赶着马车往城里赶去,在马车里谈论着他们的未来。
“秦都,殿下要在这儿待多久?”这是古多的声音,古多是一个性格沉稳,面目表情的男子,单看他的脸便能感受到一股阳刚之气。
听到古多疑问的武陵也开口道:“是呀,秦都,平日就你殿下接触得多些,可有听殿下说她会在这儿待到何时?”
白芷:待到地老天荒……(不是)
秦都跷着二郎腿,双手交叠在膝盖上,闭着双眼,听到两人的对话,他才睁开眼睛:“殿下有什么打算,岂是你我能随意揣测的。”
古多:“可是…虽说她是殿下不错,可一直将我们困在这儿也不好吧?”
武陵:“虽说当初是我们暗算了青离,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不是?你们想想我们一路修炼好不容易才走到神君的位置,帝女一挥手便废去了我们的修为,更甚的是将你我的魂魄拘在手中,这也太过了不是?”
“切!”秦都不屑地冷哼一声:“当初是我犯傻,才会答应与你们一同胡闹,如今落得这番田地,我认!至于殿下的心思,我不清楚。”
“那殿下当初说的好处是什么?”
“总归不是将
你我的灵力恢复就是了。”
“……”
秦都不想再理古多武陵两人,殿下让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总归让她顺心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至于修为?祈祷殿下未来有一天能大发慈悲吧。
想着他撩开帘子,就看到了不远处几个穿着方便干活短衫的人赶着一群耕牛往他们这边赶来,嘴里还说着什么。
“请问?”
马车忽然停下,传来一声寻问。
“吁!”马车被车夫拉停:“公子,有人拦车。”
马车内的几人向前倾了下身子:“何人拦车?”
秦都钻出了马车,看向老人,不解:“何事?”
只见上前拦车那人恭敬的朝秦都拱了拱手:“这位公子,贸然拦车,还请见谅。我们兄弟几人想问下那九雪山庄白芷白姑娘家往哪儿走?”
秦都蹙了蹙眉,找主子的?他朝那群强壮的耕牛看去,似乎想到了什么。
“几位是来送耕牛的?”
那人立即展开了笑意,再次拱了拱手:“正是,公子认识白姑娘?”
“她是我家主子。”
“啊,那真是太好了,若是公子无事,可帮我兄弟几人带路?”那人真诚地问道。
秦都仔细想了想,主子的本意也是让他们几人到城里买耕牛的,这如今有人送上门的确是好事,可还是得请示主子才是。
“这样吧,你跟我们来吧。”秦都说完便回了马车,吩咐车头调头。
“如此,小人兄弟几人在此谢过公子了。”那人招呼着身后的几人立即跟上了去往庄子的马车。
“秦都,怎么往回走了,主子不是让你我几人去城里买牛?”古多撩开帘子见马车在往回走,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话说方才是什么?”说话的是武陵。
“几个兄弟,貌似是给主子送耕牛的。”
“嗯?是谁送的?”
“不知。等见到主子什么也清楚了。”
于是有了之前的一幕。
白芷看向那群耕牛,心中默默点头:“瞧上去倒是不错。”
“主子,他们几人说是有人给主子送的,不过是谁,这个秦都倒没有问。”秦都接过白芷手中的爬犁。
“哦?”竟然有人给她送耕牛吗?谁想得这么到位,知道她正缺耕牛,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嗯,倒也不算燃眉之急,只能说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吧。
“去看看吧。”
几人来到路上,赶牛的几兄弟也来到了白芷身前。
还是方才拦车的那位大哥,上前朝白芷作了个揖:“想必这位就是白姑娘,鄙姓黄,受知府大人之命,给姑娘送了些耕牛过来。”
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说,既是大事,那么他也得出力才是,于是大清早的亲自到我们牛马市挑了十头强壮的耕牛给白姑娘送来,助姑娘一臂之力。”
“原来是知府大人?”白芷还了一礼:“多谢知府大人和几位大哥辛苦将耕牛送来,真是帮了大忙了。”
说着朝秦都几人道:“你们几人将这些耕牛给正在耕田的乡亲们送去。”
“是。主子!”
“是,主子。”
秦都几人得令后,接过了黄大哥几兄弟送来的耕牛,往耕田的乡亲们那儿赶去。
秦都几人心中感觉微妙,长这么大,赶过老虎赶过风狼,还是第一次赶耕牛,感受实在有些微妙。
“雪柳,带几位大哥到休息棚里歇歇脚,喝盏茶再回去。”
“是,姑娘。”雪柳将帮白芷遮阳的油纸伞关上,来到黄大哥几人身前,笑道:“几位大哥,请跟我来吧。”
黄大哥几人听到声音,打量的眼神收了回来:“如此,多谢姑娘了。赶了这么些路,兄弟几人倒是渴了,正好可以歇歇。”
“呵呵,是,是啊。”兄弟几人笑呵呵地跟着雪柳去了一旁早就搭好的木棚走去。
白芷转身朝秦都几人的方向走去。
坐在木棚里的黄大哥看着白芷的身影,眼中全是欣赏:“想不到白姑娘年纪竟这般小。”
在听到知府大人的话后,他们兄弟几人还以为白姑娘至少也是上了三十的未婚女子,想不到今日一看这白姑娘看上去才年芳二八,竟这般年轻。
想不到这样年轻的女子,竟这般能干。不仅修建出了当下进城内最是受欢迎的热泉,还能有法子种出稻子,只不过,他们觉得不是很可信就是了。
可转念想想,连知府大人都对她这般青睐,想必是有几分本事吧?
“姑娘,你们瞧着不像本地人,怎么会到这居家?”其中一人问道。
闻言,雪柳倒茶的手一顿,扬起笑脸:“啊,我们姑娘的老家在很远的地方,前几年不承想倭寇来犯,这才逃到这儿的,瞧着这儿环境不错,姑娘便在这儿安家了。”
雪柳的话好坏真假参半,听得几人频频点头,表示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