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勤政殿内。
夏皇正在接见刚回京便来述职的陈启光。
"陛下恕罪!微臣没能完成陛下的嘱托!”
陈启光不敢抬头,只低着头跪倒在地,身子有些颤抖,他什么消息都没打探出来,这趟出去等于是做了无用功。
夏皇脸上却没有怒色,但语气中隐含威严:"爱卿不必自责,朕并未怪罪于你。"
陈启光闻言,这才松了口气。
一路上,他都在想如何同夏皇交差,可思来想去,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只能主动请罪,以求皇上网开一面。
听完陈启光将在青阳府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夏皇后,夏皇脸上的表情渐渐阴沉下来,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陈启光,不知道透过他在看谁。
半晌后,夏皇才慢条斯理地对着还跪着的陈启光说道:"朕已经知晓了,爱卿辛苦了,先回去吧。"
说罢,挥手让陈启光退下。
等人离开后,夏皇转过身,一张脸阴冷无比:"同儿这次是养虎为患了!这薛氏女连太子妃也看不上,难道真想同那沙国一般,当个女皇帝?"
夏皇一旁站着的大太监说道:“陛下,那为何不早早地将这薛氏女给除了?”
“怕是如今已经除不了了,据同儿和陈启光所说,那薛氏女只带了几千军队,便能与沙国二十万大军抗衡,虽说是搞了出其不意的偷袭,可面对我夏国的军队却是有一战之力。如此强悍的军队若是与朕的军队作对,又加上戎国与沙国亡我大夏之心不死,我大夏便危已!"
夏皇长叹一声,“可惜了,如此女子竟不能为大夏所用,若是她愿意嫁给同儿,为同儿打江山,大夏便要永远昌盛了。"
夏皇一边摇头叹息着,一边走回龙椅前坐下,随后吩咐道:“让李秋生来见孤,孤不能眼睁睁地瞧着她壮大,她如今还为未对夏国的府城出手,但已经占领了周国的晋阳府,若是由着她发展下去,恐怕孤的大夏就完了!”
大太监应了一声是,随即退下了。
——
现在薛杉杉除了缺人,还缺能用的人。
好在晋阳府已经不太需要她操心,她将黄县丞提拔成了黄州府,将李元明提拔成了晋阳府的守将,两个人都跟了她许久,都能很好地贯彻她的理念和政令。
而陶阳县却属实有些困难了。
陶阳县不同晋阳府,晋阳府的人因为被她从沙国的统治下救出,都视她的军队如神明一般敬畏,她的所有政令都能很好地实施下去。
可陶阳县人却对她的话半信半疑,虽然分地政策惠好了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可他们对她一个女人统治他们,依然顾虑重重。
不过这也将是她今后扩张规模的常事。
她需要在管理上安插更多的自己人。
如今她手中能用的人还是太少,每个村至少要放十个士兵和一个农官,农官还必须是农正出生,在农事上有足够的经验,并且还要会写字认字,能顺利写出让人能读懂的公文。
而农正考核也很困难,要会唱二十四节气歌,能治理害虫,还能调制农药,会堆肥,会种植土豆、玉米、麦子等农作物,还要通过青阳府农事科的考核。
好在,青阳府经过四茬农作物的种植,百姓们都从农正身上学到了不少技术,她可以从青阳府将农正们抽调出来,从以往一个村子一个人,改成了一个镇上一个农正。
而剩下的农正她便派遣到了晋阳府和陶阳县。
农正大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去陌生的村落去教陌生的村民种植技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但是,这挑战背后是巨大的收益。
农正们一个月的俸禄是一两银子,每半年做一套衣裳,发一匹棉布。
而被选中去其他村子的当农官的,待遇更好一些,俸禄直接升为三两银子和半石粮食,每季度做一套衣裳,发一匹棉布。
更为每人配备了十名护卫营的士兵,因此,当他们知道自己要被放到陌生的村落里,教人们种地和扫盲时,却并不慌张。
能通过考核的农正们都不傻,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能够往上爬的阶梯!
而且,他们既然成了农官,今后只要没什么大错,青阳府和晋阳府在县主的管辖之内,他们便可以一辈子过什么都不用担心的生活。
薛杉杉也轮流在各个村子中呆了快一个月,确定每个村子都进入正轨后,才回了陶阳县县城。
和一个月前相比,陶阳县已经大变样了。
建设队从青阳府来了不少人,又临时聘用了一些人,很快便将县衙改造好了,屋顶的瓦片都被换过了,破损的地方也都已经修缮好了。
现在县衙内都是办公的官员和小吏。
陶阳县原本便有小吏,薛杉杉也基本都留下来了,有个别的小吏虽然说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是乡绅,却在她进乡时异常配合,将田地都换成了银子,而且身上也没背着什么人命官司,这才被她都留下来了。
当然,这些小吏虽然能认字和打算盘,但是也是需要上扫盲班的,每日只需要半日课程而已。
而陈平安也被她留了下来,仍然做的是县丞的事,薛杉杉将青阳府的姜主簿安排做了代县令,姜主簿本来就见黄县丞被县主提拔成了州府,就羡慕得紧。
如今见县主也给了他机会,虽说还暂时是个县令,但毕竟是一城之长,今后还能有进一步的空间。
姜县令便卯足了劲儿,想在薛杉杉这里多表现表现,早日能将代字甩掉。
他在陶阳府每日都勤勤恳恳,恨不得将自己掰成两个人来用,为县主大人,为陶阳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有了陈平安在一旁辅佐,加上青阳府也调了不少人来,所以短短一个月的功夫,姜县令便将陶阳府治理的仅仅有条,而且在各项规划上也都有了新的思路。
陶阳县不管是在基建上、生活质量上都与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最早一批从县里去青阳府的工厂做工的人,也回来了,不仅带回了糖和盐,还带回来很多不同的见识。
特别是最早报名纺织厂的方小妹。
原本已经佝偻着背的方小妹出去了一趟,回来却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街坊邻居知道方小妹回来后,都围着她,等着听她说青阳府是什么样。
这些街坊邻居可不全只有女人来听,还有不少男人也在。
方小妹脸都笑出了几道褶子:“我们纺织厂那儿的待遇可好了!不仅日日都有糖水喝,我上个月还吃了两次肉呢!”
一个妇女羡慕得不行:"两次?方大姐,你一个月吃了两次肉?!待遇也太好了吧,我都快忘记肉是什么滋味了!”
“呵呵,我们纺织厂不算吃肉多的,人家矿厂可是两日便能吃上一回肉,不过人家也是真辛苦。“
“我们倒是没那么辛苦,就是早上要花一个时辰去上课,哎,我学得慢,不如她们年轻人,就这一个月了,我才只学会五个字......”方小妹叹了口气。
“方大姐,你竟会认字写字了?”街坊邻居都羡慕地看着她,瞬间就觉得她和他们不一样了,方小妹也是能认字的人了。
方小妹点点头:"就是学的慢,我们组长还专门帮扶我,不过青阳城是真的比咱们陶阳县好上太多了,那里到处都能做工,工钱也高,房子又高又漂亮,地也是平平整整的。街上人来人往,吃的也多,店铺也多,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在这么好的地方生活。”
有人问起她的收入来,方小妹摆了摆手,不愿透露,“我的工钱都存在我们组长那里,我要用钱才会去支取,不然我一个老婆子被抢了偷了该怎么办。”
“对了,”方小妹说了一大堆后,又说道,“听说今年冬天县主还要给大家发袄子,我们纺织厂就在加班加点的赶,那袄子太暖和了,有了袄子,今年冬天就是再寒冷,咱们也不用怕了!”
“发袄子?咱们这么多人,都能发?”
“对啊,我们纺织厂都赶了好几万件衣服出来了,第一批先紧着军爷和矿厂,接下来就是咱们普通百姓们了。”
街坊邻居一片哗然,此时心中都觉得,陶阳府被县主大人占了,原来是件这么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