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饭后,依然有人陆续来问作坊可还招工,这个时候李家人就会表示已经招满了,下次有需要一定优先选择,便好声好气的将人送了出去。
午睡起来,李大嫂带着芸娘去给作坊去去锅,防止生锈。
所谓的去锅,就是点着了火,锅热了,便拿筷子扎了一大块肥膘,沿着锅整个擦一遍,擦到滋滋冒油,肥膘变成黑色,才算完事。
李大嫂把去完一个锅的肥膘泡在水里降温,又重新捞出来,切了周围一圈黑乎乎的肉,接着去其他的锅。
芸娘站在一旁看得起劲,最终也没忍住,上手试了试才肯罢休。
“走吧,这锅不用洗——”李大嫂带着芸娘才回了院子就见李老汉正招呼着一旁的宝田叔。
“宝田叔来啦——”芸娘笑眯眯的打招呼。
两个人也并未多聊,宝田叔还着急回去做别人的活儿,李老太付了桌椅板凳的钱,几人便开始归置起来。
晚间饭桌上芸娘还在感慨:“总算是做了新鲜菜了。”
李大嫂问:“怎么,酒席的菜不好吃吗?”
芸娘吐了吐舌头说:“再好吃也剩了几天了,实在是吃不下了!”
吃过了饭,李老汉便吩咐李三郎几个把桌椅板凳捆到一起,又系在了板车边上。
“早些绑好了,也省的明天早上鸡飞狗跳的忙乱,到时候再落下什么东西了。”
一共是四个小方桌,一个桌子配的四条长板凳,东西也不老少,虽说桌椅都是缩小版的样子了,但芸娘依旧看得蹙眉。
“好绑上吗?这也太麻烦了,明儿车上还得放食材呢!”芸娘不免担心。
李三郎龇了牙傻笑着安慰芸娘:“咱们大黑能干着呢!放心吧。”
作坊已经完工,人也招好了,桌椅板凳一到,县城里的摊子就要摆起来了,这也是一开始就商量好了的。
有了桌椅,凉皮,凉虾,冷面就都好卖了,连着串串香和冒菜也能吃了再走。
“咱们下次可以带了炉子去,这样能做些热乎饭食。”芸娘提议道。
李三郎想了想大热天吃热乎饭,浑身一抖:“这也太热了,不行不行。”
芸娘并没有坚持,于是跟李三郎商量道:“那三哥,你明天下集了去买个大些的炉子,咱们可以做另外一样吃食,保管能香歪了整条街的鼻子。”
李三郎对芸娘的每一个提议都很有兴趣,于是答应会去找找。
第二天吃过早食,李三郎赶车,兄弟三人一起去了县里出摊,今天才算是正个八经的摆了桌子卖吃食,以往多以带走为主。
芸娘并不担心,她对自家的东西有信心,事情确实跟芸娘料想的差不多,兄弟三人,忙的头打脚后跟。
刚过午时不久,带去的东西就都卖空了,天热,县城里的人都不缺那几个钱,原本想着买菜,变成了买饭食,还省得白出一身汗做饭的功夫,于是,小摊的生意格外的好。
此起彼伏的叫喊声让李大郎有些乱了分寸。
“二郎,这位大爷要一碗凉虾,还要一碗荤素搭配的冒菜,快给配了。”
李二郎擦着桌子,还不忘回答:“配菜那是三郎的事儿,我这头忙着收拾桌子呢,等会儿的吧!”
芸娘给兄弟三人按照前世的经营模式做了简单的分工,老实的李大郎收银点餐,胆大聪明的李二郎收拾碗筷擦桌子,招呼新来的客人坐下,李三郎就专门配菜出餐,毕竟他是做惯了的,再加上手脚快,又都是凉菜多,他一个人忙起来绰绰有余。
只是第一次出摊总有太多的突发状况,李大郎忙起来就有些抓瞎,李二郎顾着客人,又还要帮着一起点餐,好在有惊无险,第一天的战果还是很让人惊喜的,不到午时,兄弟三人就开始准备收摊。
“大哥,我饿了,这可一点儿也没剩下,本想着咱们自己还能对付一口呢。”李三郎有些有气无力。
李二郎也饿了,还没来得及说,一边整理桌椅,又跟李大郎一起重新绑到车两边。东西都搬上了车,这才有空说话,
“这街面上你最熟,咱们仨就买些包子馒头的垫吧两口,这就要回了!”李大郎问李三郎。
李三郎这才有了劲,招呼兄弟俩上了车,才说:“走吧,在快出城那条道儿上有家包子店,味道还不错,那馒头也比别家要大些,咱们上那儿买了就走。”
回去的路上果真路过了李三郎提到的包子店,李大郎和李二郎并未下车,李三郎上前买了三个菜包三个肉包,又买了三个馒头,这才上了车分给兄弟俩。
于是,出了城回村的路上,李三郎就一只手拽着缰绳,另一只手抓着包子,溜溜达达的就回了家。
等三人赶了车进院子的时候,李家人正打算进屋歇觉,见三人回来,李老太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这会儿回来了,不是说拉了桌椅去就要待一天的吗?”
兄弟三人跳下车,就开始解绑在车身两边的桌椅,李三郎说:“东西卖完啦,所以就回来了,没东西卖了,我们自己还是出城的时候买了包子吃呢,一点儿也没剩下。”
芸娘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忙好啊,忙才有钱赚嘛......
“哥哥们辛苦了,快去洗把脸,井里有绿豆汤呢,快拉上来一人喝一碗消消暑气。”芸娘狗腿子的说道。
待几人喝了绿豆汤,李家老两口并芸娘几个又问了问其他情况,便各自回房歇觉了。
下晌,李三郎就找了芸娘主动提起炉子的事儿。
“妹妹,你说的那个新吃食好卖吗?”李三郎的心开始活络了起来。
“就是肉夹馍,你还记得味道吗?”芸娘一提肉夹馍,李三郎就知道这生意能做。
“外头那层酥皮怎么做,到时候不脆了,就没什么卖点了。”李三郎提出了疑问。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