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咱们先和泥吧,老三,你去拿个耙子来,咱这也不能用手搅和吧。”李二郎对李三郎说道。
芸娘没有阻止,暂时就依着你吧,一会儿可就只能用手了,一想到等会儿李二郎李三郎玩着泥巴的样子,芸娘就有些想笑。
“呵呵呵呵.......”遭了,没憋住。
“你笑啥?”拿了个耙子回来的李三郎,正好瞅见芸娘这不怀好意的笑。
“没笑啥没笑啥,咱们干活吧。”芸娘迅速的转移话题。
于是,芸娘在一旁拿了瓢浇水,李三郎拿了耙子搅和,李二郎一边掺杂稻草。
等所有的黄泥和稻草都兑进去之后,芸娘便开始进行下一步。
“三哥,你继续搅着,不要停哦。”
李三郎认命的样子有些像大黑......
“二哥,你来帮我挖两个坑,咱们先来搭地基。”
芸娘指着自己划好的地方,就让李二郎挖,直到挖出两条成人手臂长的坑,两个砖头宽,深度也有一根筷子的长。
地基挖好后,两人拿了尚算完好的砖头搭建地基,一层砖头一层黄泥,直到地基搭出坑外一个水缸的高度,才算完成。
“咱们得给这地基表面都涂上黄泥。”芸娘说着率先伸手抓了一把黄泥。
“三哥,你也来,人多能快些。”李二郎李三郎这才勉为其难的加入其中。
果然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三个人很快就把两个地基抹上了黄泥。
“下一步就是在这地基上头搭个平台,做炉底了。”
李三郎问:“那这平台怎么搭?”
芸娘说:“我想好了,用木板打底,上头铺砖石,再抹了黄泥,就算是差不多了。”
李二郎想了想:“柴房里有几片上好的樟子松板子,还是前几年去县里做工,人家大户人家拆下来的床板,嫌太硬了,那可是个好东西,我们几个人一人分了几块,各自拿了回家,还在里头呢,就这么几块板子,也一直没找到用处,就用它打了底吧。”
芸娘听了一喜,松木可是出了名的硬度高,防腐又结实啊,有这么好的木头打底,自己的烤炉非得用的长长久久不可。
“就用它,有这好东西呢。”
李二郎铺上了木板,虽然只有三块,但好在烤炉不长,木板从中间锯开,一排三块,还有的剩下。
接下来,两人又在铺好的木板上整齐的码放砖石。两人挑挑拣拣,尽量用些平整的石头,又加了砖块木条,整整齐齐的码了起来。
“咱们铺多大?”李二郎问芸娘。她们搭的板子足有大半个床大小,芸娘却保守的只铺了中间一小块。
“就咱家水缸口那个大小吧......”芸娘不确定的说,但是水缸口,已经是目前自己能想到的最直观的东西了。
李二郎想了想,说:“咱们还得铺的再大些,我虽然不知道你要做的炉子有多大,但是,我想那炉子壁肯定得厚实耐烧,如果咱们这底小了,到时候造起来了,别里面还塞不进一个盘子,那就做不成什么事儿了,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你怎么想呢?”
说完也不催促,只等着芸娘思考完了拿主意。
芸娘也没让他们等太久:“二哥说的有理,是我考虑不周,这烤炉确实要厚壁保温,太薄了温度消散的快不说,还不经烧,只怕要不了几天就塌了,行了,就按二哥说的来。只怕咱们要多铺两层。”
“我也正有此意,一层不免太薄了些,地面的凉气很容易就透了底,再于保温不易。”李二郎说。
“二哥,我发现,你可真厉害啊!”芸娘笑着肯定李二郎,不是夸奖,是真的这样觉得。
自从二嫂怀了身孕,李二郎一大半的心都分在了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身上,如今,芸娘才发现,自己一直认为的李家最聪明的李二郎又回来了。
不再多想,兄妹俩投入眼下铺底的事情中去,砖石穿插着石头,整整码了两层,
三个人码上一层砖石,就铺一层黄泥,仔细的抹匀了,才铺上面一层,两层砖石铺完了,又在表面抹上了一层黄泥,这层的黄泥抹的稍厚些,如果不出差错,以后这一层就是烤东西用的了,黄泥太薄了容易烧裂。
“咱们现在把这个泥搓长条,大概,就是围一个半圆的长度,这前头留出来,咱们最后砌砖石做门。”
芸娘一边说一边抓了黄泥,仔细的搓了条儿,有粗有细,待炉底的黄泥稍微干了一些,就开始码上半圆,一层又一层,中间还穿插着搭了砖石。
没办法,作为一个现代人,芸娘还是觉得砖石比黄泥加稻草要稳固的多。
一直码到顶端,预留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孔做烟囱,其他的地方就开始封顶,顶呈椭圆拱形。
因为怕顶塌了,芸娘让李二郎找了柳条跟竹条,简单的编成了网子,固定在顶棚,中间用黄泥加稻草填充,糊的厚实严密。
自己又去柴房找了几根木头,塞进中间,固定顶棚。
烤炉的大体总算是完工了。
“这门还得想个办法。”芸娘说。
“这门我来吧,两边各自再码上一掌宽的墙到顶,依旧用砖石打底,再抹黄泥就行。”李二郎显得胸有成竹。
芸娘想着这烟囱要用什么才好。
李三郎见芸娘盯着预留出来的烟囱洞看个不停。
就给出了个主意:“你去找一节竹筒来,咱们把两头给它锯了,再安上去,糊上黄泥,不就是个烟囱了。”
“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说着就上柴房一顿翻找。
“快点儿吧,趁着这泥还湿着,给它安上去。”李三郎冲柴房喊芸娘。
“来了来了。”芸娘总算是找到了一根跟预留的孔洞大小差不多的竹筒,接着李三郎便在竹筒表面洒了水,就安了上去,又在表面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