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聊清整工作。
四、除去了男女合气之术。
房中术历来是倍遭诘责的,有志之士、名士清流们更喜欢批判一番刷自己的品德值,例如我们提到过的北周甄鸾在《笑道论》中就攻击过此术。寇谦之也认为这东西使淫风大行,损辱道教名声,我们神仙般的人物,追求是高尚的,思想是纯洁的,所以这个列在了必须要改的名单中,托老君之名对其革除。当然了,人伦大道是不可能禁止的,要不也就真的民心尽失了,估计拓跋焘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所以寇谦之也表示,正常的夫妻生活那是允许的,但是那是个人隐私,以后别没事就拿出来品评了。
五、宣示“新科之诫”,提倡礼法
五斗米道的成仙理论是信仰炼形就可以长生久视,服食饵药就可以成仙,也就是说一个人找个没人的地方,门一关就能修成正果了,但这样一来大家都成了单干的个体户了,都修成散仙了,怎么能形成规模效应,也不利于统一规范管理啊。将来这些修为深厚的散仙没事就出来几个放点大招,谁也受不了,寇谦之对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要改的,在《老君音诵诫经》中说,欲“登太清之阶”,就必须“诵诫”与“建功斋请”,成仙不是个人单干,搞个人英雄主义了,而是必须要加入组织,大家一起斋醮礼神才可能成功。而“专以礼度为首”,不能没事就想着搞破坏,这也是对封建礼法的一种提倡,用封建伦理道德制约人心,使道教更容易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接受,在道教教义发展上是一大改变。
经很多学者考证,寇谦之与佛教是有接触的,比如成公兴就有着佛教的背景,而作为道教改革家,也不可能对威胁最大的对手一无所知。在改革中,寇谦之借用了很多佛教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比如佛教的戒律形式。同样,儒家思想,比如伦理道德等也成为改革过程中吸收的营养,用这些戒律、伦理道德配合道教的科诫,为想成仙的道士们指出了正确道路,那就是坚持诵经礼拜、上香祈愿,其他都是小道。
对了,寇谦之的经书中有音诵这个词,原因他改革了诵习道经的习惯,从原本的“直诵”改成了“乐诵”,直诵就是直接诵的意思,干巴巴的挺没意思的,这个大家上学就诵了很长时间了,习惯了可能都没什么感觉了,都是过来人,好理解,而乐诵其实就是加个背景音乐,听着悠扬的音乐诵经,至少韵律感就强了不少。其实大家现在想想,电视上有朗诵节目时,是不是都有背景音乐?大家看电影时,背景音乐基本上就没停过?现在到庙或观里,看和尚和道士们念经时就算没有音乐,至少也会弄个木鱼来配合一下吧。这看似很小的一点改变,实际上表现了寇谦之为了重醮仪、倡礼度改革的决心和细心,这其实也是从佛教那里学过来的。
总之,这方面的改革从受戒仪式、求愿仪式、度亡仪式、除病祈祷仪式、解度仪式、三会仪式等等各个方面的科诫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要求从上到上严格遵守,如同遵守律法一样,任何时代,规矩、制度都是最重要的,这和枪杆子一样重要。
当时,在每一个仪式末尾,都有一句“明慎奉行如律令”,大家齐声诵出来,自然会从心底油然一种神圣感。大家经常在小说或影视剧中听到过诸如“XXX急急如律令”,很多符上也有这几个字,很熟悉吧。
六、把轮回报应作为基本教义,定义了三世轮回转生之说。
大家都知道生死轮回之说本来是佛教的特产。佛教炼的是神,讲究灵魂不死,而道教则是炼形,讲究肉身飞升,二者间在生死、形神的认识上还是区别很大的。从寇谦之开始,把佛教的轮回学说引入了道教,如果前世作恶太多,今生修行就无果了,不仅修仙无望,下辈子想当人都是不行,目的显然是为了劝人向善,加强统治。
七、将服饵修炼之术与符水禁咒之术合而为一。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道教的经书实在太少了,寇谦之也没别的办法,自己一身是铁能做出几个钉子啊,自己一大把年纪了,拼了老命也才写了这几本书,想创作些堪比葵花宝典之类的修炼秘籍也不现实了,于是,只能是把能收集到的方技、符水、医药、卜筮、谶纬等书拿过来,拼拼凑凑、敲敲打打、作旧翻新一番后,就成了一本本本派的典籍了,对于寇谦之的机智、灵活不拘泥的能力和包容力,只能表示佩服了。
八、提倡礼教,兼修儒学。
教化生民,要严格遵守忠孝、三纲五常之类的,还是儒家学说用起来更顺手。寇谦之去除了很多违背封建礼教的部分,还加入了不少佛教戒律,诸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之类的思想。戒律是修道成仙的根本,修道人更不能够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连假都请,自由主义要不得,应当“欲除害止恶,当勤奉教戒,戒不可为,道以无为为止”,只有法天无为,才可能修成神仙。
九、制定神仙谱系,这个比与后面要讲的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要早了近百年,当然影响力远不及陶弘景。寇谦之定义了三十六重天,一重一天宫,一宫一主神,无极至尊为最高神的神仙体系。前面说的李谱文位于第五重天宫,里面还有张道陵这些近世修炼成仙的人。寇谦之也把自己提前列进了仙班,但没考证出在哪重天宫里。另外,他还让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住进了三十二重天里,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延真宫主。至于怎么才能加入某一重天,成为光荣的仙人,前面不是说了嘛,传统的服食炼养那是不行滴,要诵经、斋醮、上香,让神明知道你的向道之心有多坚定,时机到了,自然就会派人下来接你去天上了。
总之,寇谦之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对天师道清整后,组织、教义,以及与封建统治者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五斗米道的组织形式被瓦解了,经济来源也断了,加上吸取了儒、释的思想,提倡礼度规诫,加强了对信徒的身心的制约,使五斗米道更加符合了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好宗教的标准,成为了他们的思想统治的工具。
由于寇谦之对五斗米道的重大改革,使北方道教面貌一新,故史书称其后的五斗米道为“新天师道”,等到南方的陆修静开创了南天师道后,新天师道又称为了北天师道。
从此,我们就可以不再提五斗米道,而是称天师道了,说实话,我也不太喜欢五斗米道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