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陆安川从镇上回来,带回来几张照片。
沈凝翻了翻,一张是自己的单人照,她坐在青石台阶上,手里拿着冰棍,穿着洗的发白的牛仔裤和灰色短袖,望向远处,显得安静又俏皮。
还有两张沈凝和陆安川在小湖那里拍的合照,两人一人一张。剩下的就是大量的风景照。
陆安川抽出那张沈凝的单人照和两人的合照一张,塞进沈凝的手里,然后风风火火地进了自己的房间。
沈凝低头看着照片,挪动着脚步回了卧室。
沈凝从卧室放杂物的柜子里找到了一个老式的相框,把自己的那张照片放了进去。沈凝拿着两人的合照迟疑了一会儿,最后把它夹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
等到沈凝摆好自己的东西,陆安川溜达到沈凝的房间门口,房门是开着的,陆安川敲了敲门上的玻璃,
“我能进来吗?”
沈凝忙抬起头来应了一声。陆安川走进这小小的房间,环顾四周,只有一张小小的床和书桌,还有一个放衣物的小,子。
床收拾的很干净,枕头旁边摆着满满当当的书,书桌是那种小木桌,类似于乡村小学里废弃的书桌,桌上摆着横一排竖一排的书,像是层层叠叠的宝塔。最顶端是刚刚摆上去的相片。
陆安川看到 桌上单独摆出来的竞赛书,惊奇道“你也去竞赛啊,我也做这本书”
沈凝毫不意外的点点头,从陆安川的穿衣打扮和谈吐修养来看,他应该是大城市里来的尖子生,即使他不参加这种竞赛,也会有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比赛等着他去做。
这类人似乎天生好运,有优渥的家庭背景和幸福的家庭环境,不愁吃不愁穿,永远不会因为生活而艰难的寻找出路。他们同时还有极高的天赋,可以学习很多东西,学的又快又好。
内在和外在条件的优越造就了这群天之骄子们。
陆安川返回自己的房间,拿出那本一模一样的竞赛书。有些激动又幼稚地向沈凝展示。
沈凝提议道,“我们可以一起学啦”
陆安川求之不得,忙点点头。顺便想起了自己来的目的“对了,照片怎么样?”
沈凝露出一个笑容,说“你拍的照片真好看,这还是我第一次收到照片。”
陆安川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以后你的照片都可以找我来照,本摄影师全包了!”
此后数天,两人每天一起讨论竞赛题目,争论的不亦乐乎。沈奶奶乐得他们好好学习,每天绞尽脑汁为他们做好吃的。
陆安川时不时挂着小相机出去采风拍照,沈凝每晚与沈奶奶一起坐在小石桌旁做手工,吹着夏日的晚风,偶尔吃个清脆多汁的西瓜,日子过得舒适极了。
陆安川出于好奇,在祖孙俩做手工时强行凑了过去,在做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做了 。
原因无他,只是自己的手太大,又极不灵活,歪歪扭扭的总是做不好,被祖孙俩揶揄了一番。陆安川愤而离席,自己揣了块儿西瓜蹲在小院默默地啃了。
沈凝在这些慢慢流逝的时光里,体会到了家的感觉,不是只与奶奶相依为命了。
然而时间总是飞快的飘过 ,快乐的时光短暂,一个月之后,陆安川就要在母上大人的催促下准备东西回家了。
沈凝有些恍惚的站在陆安川的房门外,倚着墙,她抱胸垂眸,看着陆安川收拾东西。
陆安川在百忙之中,竟然神奇的体会到了沈凝平淡面孔下微微透露出来的不舍情绪。他停下手中的动作,仰头对着沈凝说“寒假还让我住吗,我寒假的时候还想来。”
看着陆安川亮晶晶的像小狗一样期盼的眼神,沈凝心里莫名烦躁的愁绪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当然可以”她回答,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嘴角正在微微上扬。沈凝心情很好的和奶奶一起为陆安川包了顿饺子,老话说的好“上车饺子下车面”,虽说陆安川不是沈家人,但祖孙俩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招呼着陆安川吃完。
下午,陆安川背着背包,在村前坐着公交车走了。沈凝在公交车站牌前送他。公交车很快就发动了。
陆安川找了一个靠窗的座子,拉开车窗,手臂上的肌肉线条隐隐显现,他把手伸出车窗,冲沈凝挥了挥手。
公交车带着陆安川摇摇晃晃的走了,也带走了这一个月的时光。
沈凝有些落寞的回了家,沈奶奶已经去午睡了。
她回到房间,照例翻开竞赛书,默默地接着做题,可总觉得不习惯,陆安川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侵入了她平静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无处不在。
沈凝做了一会儿题,放下笔,竟不免有些期待寒假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