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静。
而在这寂静之中,一道男人的哭泣声,转移了所有人的视线。
天空中。
两幅画面里。
其中一副自然就是绷断鬼头铡刀的李平安了,对方此刻正耷拉着脑袋,在铡刀基座的凹槽里睡觉呢。
而另一幅画面之中,自然就是二十六年前的密室之中。
在这幅画面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三岁的李平安,另一个自然是隋末时期,还未起兵反隋的唐高祖李渊。
“呜呜呜!”
画面中。
李渊哭得涕泪横流。
瘫坐在长桌对面,一个大男人,此刻眼睛都已经哭红了。
而三岁的李平安,已经将茶壶里的茶都喝光了。
良久。
李渊似乎哭得差不多了。
他抬起头来,抹了一把脸上的老泪,满眼感激的看向长桌另一侧的李平安。
“一拜先生!在下李渊,拜谢先生的救命之恩!”
李渊带着哭腔起身,朝着三岁的李平安恭敬的鞠躬拜谢,执弟子礼,朝着李平安无比恭敬的鞠躬。
看到这一幕。
原本还沉浸在李平安脖子崩碎大唐神兵铡刀之中的民众,立刻再次被高祖帝的举动所震惊了。
“这是......”
高祖帝这是怎么了?
无数人脑海之中,又多了一个不解之谜。
今天的震撼太多了,一个接一个。
现实中的震撼,画面里的震撼,很多人这个震撼还没有消化完呢,就又被另一个震撼吸引了目光。
大唐的开国皇帝高祖帝,居然在对一个只有三岁的小孩子鞠躬行礼,还哭着说谢谢对方的救命之恩。
这......
什么都没有发生啊?
救命之恩,从何谈起?
不等众人震撼完,画面之中的高祖帝再次恭敬朝着李平安深深行礼,再次开口感谢道:
“二拜先生!”
“我李渊在此代表我李家上下一百八十七口人,感谢先生的救命之恩!”
“我李家每一个人,都欠先生一条命!”
“我李家后世子孙,每一个人,也都欠先生一条命!”
轰!
天下哗然一片。
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
高祖帝为什么这么说?
李家所有人都欠李平安一条命,连李家那些还未出生的后世子孙,居然也都欠李平安一条命。
这这这!!!
此刻。
别说普通百姓了。
就是读过几年书的读书人,在这一刻也都脑袋混沌一片,无法理解画面之中高祖帝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等众人震撼完。
画面之中的高祖直起身,满眼感激的看着李平安,再次躬身行礼:
“三拜先生!”
“我李渊在此僭越一下,代表这天下苍生,感谢先生的救命之恩,感谢先生解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于乱世之中,于灾病厄难之中,于天谴之中,于......”
画面里。
高祖帝一口气说了很多没有人能听懂的话。
这些字每一个他们都懂,但是此刻在高祖帝的口中组合起来成为一句句的话语之后,他们居然都理解不了了!
高祖帝三拜三岁的李平安,震惊天下。
这一幕画面,不仅是大唐地界的百姓和官吏看到了,那些外族同样看到了。
此刻。
一间破烂的民宅之中。
正在计划解救李平安的前隋余孽们,一个个的都惊呆了。
这......
一众人看向为首之人,一脸疑惑:
“首领,这李平安到底是敌是友?”
首领也疑惑了。
能得高祖帝三拜之人,怎么可能是大唐的罪人呢?
可是。
这些年李平安做的那些恶事,一桩桩一件件,也都是有据可查的,都是坊间人人知道的,不然也不会有今明天万民请命诛杀李平安恶贼的惊世场面。
可是。
为什么?
不仅是这些打算解救李平安为己所用的前隋余孽懵了,其余那些暗中想要搞事情的各方势力,都懵了。
另一处民宅之中。
突厥残部首领古尔曼急忙叫住了手下,急切的下令:
“赶紧去将人都给我叫回来,李平安此子敌友不明,暂时不要行动!”
......
吐蕃。
葡萄树下。
赞森王都无心欣赏庭院里优美的歌舞和美女了,他猛地坐直了身,抬头惊愕的看着三拜李平安的高祖帝。
而后。
赞森王急忙召集一名先天境界的高手出来。
“你马上追上之前的那几个人,告诉他们不要轻举妄动,没有我的指令,不要和李平安接触,潜伏于暗中,等待我的命令!”
“是!”
一道黑影一闪而逝,朝着之前那几个先天境界高手离去的方向,飞速的追了上去。
......
天竺。
战宝兰提同样惊愕的看着这一幕。
他也招来手下。
下令道:
“去菩提寺告诉迦兰耶罗,让他向玄奘打听一下这个李平安,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此人......甚是神异。”
“是!”
一个光头穿着袈裟,转身离开。
......
鲜卑地界。
拓跋真紧急下令:
“启动长安城之中的探子,我要得到这个李平安的所有情报,通过他一定可以得到一些惊世的信息。”
“是!”
有人飘飞离去。
王位上。
拓跋真摩梭着胡须。
他看着天空之中画面里的李平安,又看了看另一幅画面里那个三岁的李平安,心中浮现出一个从未有过的野心。
大唐高祖得到李平安,几年之内就得到整个天下。
那他要是得到李平安,是不是也可以几年之内就攻下大唐的肥沃土地呢?
天下王朝更迭不断,他李渊能得天下,我拓跋真就不行吗?
一定要得到此人!
拓跋真心中下定了决心。
......
同样的一幕。
不仅仅发生在鲜卑。
在新罗。
在流求。
在突厥等等外族,都发生着同样的一幕。
只要不是傻子首领,都已经看出了李平安的不凡之处,再想到对方承诺帮李渊得到天下并真的成功了的事实,让太多有野心的外族,尤其是那些一直对大唐肥沃的土地虎视眈眈的外族,对李平安生出了一种必得之心。
“得李平安者得天下!”
不知何时。
这句话在各族之间一下子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