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刚刚来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还不发达,人民还不富裕,玉芬儿应该属于当时的贫困人家。不过还好,妈妈的身体还行,所以家里也养鸡鸭鹅,也养一头猪,而且每年入深冬,能把猪肉冻住以后就把这头杀猪杀了。
杀猪的当天,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猪肉,包括血肠,猪肝猪肺等等,更少不了东北特色菜:烩酸菜,就是酸菜炖猪肉,一大锅,同时还在里面煮血肠,有的人家还把血肠切好,跟烩酸菜放在一起。那天,猪肉是管够吃的,之后,就把猪肉分成块冻上。因为那时没有冰箱,所以要弄一些冰块来,在仓子里用砖围一个空间,用冰块把猪肉埋一起,等过年,或者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才能做菜吃,包括这天吃剩的熟肉,当然也包括客人走后剩的好菜。平时困难人家,特别是像妈妈这样会过日子的人,平常时候是不轻易吃肉的!
养猪,玉芬儿有大功劳,杀猪那天也管够吃肉,而且还有其它好吃的东西,所以那天吃的种类是最全的,但是小玉芬儿就是吃不着。
原因就是:每当杀猪的时候玉芬儿都有病,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也就是感冒,但表现的很严重。卧床几天,根本下不了炕,去厕所都得是妈妈扶着,还摇摇晃晃的,什么都难以下咽,即使硬让爸爸妈妈逼迫着吃点,也吃不出什么香味,有时还觉得苦,有时刚吃几口就又吐出来了。
说来也怪,大人寻思来年杀猪错开这个时间,但无论定在哪一天,她都会生病,已经提前两天通知了亲朋好友,不好再改变日期。有的东西没法给她留,比如血肠,比如猪肝,一冻就不好吃了。还有的东西当时就吃没了。
所以,㸆猪油时都等到孩子好了以后,因为可以吃到油滋了。
烤油滋了,就是把猪内部的肠油和板油,还有猪的肥肉,切成小块,放在锅里,加点水,烧开,再接着加热,让里面的水蒸发没,小块肉变黄,里面的油几乎都被㸆出来了,那小小黄块肉就是肉滋了。把它用笊篱捞出来,锅里就剩下猪油了。一般都把油盛出来放到坛子里,等它凉了,凝固了,就是人们说的“荤油”,然后再把肉滋了放回锅里,把上面粘的油再㸆㸆净就可以吃了,一般都是挑颜色深的吃几块,颜色浅的含油多哟。
这时㸆出来的肉滋了往往挺多的,有条件的人家还可以盛出来点拌点白糖吃,但就算是随便吃也吃不了多少,因为太腻了!剩下的就可以留着炖菜的时候放一些,或者包饺子的时候放一些,往往都是放酸菜饺子里。
特别强调: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是㸆完油后,用油锅烙熟的猪腰子, 好吃的简直无法形容!还不腻。
还有一样在小玉芬儿看来认为很好吃东西,就是每年妈妈做酱时炒的黄豆,最后留一点再炒炒,给它炒熟, 放在妈妈做的纸壳小筐里给她吃,也 是美味无比。
这也算是对玉芬儿错过杀猪时的美味的一种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