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儿:“笨,肯定是人家跑太快,咱们追不上。”
钰儿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这叫打不过就跑。”
接着,就朱瞻基爽朗的笑声响起,景舒也带着人到殿下迎接。
“殿下回来了,给殿下问安。”
朱瞻基看着她肚子,眉眼里全都是温柔,他伸手阻止她行礼。
然后轻声道:“辛苦你一边看家,一边怀孩子了。”
景舒眉眼带笑,瞧着温柔,又带了几分疏离:“不辛苦,母妃慈爱,并未让臣妾忙碌。”
你不在,老娘不知道多自在。
朱瞻基一顿,他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劲呢?
不过现在大伙都在门口,媳妇还挺着大肚子呢,站着太辛苦了,于是他就左手拉过媳妇,右手拉着大儿子往里走。
朱祁钰本来以为爹会牵自己,这会儿就有些失落。
可下一秒,他手就被另外一只小手给牵住了,抬头一看,大哥就对着自己笑得一脸灿烂。
他心中一暖,心情立刻好了起来,蹦蹦跳跳地就跟着自家哥哥往里走。
吴氏在后面看着,心中对景舒和锦儿就更加感激了。
至于何李……
朱瞻基不让她们生孩子,所以她们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等小老婆们一一给他问好后,朱瞻基便迫不及待地打发了他们,还把两个儿子都哄去写大字,才和景舒说话。
“再过几天,就能把出男女了吧?这回生个女儿吧。”
朱瞻基摸着他肚子,眼睛里是满满的期盼。
顺德公主,他的嫡长女。
上辈子不受他的重视,在自己死后两年,嫁给驸马石璟,不过六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才刚刚二十四岁,无子亦无女。
石璟不算是好人,并没有待公主多么的敬重。
也是,孙氏能给善祥的女儿,选个多好的驸马呢?
“殿下真不愧是母妃生的。”景舒给他倒了杯茶:“母妃也这么说,说闺女贴心呢。”
她在朱瞻基眼底看到了愧疚,想必想起了原主的长女吧?
可惜,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生出顺德公主来。
贴心?
朱瞻基又是一愣,他想起宣德三年,自己出征的时候,顺德已经八岁了,那时候妻子已经被废,那孩子跟着母亲居住。
她没有这个年纪应有的活泼,只是站在母亲身旁,眼底盯着鞋面,并不看自己,也不说吉祥话。
他让她说两句好话听听,那孩子真诚地说了句:“希望皇父早日平安回来,祖母在家中会惦记呢。”
朱瞻基当时并没有感动,只是有些嫌弃她都八岁了,怎么连成语都不会说?
可后来才知道,就那么平平凡凡的一句话,可比四个字四个字的成语来的要真诚很多呢。
还有,大闺女四岁时,爹闲来无事给孙女扎头发玩儿,小丫头撒娇,问他可不可以给她扎头发。
废话,他当然是拒绝了,还把小丫头给骂哭了。
爹哄了好久才把她哄好,可小丫头显然是不记仇的,没两天就又跟在他屁股后面喊爹爹了。
可惜,他把妻子废了以后,她就只叫自己皇父,而不是亲切的爹爹。
“闺女确实贴心。”朱瞻基对母亲的话表示赞同:“等闺女生下来,我亲手给她扎头发。”
再也不会伤她的心了。
景舒对他的技术表示怀疑:“小姑娘可娇气了,你要是把她头发揪下来,人家可是会哭好久的。”
记得她给小朋友扎头发,手上稍微不注意重了那么一丢丢,那小姑娘嚎得哟,要不是有监控在那,家属高低得告她个虐待儿童了。
这货是上马杀敌的料,干得了这活计吗?
朱瞻基很骄傲:“我可以学,我学什么都很快。”
六边形战士,那可不是白叫的。
突然,朱瞻基说了一声:“郑和要回来了,带了不少稀奇物件,到时候你也可以去热闹热闹。”
其实八月份的时候,郑和就已经启航回来了。
只不过还没有到北京而已,随船来访的有暹罗(泰国)、苏门答剌(印度尼西亚)和阿丹(也门)等国使节。
景舒其实不太好奇,这些国家都比较小,她上辈子早就去过了。
她更好奇现在如果,郑和要去美洲的话,应该怎么走,能不能走?
“郑和能走多远?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国家,殿下您知道吗?”
要是郑和能去美洲,把红薯土豆弄回来,让老百姓把肚子填的饱饱的,也许大明就不会亡国了。
“不知道。”
朱瞻基只看到建奴入关称帝就被气活过来了,不知道后边的事。
也不知道建奴有没有派人去西洋,希望是没有派人去。
不然,等他们去西洋买了先进的火器,汉人就更加夺不回自己的土地了。
幸亏景舒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否则肯定会说。
“放心吧,他们没有去西洋买火器,同样的,汉人也没有抢回天下,还被西洋和倭国揍了个够呛。”
朱棣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见群臣,而是去了昭狱。
去干嘛呢?
当然是去见夏原吉了。
要不说老朱家的人狗呢,你们见过坐牢还要上班,而且还不给工钱吗?
夏原吉就是这种,他进了昭狱的豪华牢房,本来以为总算是可以歇歇了,还打算请求锦衣卫给自己弄几本书来。
谁知道第二天皇帝就让人搬来了账本,还有办公桌、笔墨纸砚,要求他居牢房办公。
这便也罢了,他帮皇帝审批账务,轮到俸禄那一块的时候,是左翻右翻都没有翻到自己的名字。
这会儿见朱棣来了,便理直气壮地问道:“皇上,臣想请问皇上,为何这俸禄册上没有臣的名字?”
朱棣让人打开牢房,自己揣着手倚靠在门口,却答非所问。
“原吉啊,想必你也看到了吧,朕这次亲征,只用了户部二十万两银子,旁的都是朕自己贴的。”
老夏当然看见了,他又不是瞎子,他深吸了口气,重复道:“皇上,臣是问,为何俸禄册上没有臣的名字。”
朱棣还是不答话,而是把这次的战绩说了个清清楚楚。
“朕还是觉得,朕是对的,朕得时常带着大军去关在晃悠几圈,鞑靼才不会做大做强,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