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洼中的李定国见明军没有继续追击,立即明白,自己的借助地利突围的计策被识破了。
此时他满心悲凉,眼中已有死意。
想自己征战十数年,转战南北,不说战无不胜,但也胜多败少。
不想此时竟被自己人出卖,深陷死境。
不过他这人心性坚韧,并未放弃。
而是决定等午夜明军放松警惕时,率军殊死一搏,弄不好能借助地理优势冲出去。
时间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曾英率部赶到:“参见殿下。”
朱慈烺知道,李定国这种人断然不会轻易投降。
想要收服他,必须给他施以极大的压力,类似熬鹰一般,动摇其心神才行。
当即决定给他加把火:“本宫命你率军冲进山洼,你可敢?”
曾英虽然年少,而且长的就跟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一样。
但他能在原本历史中依靠自己招募的兵勇,硬是逼的张献忠去冒险翻越崇山峻岭绕路,可见其胆略。
中年他一抚长髯,语气傲然道:“呵呵,有何不敢?末将这就率军出击,定斩敌首而归!”
这话可给朱慈烺吓了一跳。
他的目的可不是要杀了李定国,急忙说道:“本宫不需要你赶尽杀绝,而是尽量消磨敌军锐气,你可能做到?”
曾英虽不明白他此举意图,但还是说道:“末将领命。”
山洼中的李定国,正在思考晚上如何出兵才能杀出重围,突然震天的杀喊声传来。
他当即神色一凝,明军都是骑兵?竟敢走山路攻打他们?
“报,将军,外面有上万步军,正向我们这冲来,他们火器犀利,兄弟们快挡不住了。”
李定国闻言心中诧异,据他观察明军骑兵身上都穿有甲胄,怎么可能步行冲进来。
同时他策马向外冲去,他身边亲兵也都跟着冲了过去。
到了山道之中,见明军都是些身穿轻甲或者压根没穿战甲的步兵。
而且每个人都手持明军骑兵使用的那种奇怪火铳,不用点火抬手便射。
在这种狭窄的山路中部队无法展开,都簇拥在一起。
火铳威力简直强的可怕只要轮番射击,就可稳定前进,根本无法阻挡。
李定国见状便明白,今日自己大概就要死在这儿了。
但还是怒吼着冲了过去,大喝道:“众将士!随本将杀敌!”
不过就在这时明军突然如潮水般退去。
高举着武器准备拼命李定国,见状心中大为不解,一脸迷茫。
明军已占尽优势,为何不趁机冲进来歼灭他们呢?
劫后余生的李定国手下众士兵们此时,有的大哭,有的大笑。
毕竟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但时间过了不到半时辰,明军又率军冲了进来。
李定国虽然不明白,明军为何如此。
但还是立即率兵抵抗。
还是如之前一般,马上就要冲进来时,便又退了回去。
之后每隔半个时辰明军便会冲击一次,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了五六个时辰。
因为不断在生死边缘徘徊,李定国的手下兵勇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被折磨的精疲力尽,不少人眼神都变得有些呆滞。
山口的朱慈烺见到这个情况,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心中甚是满意。
现在压力是够了,需要进入冷静期了,让李定国好好思考下人生。
当即下令道:“传令部队,原地休整一夜。”
朱慈烺所部中北方过来的士兵实在扛不住川地的潮湿了。
所以在前几天休整的时候,搜集了很多树枝、树叶用火烤干随身带着,用来搭简易帐篷。
虽然还是休息的不够好。
但比之前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好了不是一星半点。
次日清晨,明军经历了一夜的休息,各个精神头都不错。
反观山洼中的李定国所部可就惨了。
本就心神俱疲的他们,在山洼口警戒了一夜,此时不少人都站着就睡着了。
人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在生死之间徘徊和等死。
纵使心坚如铁的李定国也被折磨的,双目通红,脸色苍白,一夜之间好似老了十几岁。
刚睡醒的朱慈烺,正在心中思考,现在是派人去劝降,还是让曾英领兵继续袭扰。
想了大约十分钟,朱慈烺觉得,李定国应该已经快到极限了。
要是在这么折磨下去,这家伙可别自尽了,那可就功亏一篑了。
想到此处,他便决定派人前去劝降。
而后朱慈烺便让士兵在山洼口,生起篝火,坐在那儿悠闲的烧水煮茶。
围站在他周围周遇吉、李大开、曾英三人,全都一脸不爽。
毕竟三人都是当世名将,他们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为了张献忠军中一个将领如此大费周章。
朱慈烺水还没烧开,被他派去劝降的士兵便浑身是泥,一脸狼狈的跑了回来:“殿下,那个叫李定国的,一听说我是来劝降的,直接让手下把我扔了出来。”
朱慈烺闻言心中一喜,这事儿,有戏!
如果李定国铁了心不投降,那直接把使者杀了就完了,既然扔出来就代表他没有抱着必死之心。
而后他不忘重赏者名士兵。
毕竟敢独闯军营去劝降的人,那都是好汉:“哈哈,无妨,本宫记你一大功,回头会重重封赏你的。”
周遇吉等三将见前去劝降的人被扔了出来,当即大怒。
毕竟他们敬为天神的太子殿下如此礼遇你,你竟敢不识抬举。
当即齐声道:“末将请战!”
朱慈烺见几人莽撞模样,心道,自己果然太缺谋臣了,这些武将只知道战场冲杀,完全不明白乱世之中人才的重要性。
但也懒得多费口舌,而是从怀中取出笔墨,写起劝降信来。
“我乃大明太子朱慈烺,早闻李将军大名,心中仰慕不已,未能相见,实乃生平一大憾事。”
“听闻李将军乃是榆林人,榆林乃我大明九边重镇之一,忠勇之士,不胜枚举”
“烺,知将军虽起兵举义,但心中并无颠覆大明之意,而是为时势所破,实属无奈之举。”
“李将军何不效仿先贤之举,弃暗投明。”
“如能如此,烺,定以国士待之。”
“烺,也心知李将军并非卖主求荣之辈,苟且偷生之辈,但将军本就是大明子民,卖主求荣根本无从谈起!”
“将军乃当世豪杰,视死如归,但将军手下还有千余条生命,往将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