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州连苍郡郡城是南通州建立的第一座城池。
说是郡城,实际上直到现在连城墙都还没修完,还是一片非常简单的临时驻地。
驻地里的主要成员是武国的军队和征发的民夫。
他们是修建运河的先头部队,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员从武国境内迁移到这里。
按照工部的预计最后用工人数会超过30万人次。
莫辰在驻地外看了一会,发现有些不对劲。
那些民夫个个愁眉苦脸,一脸绝望。
这绝对不正常!
莫辰特别叮嘱过内阁,修建运河不能用强制徭役来征发民夫。
要用高额工钱来吸引百姓参与,而且要坚持自愿原则。
对晋国的战争刚结束,武国境内现在有非常多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百姓。
以工代赈的办法,执行起来理论上应该没有难度。
为此莫辰还特别从炎黄阁拨了一大笔银子到国库,用来支付这个政策需要的开销。
可眼下这里的工人看起来可不像是来挣钱的样子。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莫辰对身旁的穆若烟说道:
“本来是来看一看工程进展,没想到还有意外发现。”
“怎么了?”
穆若烟不清楚莫辰在这边的政策。
按照惯例,修建这种工程,都是直接用强制徭役的方式,征发民夫。
眼下的景象看起来也符合这个情况,她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来这里的民夫每月至少都有5两银子,如果愿意,开荒完成后,还可以在南通州得到一块土地。”
“不是强制徭役?可这些人看起来就像是来服徭役的。”
“所以说有问题,我们去看看。”
莫辰和穆若烟走进驻地,在驻地门口被士兵拦下。
“前方军事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让这里的负责人来见我。”
莫辰懒得和士兵一般见识,取出一个令牌亮了一下。
士兵看到金灿灿的令牌,立即意识到来者身份高贵,不是自己得罪得起的,告罪一声,就去通报。
很快这里的负责人带着一大群官员从驻地里急匆匆地跑了出来。
带头的人莫辰有点印象,应该是前段时间刚提拔的一个工部侍郎。
不过具体叫什么名字,莫辰一时有些想不起来。
“工部侍郎王启,恭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启隔着老远就认出莫辰,急忙带着一群官员行礼。
有人能认出莫辰的身份,倒是让莫辰省了不少事。
“王启是吧?到营帐里说。”
“臣遵旨。”
王启领命后,恭敬地把莫辰请到营帐内。
在这个过程中,莫辰发现王启双腿一直在发抖。
显然这里的情况,王启脱不了关系!
做了亏心事,现在露馅了,由不得他不怕。
“说吧,这里到底怎么回事,谁是主谋?”
王启一个工部侍郎,即使有那个胆子,也没那个能力贪墨工人的工钱。
这件事后面肯定还有主谋。
王启啪的一下跪到地上。
“陛下饶命,下官也是被逼无奈,听命行事。”
经过王启的交代,莫辰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件事居然是武国的王家和张家在幕后主使。
这两个家族在武国建国前就已经是大家族,后来见风使舵很早就投靠了武国。
这两个家族明面上不参与朝政,属于深藏不露的类型。
这次武国官方大范围征发民夫,具体落实到地方,地方县衙都是依靠本地乡绅豪强去征人。
这就给了这两个家族操作的空间。
硬生生把这次征发民夫,以工代赈的政策,搞成了强制徭役,吞没了工人的工钱。
穆若烟有些不屑的说道:
“这两个家族也太蠢了,这种钱都敢吞?”
“别把这些大家族想得太聪明,贪婪会蒙蔽人的眼睛。”
“冒这么大的风险,就为了这点银子?”
“正常来讲没什么风险,他们只是没算到我会亲自来南通州。”
这件事莫辰心里大致已经有数了。
南通州运河动工时,武国对晋国的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
武国还没有对晋国境内的人口进行登记,建立户籍。
这里的民夫都是在那个时候征发的。
换句话说这里的民夫可能连武国的户籍都没有!
属于虚空人口!
莫辰看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王启。
王家和张家明面上不参与朝政,但暗地里谁说得清楚?
这件事如果不是朝中有人配合,只凭他们两家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做到。
至少王启这个工部侍郎就不是他们两家能指挥得动的。
莫辰有些抱歉地看了穆若烟一眼。
“看来我们要先回武国京城一趟了。”
“国事要紧。”
发现这件事完全是机缘巧合。
必须要趁早解决,把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晋国这片土地本来就是刚占领的,武国在这片土地上名声本来就不太行。
如果激起大的民怨,后面要花非常大的代价才能平复下去。
......
莫辰回到京城后,立即下旨召开了内阁会议。
这是内阁成立后,第一次召开紧急会议,让内阁大臣们心里都有些没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居然召开紧急会议,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兵部没收到什么紧急情报啊。”
“没有战事,还能有什么事?”
“苏相,可有什么风声可以透露的?”
“本相也不知道,大家稍安勿躁。”
内阁大臣齐聚一堂,在内阁等了一会,有传令太监匆匆跑进内阁,递上了一份折子,让内阁大臣传阅。
随着折子在内阁大臣手上传阅,内阁很快就炸开了锅。
“胆大包天!真是胆大包天!”
“温大人,这事你们工部恐怕脱不了干系!”
“田大人,工钱可是户部在管,你们户部恐怕也脱不了干系!”
“这件事经过地方县衙,当地县官也脱不了干系,县官可都是吏部选出来的,左大人你以为你吏部能从这件事上摘出去?”
......
内阁充斥着互相指责的声音,到最后六部一个都没跑掉,全都被拖下水。
只有苏牧在一旁冷眼旁观,仔细观察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反应。
这件事说六部都有份,一点不为过。
这说明一个恐怖的事实,张家和王家在无声无息间已经把武国六部完全渗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