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这个事情,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双方提出来不同的建议,然后再互相退一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为什么郑若雪都没有听到自己准确的答复,就一脸不悦的下逐客令呢?
这个妮子是不会做生意?还是故意为难自己?
如果是前者的话,那倒还好说。
但郑若雪如果是故意为难自己,那么陈凡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了。
一旁的郑若雪看着陈凡阴晴不定的表情,叹了一口气。
“我大概能猜到你在想什么,别多想,我只是对阮家的那个宝物有执念而已。”
“执念?”
陈凡疑惑的看向了郑若雪,眉毛自然的向内弯曲,形成了一条深深的皱纹。
郑若雪没有理会陈凡,站起身径直走了出去,不一会儿便抱着一本古书走了进来。
这本书的封皮是青色的,上面并没有写书名。
但是中间那泛黄的纸张,足以说明这本书已经上了年限。
郑若雪小心翼翼的将古书交给了陈凡,由此可见她对这本古书是有多么的重视。
陈凡翻开了古书,第一页的内容就已经让他震撼无比!
这居然,是郑长山的自己写的自传!
郑长山将自己二十二岁之后的所有经历都写进了书中。
陈凡惊讶的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很多重量级的宝物,居然都出自于郑长山之手!
这让陈凡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个盗墓贼了!
陈凡一目十行,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皱起了眉头,张了张嘴但什么话都没有说。
足足一个多小时,陈凡才将郑长山的这本自传看完。
“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阮家的那件宝物了吧?”
郑若雪看陈凡已经读完了这本古书,于是便开口问道。
陈凡点了点头。
虽然郑长山的文笔并不好,很多内容都像是流水账一般。
但是陈凡能从这本自传中,感受到郑长山这一生的酸甜苦辣。
郑长山年幼时,生活过的非常艰辛生活。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一家人靠着辛勤劳作勉强糊口。
尽管贫穷,但郑长山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
可那个年代,普通人家想活下去都难,更别说上学了。
原本家里还能够靠着几亩薄田养活一家人,但时局动乱,税务增加,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差。
最后,郑长山一家辛辛苦苦在地里干一年,都不够交税的!
世道不让人活,郑长山就动起了歪心思。
从第一次下墓时候的战战兢兢,到后面的轻车熟路,让郑长山在倒斗这一行,成就了一番事业!
但是,郑长山没想到,自己在完成了老东家阮家的一次任务后,竟然被老东家灭了口!
这本自传中,也记载了当年郑长山为阮家到底找到了什么宝物---夏朝龙玉!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被认为是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存在的
根据传说,夏朝的始祖是大禹,他被认为是治理洪水的能人。
根据古代史书《史记》的记载,夏朝共有17代君王,统治了约471年。
大禹治理水患的方式是以疏通为主。
而众人不知道的是,大禹在疏忽水患的时候,挖出来了一块巨大的原石!
大禹则是叫来了工匠,将这块玉石原石打磨成了一条栩栩如生的玉龙!
这条玉龙被大禹送给了舜,舜非常喜欢。
舜心中感慨万分,对大禹的无私奉献心生敬佩之情
他深知玉龙代表着祥瑞和权力,是一种象征着君王权力和威严的宝物。
此刻,当他手握这条玉龙,他不禁感受到内心里的激动和自豪,他明白这道天赐之物将是他成为一位符合天命的君王的象征。
舜决定将这条珍贵的玉龙放置在自己的宫殿之中,作为国家吉祥的象征。他希望这条玉龙能为自己的国家带来繁荣和富饶,并且能借此向全国人民表达他的治国愿景。
不久之后,舜召集了全国各地的贤士和智者,向他们展示了这条玉龙,让他们共同研究如何将这条玉龙的神奇力量用于国家的建设。
贤士们纷纷表示,玉龙的存在定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福运和安定,他们决定将这条玉龙作为国家的护符,供奉于皇宫中央。
随着时光的流逝,舜依靠着智慧与勤勉,以及这条玉龙所赐予的力量,开始了他辉煌的统治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舜被后世所称颂为伟大而仁爱的君王。
而大禹,也因为他的贡献和智慧被世人铭记。他用自己的双手挖掘出了幸福的未来,点燃了国家的希望,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先人。他的事迹被流传至今,成为子孙后代学习和追求的楷模。
从此,龙玉和大禹的故事作为传世佳话,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给人们以启示和勇气,让人们铭记着伟大的先贤和那段璀璨的历史。
华夏中间的历史上的几次断档,让这个玉龙的事情没有流传下来,更没有纸质的东西。
当年,阮家的老祖宗在看到这个玉龙以后,还以为是郑长山送来的一件工艺品而已。
但很快,阮家的老祖宗就发觉不对劲,随后在查阅了大量的野史等旁门左道的资料,才知道玉龙的重要性!
为了守护这个秘密,阮家的老祖宗打算灭门郑家。
郑长山却早就将妻儿转移,自己则是被阮家的老祖宗捉住处死了。
郑若雪之所以想要那个龙玉,是因为这个龙玉是自己的老祖宗拼了命才寻到的宝物。
它本来就应当属于郑家,而不是阮家。
“我答应你,只要赢了阮家,阮家的那个宝物就归你了。”
陈凡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这个宝物太过于贵重,放在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