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陈凡抽出来的是9号,掀开布子的瞬间就开始计时了。
这次展台上放着的是一幅画,一看落款处陈凡就知道了这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画家石涛的作品--《兰竹当风》。
石涛的作品还是非常有特点的,笔墨将就的是爽利豪迈,清新润雅,非常有特点。
陈凡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自己面前的这幅作品是石涛的真迹无疑。
然而,古画的鉴定要比原石和古玩要复杂的多。
因为古画的造假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临摹留白,以及将古画一分为二。
这幅《兰竹当风》画面饱满,没有留白的部分,所以陈凡就没有从这个思路去想。
但若是鉴定古画是否被一分为二,那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
现在陈凡缺的就是时间。
陈凡几乎没有犹豫,立马开启了神目,眼前瞬间就像是有一个放大镜一般,纸张的纹路和纤维都清晰可见。
纹路清晰,但纤维却有着断裂的痕迹,这就表明这幅作品是被人一分为二了。
“这幅《兰竹当风》既不是正品,也不是赝品,它是残次品。”
陈凡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时间为11.7秒。
“残次品?”
龙公子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陈凡,随后凑到了《兰竹当风》这幅画跟前,仔仔细细的查看。
看了有十几秒后,龙公子笑着看向了陈凡。
“小伙子还是年轻,这幅作品是我们龙家早期收录的,并不是你说的残次品。”
“所以这一局你答错了。”
听到龙公子这么说,赵家人都炸了锅。
“陈凡,你胡说什么呢?!龙家怎么会收残次品!你知道龙家的鉴定师有多少吗?”
“你别害我们啊!你要是输了,不光我们完蛋,你也一样完蛋!”
“赶紧给龙公子道歉!下一局的时候好好看!不要瞎下结论!”
赵家众人的声音,陈凡充耳不闻,眼神坚定地看着一旁的龙公子。
“龙公子,这就是残次品。如果您要是不相信,可以找人来验一验!”
“呵呵,没有这个必要。”龙公子一摆手拒绝了陈凡的请求,“我十几岁的时候,这幅画就已经挂在我家里了。”
“难道我们龙家能一直挂一幅残次品当宝贝吗?”
“如果你硬说这是残次品,那你告诉我,这幅画到底哪里残次?”
陈凡伸手将画连带着画框都拿了起来,随后打开了画框。
“你要干什么!”
赵家人一看到这一幕,脸色都被吓白了。
就连云家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敢在龙公子面前用手直接触碰这幅作品,这陈凡胆子也太大了吧?!
“你要做什么?”
龙公子看到陈凡已经将画拿在了手上,脸色也阴冷了下来。
“龙公子,请看。”
说罢,陈凡打开了自己手机上的手电筒,将其放在了画的下方,光线透过宣纸射了出来。
“这幅画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手法,只是将其一分为二了而已。”
“而且,操作这个的师傅应该手艺相当精湛,导致绝大部分的透光程度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很多鉴定师都没有看透这一点。”
“但是这里。”
陈凡指了指一个地方,“这里的透光程度明显要比其他地方的透光程度要更好。”
“这就说明这里的宣纸更薄,才会有这种现象。”
龙公子仔细看了看,那个不起眼的地方果然如同陈凡所说!
陈凡看了一眼龙公子,接着说道:“这一点的墨更浓,墨水侵入宣纸的程度也更深,导致这幅画在被分裂的时候,这一块是最难处理的。”
“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把纸弄破。”
龙公子皱起了眉头,认真的看了十几秒后,才一脸凝重的抬起了头。
“老何,你把这幅画拿下去,让那群只知道吃的鉴定师再好好看一看!”
“是,龙公子。”
被唤作老何的这个人大约六十多岁,岁月在他的脸上划满了皱纹。
但从步态上来看,这个老何的身体相当的硬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老何快步走到了陈凡面前,从他的手上接过了《兰竹当风》,朝着陈凡点了点头后就快步离去。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希望你说的是错的。”
龙公子看着陈凡,又恢复了往常的笑容,“但从真相上来说,我又希望你是正确的。”
“你这场的结果暂且保留,云家的云南,该你抽签了。”
云南点了点头,随手抽出了一个便有号码10的卡片。
十号展台上是一块原石,云南擅长的领域是古玩,所以他足足花了21秒才将这颗原石鉴定出来。
工作人员抱着切割机器上台现场切割,最后云南的回答是正确的。
现在陈凡和云南的比分是1:2,时间是15.1:24.6
从时间上来说,陈凡远远领先云南。
但陈凡鉴定的那幅画是什么结果还不清楚,所以实际上是云南占了上风。
云南能交出21秒的成绩,云家人其实并不沮丧。
因为他们都知道,云南不是很擅长原石的鉴定。
因为里面确实有赌的成分,经过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形成的一块石头,怎么可能让你在几十秒就看出来呢?
虽然《兰竹当风》的鉴定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比赛还是要继续。
陈凡这次抽到的是1号,展物台上摆放着的是一件青铜器。
众所周知,青铜器的鉴定上主要是从青铜器的锈蚀辨别真伪。
青铜锈具有层状结构,在紧贴青铜基体有一层红色的氧化亚铜,在这层氧化亚铜上是一层黑色的一氧化铜。
再在这上面则是绿色的碱式碳酸铜。
最重要的鉴定方法,则是观察这些锈蚀的层次分布,以及观察这些锈蚀之中分布着的二氧化锡。
另外一种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则是从青铜器上铭文来辨别真伪。
在古玩市场上,铭文字数越多的青铜器,它的价值也就越高。
因此很多伪造者都喜欢从铭文上下手,而这就被称为伪铭。
而从铭文上来判断青铜器的真伪,则是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要求鉴定师需要掌握铭文字体的风格特征。
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是根本判断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