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烛火通明,端坐着昌龙尹虎二人,但二人俱都默不作声。想必泰山军已经和孙怡内部先沟通好了,由孙怡出面和陶温沟通,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既然是祖父的将令,我也不能违背。”陶温紧闭双眼,不停地揉着眼眶的穴位。
“那我们突围出来还有什么意义?我带百姓出来,只不过是把他们扔在了荒郊野地,让他们无依无靠地饿死吗?”孙怡对陶谦的将令十分不满,“还有,广陵郡的诸葛先生怎么办?他一个人去联络赵昱抵抗笮融,处境比我们要危险十倍,你们放任不管,我们可是很担心诸葛先生的。”
昌龙和尹虎二人投来了殷切的目光,希望陶温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说法。
“都说了,这是祖父的将令。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陶温心中郁闷,口气颇为不耐烦。
“那你就做你想做的事情啊。”孙怡叉起腰,帐中的明烛被她的杀气吹动,房间内人影绰绰。
“什么我想做的事情。”
“我认识的陶郎,不是一个只会听命于人的家伙。你想拯救百姓,就去拯救啊,不要因为刺史府的命令就半途而废。你想支援诸葛先生,就去支援啊,不要因为刺史府的命令就不闻不问的。”
对啊,陶温眨了眨眼。
现在,他看问题都局限在了刺史府的重担上,好像进入一个无解的围城,反倒把他自己的想法给丢了。
当初,他是因为什么才要加入汉末乱世的?
为了拯救百姓,不让百姓惨遭屠戮的信念。
为了正义和公理,他才一步步从揭发笮融起步,逐渐走到了今天。
现在,陶温若是弃百姓于不顾,那么置仁义和信念于何地?若是弃诸葛先生于不顾,那么置正义和公理于何地?
陶温啊陶温,你还是那个两世为人,意气风发的穿越少年郎吗?
“怡儿,你说得对。我不能做刺史府号令的傀儡,我要拯救百姓,拯救诸葛先生。”
看着重新振作,眼中重新有光的陶温,孙怡喜不自胜道:“这才是我熟悉的陶郎!”
昌龙和尹虎也勃然站起:“公子,请下令吧!”
“怡儿,你还是带之前的丹阳老弱残兵,护送那几万百姓到郯城,现在刺史府印玺在我手上,稍候我会给你一纸公文,届时安顿百姓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喏。”孙怡英姿勃发地接令。
“昌龙尹虎,你们二人速速领泰山军南下,前往广陵城支援诸葛先生。无论诸葛先生和笮融对抗的结果如何,你们都要将先生安然无恙地带回来,听懂了么。”
“喏。”昌龙尹虎双双干脆地回应,“只是,我们都出去了,公子你怎么办呢?”
“对啊陶郎,明日与曹军大战,我们都不在,你若有闪失又该如何?”
“放心,这次我不会跟赵将军去冲阵了,自然安全得多。如今我徐州大军足有四万,丹阳兵整整一万多人,这场战争将由我祖父亲自谋划,你们就放心吧。”
孙怡和昌龙尹虎对视一眼,只得得令而去。
只有陶温知道,在历史上,这场大战将以曹操一方获得完胜而告终。徐州军对战兖州曹军就没有胜利过的时候,此时将孙怡和泰山军都调走,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明日将是陶温生命中最危险的一天,也是他即将改变命运的一天。
他想通过明日一战,彻底改变历史,改变陶家倾覆的命运。
历史上,陶温没有站到台前,刘备此战也没有率军来援。实际上,历史已经因为陶温而一点点开始调转他本来的轨道了。
翌日,天刚蒙蒙亮,远处还是一片深邃的黑色。
陶谦整装待发,见上万的难民已经东去,空空的大营上,许多飞鸟在自由地盘桓,不禁大惊道:“百姓怎么走了,谁下的令?”
一旁的陈登瞥向骑着高头大马的陶温,答道:“想必是小公子吧。”
陶谦这才想起来昨日的事情,自己已经把刺史府的大印交给了陶温,老脸不禁一黑。
“温儿,这是怎么一回事?”
“数万百姓,携家带口,松散难管,于我军大战实为不利,若拖了我军后腿,那就太糟糕了。况且几万张等着吃饭的嘴会很快吃光我军的粮食,所以孙儿尽快安排他们去郯城了。”
陶温不卑不亢,回答得有理有据。
当然,他也不太清楚祖父为什么会因此动怒。
实际上,昨晚陈登与陶谦谋划了作战方针,陶谦想用几万百姓作为诱饵,骗曹操大军分散兵力,那时徐州军再逐个击破,定然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可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在陶温妇人之仁的处理之下竟荒唐地夭折了。
“温儿,你刚刚领了刺史府的大任,怎能上来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那可是几万人啊!”
“没错,祖父,那可是几万人的生命啊!”陶温见陶谦对此仍咄咄逼人,大概也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陶谦枭雄一世,大战在即,却总想着带几万流民在身边,不管怎么想,这种行为都有些奇怪。
“哼。”陶谦愤恨地甩了一把袍袖,拔剑横在胸前,中气十足地说道,“进兵,各部急行军,务必正午之前抵达彭城。”
徐州军以精锐步兵为绝对主力,各部并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所以行军速度大概能保持一致。
在队伍最前面开路的,是曹豹和许耽率领的丹阳中军。这支部队是陶谦起兵之时就已经闻名天下的百战精兵,万余套精装铠甲列阵前行,显得极具视觉压迫力。
这一万多丹阳铁甲,无论摆在哪里,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陶谦因之纵横西北,独霸东南,这是他枭雄一世的根本。
陶谦身在丹阳中军之中,因为毒伤渐深,早已不能骑马,只能罕见地在大军里坐起了马车。陈登糜竺和刘备张飞分列两侧,骑马拱卫着陶谦的车驾。
赵云率领着队伍中难得一见的骑兵部队,跟在陶谦车驾的身后。陶温与赵云并马前行,此战他又向刘备借了赵云的骑兵队,所以赵云由陶温直接管辖,二人经历了这几日的大战,彼此信赖,合作愉快,一路上骑马闲聊,也不寂寞。
陶温第一次听说赵云的师父是叫什么童渊的大师,感觉很新奇,他还不知道在汉末三国竟有此等厉害却寂寂无名的人物,于是想以赵云为中间人,聘请童渊来到徐州为陶家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