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潭州当日的情况,和谈理所当然是最好的结果,所谓赔钱赔粮,其实也就赔了严泰和多收的那一部分,而且这也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林星河想到了太子可能会对此不满,但也只是想到最多会发几句牢骚,或者见到邱索,将其责备几句,表示一下他的立场就行了。
没想到这太子竟是如此激烈,竟想到了还要刺杀本就是为朝廷立了功的邱索,竟会派出易水寒他们那样的高手对邱索下黑手。
这样看来,这个太子,还真不是什么能干大事的人,这要是将来他真的当了皇帝,那只怕大盛的日子会更加不好过了。
不过,眼下他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太子针对邱索的问题。
“等等!”林星河突然想到了什么。
邱索与文学林都看向林星河,静静等候着他要说的话。
“阿索,你是说皇上答应了要专门为你一个人举办一场武举?”林星河问道。
邱索点头道:“正是!”
林星河若有所思地对邱索说道:“我这里有一个权宜之计,今日散朝之前,我们都收到了消息,皇上在朝中传出旨意来,说是邱索如果与朝中官员谈一些国事,除涉及一些机密之外,都应好生应对。”
“现在天色尚早,我看要不你亲自去拜访几位尚书大人,如此,与你接触之人,就不只有我们两人了。所谓法不责众,如果太子知道你与六部的人都有接触,那就不好责罚谁了。”
文学林觉得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补充说道:“如此甚好,邱索,你便以皇上欲安排你独自参与武举为契机,与各位大人一一打个招呼,以寻求他们支持为名,上门拜访。”
林星河忙道:“对对对,你邱索虽然现在没有功名,但你的大名他们都早已在皇上那里知道了,如果我猜得不错,那些大人们估计也都想早点见到你了,你只要一上门,应该都会热情接待的。”
邱索连忙对二人说道:“不瞒二位,早在今日面圣之时,我便想到了需要得到朝中诸位官员的帮助,因此才向皇上讨了一个能与朝中官员随便拜会的旨意。”
林星河与文学林相视而笑,这是在对邱索能想得这么周到而感到欣慰。
文学林道:“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阿索,你只是去上个门,结识一下他们,最好不要说得太多,以免言多必失。”
邱索仔细想了一下,虽是权宜之计但还是要尽量获得这些官员的好感。
不过,如果明天皇上真的能确定下来让兵部和礼部对他进行武举考试,那至少暂时他是没有危险的。
毕竟皇上九五之尊,说出来了的话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
“请二位长辈放心,邱索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邱索回话道。
谈完了这些,邱索连忙从文府退了出来。
他先返回了客栈,准备了一些金条,一些首饰,名义上是讨论当前国事,实际上是想请明日上朝之时,要请他们这些官员提议早日让他进行武举考试。
林星河派了一个之前暗中保护邱索的护卫人员带路,领着邱索一一前去拜会六部尚书。
…………
再说今日散朝之前,官员们都收到了皇上的旨意,如果邱索要找他们,他们都要好生接待。
散朝之时,六位尚书大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竟都是为讨论邱索而聚起来的。
兵部尚书苗伦首先开口说道:“看来这邱索还真有几分本事,自我入朝以来,除了外使,本官头一次听说皇上让朝中官员好生接待一个人的,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会这么给邱索的面子。”
礼部尚书于承安却道:“本官以为,一定是皇上给那邱索出了一道考题,而这道考题估计是邱索需要拜会一些官员才能向皇上交出答案,而皇上又迫切希望知道那邱索的答案,故而才有如此安排。”
其余人都点了点头,认为于尚书说得有理。
工部尚书钟庆平说道:“各位大人,我以为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倘若那邱索会来找我们,我们亦可借此机会考一考那个年轻人,如果其真有本事,我等自然庆幸朝中可添一位人才,若是徒有其名,我等亦可提醒皇上,一定要皇上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蒙蔽了眼睛。”
几位官员都连连称是。
正因为他们讨论了这些,几人竟都想早点见到那个邱索了。
…………
再说礼部尚书于承安散朝回到家里,却遇到了一件令他不悦之事,此事是他竟收到远在云南老家的一封家书。
家书里讲到的是他的家族与另外一个家族争夺地基之事,书信上说他们于家遭到外族的欺负,说别人建一座祠堂,竟将围墙修到了他家的地基之上。
别人明明知道他于承安已经身为朝中二品大员,却还敢不顾他的面子。
在族人们的眼里,这不仅仅是丢了地基的问题,更是在打他这个当大官之人的脸面。
于承安也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在他想来,别人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占他家的地基。
但他当了大官,不说回族里做多大的贡献,但如果连自家的基业都守不好,那他将来回去,也的确不好与族人们交代。
为此,于承安也不知道该不该修一封书给当地的官员,请当地官员帮他的族人处理此事。
正在这时,有下人向于承安禀报,说是一位叫邱索的年轻人前来拜访。
于承安只得收起家书,将邱索迎进了屋。
一番寒暄之后,于承安这才想起来他要考一考邱索才学之事,灵机一动,便将话题引到了他的那封家书上面,问邱索若是将来当了官,遇到了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
邱索一听,立即想到了前世那个六尺巷的故事,前世清朝的那位大学士张英所遇到的事,不是与此事如出一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