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妙妙见梁瑄态度坚定,便也没有再坚持要他先入学。
她们从医馆回来就已经差不多是未正了(也就是差不多14点),时间还很早,元妙妙就和梁瑄一起去了木匠铺子。
上次在这儿定的书桌和书柜还没打好,不过这个木匠师傅的手艺差不多是这一块最好的,就算在整个省城也是排的上号。他们的桌子和架子都是交给他徒弟做的,因为还没到得让他出手的份上。而且交给徒弟做和师傅亲自做,这价格可是差了有四五倍不止。
这次要做的竹筐,都不用徒弟做,随便找个学徒就能做好,两个竹筐要做成瓢状,中间往里凹下去,大概是个长方形。他们把要求说了,又付了定金,这个事就算是做好了。他们的铺子也要改造一下,也是找这里的木匠就可以,不过就是另一批人了。他们还打算修一个驴棚,家里的驴总不能一直住在柴房。乘这个机会也就一道请人建了。
元妙妙打算把那个铺子里安柜个柜台,一个柜台中间挖孔,然后放陶罐,陶罐里面就是卤菜,另一个柜台下面修一个灶台,灶台上面就放锅,里面蒸上水,最上面再放定制的竹筐。柜台延伸出来的部分可以放上案板,刀具,还有油纸,秤这些工具,方便给客人称重。这个就是卤肉的位置。现在九月了,冬天来了东西总是热的好吃。这个柜台也是木做的,就一并找了木匠了。
她们这间房子带的铺子大概就半个房间大小,里面修两个柜子,就没有多少空间了,可以把那些个坛子都移到这里来。厨房的话反正这里有两个灶台了,做一做饭也行。
而且卤味这个东西,就没什么堂食的必要了,就可以不用打桌椅。他们又和建筑的工匠说好,去打灶,得是那种可以放两个锅的双灶。
然后还是要去买陶罐,毕竟如果用木桶装的话汁水渗进木板里面,看着不干净。
元妙妙去买陶罐,还要买两口大锅。梁瑄带着建筑工匠一起回家,他们得把铺子量一量,这样才能造的合适。
柜台,竹筐,还有灶台都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何况还是一群已经做惯了的人。除了在柜台上挖孔这个有些不常见,其他都好说。
过了大概五天,东西就做好了。店铺也就可以开业了。同时,之前订的书桌书架也一起给送过来了。
这家店开始装修的时候附近的邻居就关注着了,毕竟他们住的近,也知道这个店是要卖什么,就那天元妙妙他们送出去的那一包卤味,不知道搔到了多少人的心坎上,就只是那几家店铺的伙计没事就来看看呢。只想着什么时候开业了得快点过来买。
九月十四号,元妙妙一早就起来,去早市上买了肉,菜,拎回家打算提前卤着。
回到家,她就开始清理起来。
猪大肠这年头没什么人吃,价格也不贵,卤出来却别有一番滋味。不过考虑到可能别人不太能接受,她也就只买了一些试试水。清理猪大肠十分不容易,花了她挺长时间。
做这个的时候,梁瑄就在厨房熬猪油。今天难得,板油还没有卖出去,她就要了不少。之后做菜买卖都能用得到。
锅里的火不用时时看着,梁瑄就在一边给鸡鸭拔毛,之后还要把鸡鸭分出来,翅膀是翅膀,腿是腿,脚是脚,头是头,鸭子还你能分出来一个鸭脖。不过鸡鸭她都没买几只,太多了杀不过来。若是之后卖得好,可以雇两个人来帮帮忙。
元妙妙清理完大肠,还得给买的猪腿去毛,猪头也得仔细清理。还有猪肉等等。忙活了一上午,才终于收拾的差不多。
“呼,不行,这个活太多了,我现在都觉得我是不是买的东西有点多了,要是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啊。”元妙妙锤了锤自己的腰,望着一院子的肉叹气。
其实也就是因为肉是按种类分开放在盆里的,盆多,占的地方多,看起来自然也就多了。
“不用担心,肯定是可以卖完的。”梁瑄安慰她。“妙娘的手艺这样好,不怕没有人识货。”
“我也相信。”元妙妙点头。“好了,下锅咯。”她把肉菜都放进锅里,只等明天早上从锅里拿出来摆进铺子里了。
“元娘,在家吗?”门外传来敲门声。
打开门,是郑娘子和赵伯娘,她们两个一人手上都拎着一串爆竹,郑娘子还拿了一碗豆腐。
“我看这几日你家里都忙得很,今天那些匠人终于走了,就猜你们是不是打算趁着明天的好日子开业。”赵伯娘一边走着一边就说。
“这是才忙完?怎的也不来找我们帮忙,就你们小两口的,忙了不短时间吧。”她看着院子里还没有清理好的盆盆碗碗又说。
“多谢伯娘好意了,只是你们也有生意要做,怎好麻烦你们。我们今天也无事,只不过多费点时间。”
“唉,这么说也是,最近生意不怎么好做啊,都没什么人来我们这儿吃饭了。”赵伯娘叹了口气。
“我家倒是好点,就是买豆腐,虽不能说是能赚多少,但每天总是有那么些客人。”郑娘子搭话。
“我看你也要开业了,没什么好送的,就从家里拿了点豆腐过来。还有这个爆竹,明天开业呀,就往门上一挂,噼里啪啦一阵响,别人听到响声,自然就来了。”她把手上的鞭炮还有豆腐都放着。
“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赵伯娘抖了抖手上的鞭炮,也给放下了。
“这,那就多谢郑嫂嫂和赵伯娘的心意了。也欢迎明日来给我们捧捧场。”元妙妙收下了东西。
“那是自然的。你别说,你家那卤味可真是,吃过一次了,连梦里都是那个味道。”赵伯娘一口答应。“反正我可是一定要来的,先说好,如果明天来的人多,你可得先给我留一点。”
“这是自然的,伯娘和嫂嫂如此照顾我们,我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元妙妙笑。
“那我们可不客气,自从我家那娃儿尝了一次你家的东西,天天都在吵着要吃。我好说歹说才算是按住了。要是明天开店了还不买,怕是家里要翻天。”郑娘子也调侃道。
“那我可真是太荣幸了,这么多人喜欢吃。”元妙妙仍然是笑着,与两人说话。
“行了,我们也不久留了,还得回去做饭。祝你们明天开业大吉,财源广进。”三人说了一会儿话,郑嫂子和赵伯娘就告辞了。
九月十五,宜开业,宜嫁娶,宜出行,宜纳财,诸事皆宜。
元妙妙的店正式开业了。名字就叫元记绝味。牌匾是梁瑄亲自题的,然后请木匠雕出来。元妙妙一早起来,把煮了一天的卤味分类摆好。等到天色大亮,大多数人都起来了,就在门口点燃了炮竹,噼里啪啦一阵响声,周围围过来不少人,她把牌匾上的横布一扯,元记绝味,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