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妙妙在店里逛了一圈,最终还是没有选什么。倒是一条发带挺好看的,只是一问价格,居然要二十文。她连忙放下了。只是一条布而已,她自己随便剪一条布也差不多的东西。要是上面绣了什么花鸟或者装饰了什么珠子之类的贵一点还可以理解,但这个就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布带。她觉得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相公,我看好了,咱们走吧。”
“没有看上的?”
“嗯,东西是都很漂亮,只是我觉得有点太贵了,而且也不适合我。”
“那我们就走吧。”梁瑄听她这么说,便也没有犹豫,打算走了。
“好。”两个人离开店。
“接下来我带你去书斋吧?”梁瑄看了看左右,决定往书斋方向走。
他们今天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买了药,问了诊,吃了饭,然后还看了衣服,接下来只要再把书交付了,回到粮铺买了面粉,今天的事情就算是干完了。
梁瑄带着她叉近路走到书斋。这里的人就要少很多。
“今天不是休沐日,而且学堂也还没有散学,书斋里面人自然不多。”梁瑄解释道。
他走进书斋,掌柜便迎了出来。
“梁先生,许久不见了,最近可还好?”
“托福,一切都好。”
“想必这位就是梁夫人了吧?梁先生好福气。”
“郑掌柜过誉,这是拙荆元氏。”元妙妙连忙见礼。看来梁瑄与这周掌柜很熟。
“上次交于先生的书可是抄好了?”郑掌柜问着,把梁瑄迎到椅子上坐。
“好了,正是来还书的。”梁瑄坐下,便有店伙计端了茶水上来。他把书拿出来放下桌子上。
“先生直接让我家那个混小子带过来就是,还自己受累跑一趟。”郑万说道。一边把书收了起来,摆在了架子上。
“正好有事要来镇上,便自己拿过来吧。不知这几天郑耀可有用心温习?虽是因我娶亲让他休了几天学,可复课那日我却是要考校的。”
“自然不敢怠慢,我都盯着他呢。”
“郑掌柜多费心。”两人还在那里慢吞吞的说着话。
原来这个郑掌柜的孩子在跟着梁瑄读书啊,难怪看着郑掌柜对梁瑄格外客气的样子。元妙妙心想。说起来,如果我和梁瑄说也想认字的话,他会不会答应呢?这个时代,女子读书认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非是高门贵女或者大家闺秀,像她这样的普通农家的女子读书认字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梁瑄他是秀才,他是认字的,也读书的。甚至他还在教书,是一个教书先生。只要梁瑄愿意教她,她自然就能认字读书了。相比起其他人,她是有天然的优势在的。
那么梁瑄会愿意教她吗?从现在她对梁瑄的认识来看,梁瑄应该是会愿意的吧?梁瑄对待她非常温柔耐心,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看不起人的态度,更没有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清高思想,甚至愿意对她开诚布公的说自己耽误了她,为她想好了退路。或许读书认字梁瑄也会同意的。等回家了可以问问他的。元妙妙决定了。
“娘子,我想再在这里坐一会儿可以吗?郑掌柜说店里来了几本新书,愿意借我一观。”梁瑄突然转过头来,朝她说。
元妙妙一下子回了神,然后点点头。“自然是可以的。”嗨,吓死她了,刚才跑神了,这么一下突然和她说话真的吓到了。
“店里也有些图画书,梁夫人不嫌弃也可以看看。”像是怕元妙妙无聊,郑掌柜又让店里的伙计找了几本连环画出来,这种画上面没有文字,都是看图说话的,因而谁都可以看。不过一般还是买给小孩的。
“谢谢掌柜。”元妙妙连忙接过来。别说,这个连环画画的可真精致要是再加上文字,那就是和漫画也没差了。这个连环画画的好像是什么神话故事,一整本看下来元妙妙倒也看得津津有味。大概就是个类似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她放下这一本,又翻了翻其他的,发现大部分都是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还有一本是花草图,上面的花草画的活灵活现,也在下面标注了是什么名字。元妙妙仔细看了看,大部分可以认出来写的是什么。毕竟这个字和繁体字差不多,就算她不认识繁体字,可“看图说话”总是会的。
这一本她倒是看的比其他的几本要认真得多。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妙娘,可能认的出这上面的字?”梁瑄不知何时走到了她旁边,看她津津有味的看着这本画,有些期待的张嘴。
“这两个字是不是兰草?”元妙妙指着画下面标注的两个字回答。
“妙娘真聪明,是怎么认得的?”梁瑄有一点惊讶。
“因为这个画上面的就是兰花呀,我认识兰花,自然就猜出这两个字了。”
“但这不是兰花吗,为什么你说这个字是草不是花呢?”梁瑄指了指那个草字。
“因为在前面还有桃花,杏花,后面这个字和这里不一样我就猜这个不是花字,既然不是花,那应该就是草了。”元妙妙为自己的回答感到有点恶寒。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在故意装白痴似的。就那种故意装蠢然后显得很傻白甜惹人怜爱的那种。
“妙娘很聪明。”梁瑄看她的眼神带着淡淡的惊喜。
“我们是要走了吗?相公那几本书是不是看完了?”元妙妙连忙岔开话题,她觉得好心虚。
“是,那几本书我虽然没看完,但是掌柜愿意让我拿回去抄一份再送过来。现在店里的存货还算多,我可以尽快抄完了然后送回来,不会耽误卖书。”
“相公,现在的书都是用抄的吗?没有印的?”
“自然不是。现在自然还是印书为主,只是抄书算是郑掌柜私下帮助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如果我们没钱买书,那可以从掌柜这里把书借回去自己抄了再送回来。不过抄书的话要额外多抄两本送回来,就当是借书费用。”
“那这样郑掌柜不会亏吗?”
“自然可能会亏一些,但是却有拿钱也买不到的好处在。”
“嗯?是什么?”元妙妙有些好奇,不过不为钱就是为了名吧。
“首先,这个借书不是谁都可以借的。必须是要在书院里的学生才可以借,而且还要有人担保,如果书损坏了就必须赔两本书的钱。光是担保这一点就可以拉过来不少潜在客户了,不是吗,或者说,这也是一个宣传手段啊。
“再次,借了书之后必须还两本手抄本回来。这就相当是一个货源,虽然比不上印书那么的快速,可也算是可以应急。而且,镇上的读书人又不多,这就是一个小分店,就算是卖不出去书,一直在亏损,但掌柜至少把名声打出去了。这家敬文书店是在省城里也有名气的书店,这样一个关照读书人的名声在身上,那自然是为读书人喜欢的。到时若是谁真的读出头了,又正好受过敬文书店的忙,那自然不用说。不过这都是远了说。
“往近了说,天下的读书人要知道,穷的不少,可富的也绝对不会少。就只说镇上的书院,读的起的人大部分都是买得起书的。他们自然不会为了一本买得起的书浪费时间去抄书。所以就算是把书借出去,那也不会亏到哪里去的。”
“这么说起来,只是一个借书居然也有这么多的好处啊。”元妙妙点了点头。
“是啊。”梁瑄点点头。
他们一路又来到丰庆粮铺,此时已经差不多下午三四点了。
两人又进了粮铺。粮铺里倒是没什么人在,十分的空闲。看见他们进来,也只是慢悠悠的来了个小二招呼。两人本也没什么要买的,便只是买了十斤面粉就出来了。
正好,牛叔也赶着牛车慢慢出现在这里。他看见站在路旁的梁瑄和元妙妙,把牛车停好后就下车搭了把手,把面粉给抬上了牛车。
又等了一会儿,同车来的村中人也慢慢回来了。待到人齐了,牛叔一甩鞭子,赶着牛慢慢离开了这个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