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市场失灵:市场不能主宰一切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四种:①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公共产品是人们无须付款就能享用的产品,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另外一个人的使用。因此,在公共产品面前,市场机制是没有用武之地的。②在垄断的经济状态下,市场是失灵的。市场垄断尤其是完全垄断将严重影响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内发挥作用,资源的配置缺乏应有的效率,因而,市场是失灵的。③外部影响造成的市场失灵。也就是说当发生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并非交易关系时,市场机制便无法发生作用。比如你在家里弹古筝,优雅的筝音飘到了邻居家,你并不能因为邻居聆听了这动听的音乐而向邻居收费,这种现象叫外部经济,市场机制在此是失灵的。④非对称信息造成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交易中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当其中一方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来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时候,市场是失灵的。
在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调节作用,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进行宏观调控使经济发展回到正轨上来,因此,市场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
22.全民福利:北欧人为什么如此懒散
全民福利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了实现社会公正
平等而建立的全面福利制度。全民福利制度大约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在当时经济政治比较混乱的社会大背景下,德国为了实现政治统一,在社会制度方面进行改革,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通过国家财政及社会力量来实现对工人的保险和福利,成为当时社会福利制度的雏形,他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后,引起了很多欧洲国家的竞相效仿。
也就是说,全面福利的本质就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问题采取的创新改革。“二战”结束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平等民主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为了使社会保险在世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向国家化、全民化和福利化方面转变,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了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道路。而以瑞士为代表的北欧就是全民福利的典范。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他们尽量使收入均等、就业充分、福利普遍、福利设施体系完善,可以说是当地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所需要的各种社会保障都尽量做到统一的收费和支付,并且主要由国家财政解决。因此,北欧人可以不紧不慢地生活,不必为将来的生活担忧,他们每周平均工作37个小时即可,而在中国,即使不加班,每周的工作量也不得少于40小时。在瑞士,男人也有一年的带薪产假,可以使他们慵懒并幸福地等待着小生命的降临。在中国,很多男人因为工作的压力甚至没机会陪妻子一起见证孩子的降生。
23.进口汽车的价格之争
《深圳商报》2013年8月发表的一篇报道称,进口奔驰350在国外的零售价为56.5万元,进入国内市场售价则提升至139.8万元;路虎在国外的零售价仅为31.34万元,到了国内就提升至118.
8万元;宝马X5在海外的零售价仅为30.74万元,到了国内提升至88.7万元。可见,进口车在中国的零售价格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很多专家表示,进口汽车如此绕过供求关系,通过抬高价格来攫取超额利润,靠的是进口车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军说,国内进口车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是垄断的最突出表现;上海外高桥汽车市场总裁张敏说,“同一款车型,刨除税收因素,价格在全世界都是可比的。事实是,中国进口汽车的价格远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进口到中国的汽车到岸价就已经被提高了,把巨额利润留在了境外,外国车厂在华销售高档进口车的利润,高于国际平均水平30%上下,靠的就是垄断。”
所谓垄断,就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高济华等多名长期从事进口汽车经营的人士向深圳商报记者证实,国外厂商限定国内经销商售价的行为长期存在。有经营日本、德国、法国等多家品牌4S店的负责人称,进口汽车境外厂商经常把经销商秘密召集起来限定价格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垄断销售价格。除了控制价格之外,境外厂商对进口车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也严格控制,汽车厂存在的强推4S店形式、垄断零配件配售、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等行为,都涉嫌垄断。另外,进口汽车天价零配件就是为了垄断销售,禁止跨区域销售。很明显,进口汽车在中国的经营完全符合垄断的定义。
近年来,进口汽车的价格之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社会科学院反垄断专家称,
我国反垄断部门成立时间比较短,人手和经费不足,想要改变这种现象,还需要一段时间。
24.肯德基套餐与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论又叫成本的价格调整论,是在价格黏性和经济周期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概念,该理论认为,菜单是有成本的,并且成本的存在会阻碍厂商调整价格,尽管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但是,由于价格成本的存在,厂商不能随意调整价格。菜单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以及一些机会成本等。
实质上,一些商品的价格产生变动之后,除了会带来上述看得见的成本之外,还会带来一些无形的成本。比如,频繁变更价格使消费者觉得麻烦和不快,感到无所适从,严重的还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管理状况产生怀疑,在人类避害趋利心理的引导下,往往选择对频繁变价的商品避之大吉。相反的,产品价格保持稳定水平,可以给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稳定的信息,减少相应麻烦。肯德基的一种套餐两种定价就是出于对菜单成本的考虑而做出的定价策略。细心的消费者或许了解过,有些肯德基菜单正反面的食品组合基本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食品价格却不相同。如一家肯德基的香汁鸡扒饭正面标注的价格是20元,背面标注的价格却是16.5元。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背面的标价就是为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或者人少的时候吸引消费者过来就餐而采取的定价策略,两种价格印在同一张菜单上,就会降低菜单成本,不用为了特殊节日再重新制定一套菜单,他们的菜单成本只要消费者翻个面即可。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商品的价格是有黏性的,当菜单的成本大于调价之后为
商家带来的利润变动时,厂商是不会轻易调整价格的,只有当调价之后的利润变动量大于菜单的成本,厂商才会有调价的动力。
25.“iPhone在线”:以貌取人与信息费用
在淘宝网上,有很多商家在做一项比较有意思的生意,即“QQ显示iPhone在线”。消费者都是那些没有iPhone手机却想向外界显示自己有iPhone手机的其他手机用户。交易价格从一元到十几元不等,显示的手机款式越新,收费越高。类似的生意还有,QQ空间说说神器小尾巴标识修改显示iphone6 plus,电脑挂QQ永久显示iphone在线等,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生意居然还真的有不少消费者来购买,有一则报道称,销售“iPhone在线”最高的一个商家一个月内卖出3000多单,可谓是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实质上,这种滑稽可笑的生意折射出的是中国人畸形的消费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荣消费,为了面子、尊严、自信心这类非实物收益而付出的金钱代价。若再深入一点研究,我们应该能够找到助长这种虚荣消费心理滋生的土壤,也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以貌取人。从古至今似乎都是如此,有钱人更受人们的尊敬,而没钱人感受最多的就是来自周遭的鄙夷。在这种比较“势力”的生活氛围中,人们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件奢侈品撑撑门面也算得上情有可原了。
小时候,有老年人常说,“肚中无食无人知,身上无衣被人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人们对一个人的真实经济状况不了解,仅仅从外在的穿着打扮来看待他时,往往会给这个人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进而给予相应的待遇。这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信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