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进中举》的故事开始,林菲菲才意识到高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恐怖”的杀伤力。虽然林菲菲上学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周围的氛围摆在那里,从学校到家庭,周围的每个人都如临大敌般的紧张。
当年的体制,考上大学可以分配工作,所以能够上大学的就意味着一辈子就从农村的看天吃饭到城市的铁饭碗。林菲菲赶得不巧,那段时间,考大学的门槛没有降下来,但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包分配了,需要自谋出路。
高考改革后的十几年一直如此,人们很纠结于这种大学毕业需要面临的未知感。很多人纷纷选择技校或者中专,以求毕业后能尽快顶替父母的工作。这样年轻一代有工作,年老的一代可以拿退休金,两代人都多了一份安稳。
林菲菲当初差点儿就没有资格上高中,如果她的成绩再差一点儿,或者读中专的费用再低一点儿。命运就是如此的奇妙,处于中间位置的林菲菲,被一念之间左右。林菲菲总是在想,如果当年自己读了中专,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护士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那时候的女孩子,可供选择的专业只有几个:医生、护士、教师、公务员,似乎干别的都不太对劲。医生护士可以方便家里人看病,教师可以方便子女读书,公务员四平八稳铁饭碗,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是为了方便女性为未来的家庭做出牺牲的。
林菲菲不喜欢这样的安排,男人做的事情凭什么女人就不适合呢?女人就应该围绕灶台、洗衣拖地、相夫教子么?似乎一个好的学历只是一个好的陪嫁而已——证明女人的智商不低,可以为绵延子嗣提供一份证明文件。
这种思维的惯性,让很多女孩子从小就只在意如何嫁给一个“好”丈夫——富有、顾家。如果竞争到了,接下来就赶紧生孩子,用孩子把丈夫套牢,然后用漫长的岁月监控丈夫,避免任何意外。至于是否情意相投,样貌是否吸引自己,仿佛都是一些装饰用的花边而已。
真是“一眼就能看到终点”的生命啊。
这种长久以来总结成功经验的产物,仿佛是一本“幸福”秘籍似的。林菲菲越看越觉得和“葵花宝典”一样,或者“葵花宝典”就是这样一种隐喻。如果想要获得一种成功的人生,就要磨掉自己的个性,砍掉自己的根,开出社会上成片成片一模一样的花朵,唯一不同的只是花的大小而已。
男人们也有同样的一本“葵花宝典”,将家族传承的财富接过来扛着,然后再培养下一代继续自己走过的路。省时省力省心。
林菲菲把“葵花宝典”扔了,决定走一条坎坷的路。起起伏伏,你站在路上看不到后面是藏着一个花园,还是一个大坑。你要惊讶于花园的神秘和美丽,也要体验在坑里的无助和辛酸。
修炼葵花宝典的人,老去时回首一生:我的一生真是顺遂、安康啊。
林菲菲老去时回首一生:我的一生真是丰富啊,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