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开始之初,联邦军的空优战斗机迅速获得了制空权。
轰炸机攻击机顺势而下开始对重要目标实施轰炸。
地面部队则是在经过几十轮火箭炮与火炮的轮番轰炸之下,六个集团军分三路,以装甲部队为先锋配合步兵开始迅速机动挺进。
联邦军先锋部队长驱直入,欧独联在边境集结的主力部队被分割之后迅速开始撤退。
但联邦军的装甲集群根本不停下来与之交战,他们要利用自己的装甲优势从敌人的腹部划开一道口子,让后续跟进的部队沿途分割围剿来不及撤退的独联军。
这一招虽然是二战大舰巨炮时代闪电战的老套路,但敌我兵力优势明显的情况下确实是迅速瓦解敌军的好办法。
独联军由于常年的疏于治理,所以迅速按照联邦军设想的一样开始溃散逃走。
再加上他们第一时间失去的制空权,大量的空降部队空降到了欧独联的首都辅基市外围。
于是灭国的风险蔓延了整个欧独联。
随着联邦军的战线越拉越大,跟洛风设想的一样,他们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
闪电战弊端也随之凸显了出来。
这种作战方式是要建立在敌我战场态势感知不对等的情况下进行。
由于AEU方面的物资与军事人员逐步到位,再加上北美合众国那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侦察技术支持。
联邦军的后勤补给线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
大家都知道这对联邦军30万部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逐渐糟糕的后勤,再加上AEU支持的标枪与毒刺系列单兵便携式反器材武器下发部队。
联邦空军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开始出现了伤亡。
尽管有着很明显的空中优势,但由于战术思想的落后,与武器装备的表里不一。
联邦空军对地面的打击力度很是有限。
由于推进的过快,再加上伴随着大量AEU的军事人员进入独联军部队参与指挥。
联邦军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被单兵反坦克武器与火炮摧毁,地面主力部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伤亡。
随着联邦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一次独联军不到一个星期就突破联邦军整个在欧北的防线。
连续夺取巴拉克,库皮斯克,伊姆,利曼,沃尔斯克等多个重要据点。
这些地方都是可以连接欧亚联邦境内运输线的重要交通枢纽。
被切断以后整个欧东北翼的联邦军就彻底完蛋了。
同时独联军还高速进军利西斯克,攻打茨克机场。
为了挫败独联军的锐气,联邦军在伊姆方向集结了5个集团军想要发动重点进攻。
但是仅仅不到五个月以后,重点进攻宣布失败。
由于欧亚联邦后勤补给的不足与信息情报的缺失,再加上欧独联大量无人机参与了战争。
守城的联邦军近卫第20集团军一天时间就丢了伊姆,全军向后溃败,沿途扔下大量武器装备。
据守联邦军最大后勤基地库皮斯克的联邦军更是直接放弃大批弹药库与补给库,炸了大桥一溜烟的跑了。
在哈尔夫河附近的近卫第20集团军,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2集团军一大堆近卫老爷部队,要么逃跑要么原地不动。
他们既不增援,也不进行侧翼反击。
独联军5天时间直线前进至少150多公里,几乎收复了整个哈尔夫全境。
这就是自92年现代化欧亚联邦军队建立以来最大的战场失败。
而且这一战,联邦陆军几乎没有进行一次像样的抵抗。
虽然在辅基-苏梅战役联邦军也有战前撤离,丢弃大量装备,但是那一次毕竟是野战攻防。
但是这一次,联邦军是防御方。
结果无论是巴拉克,库皮斯克,伊姆,还是沃尔斯克,连一天都没能守住。
相比独联军防御的时候寸土必争,在巴斯战场联邦军经常一个月才能夺取1个村子。
在哈尔夫的联邦军战斗意志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在伊姆的联邦近卫第20集团军已经得到命令不准突围,固守等待第3军团抵达的情况下。
近卫第20集团军还是快速丢弃城市直接开上了铁人三项大赛,溜之大吉。
部队成了这样,真是让人唏嘘!
一个星期不到,独联军夺回了近4000平方公里土地。
而联邦军损失的不仅仅是4100多名士兵和重武器,还有城市据点以及弹药库。
这一战最重要的是士气受损太大了。
同时,却激发了独联军的斗志,激发了北美合众国与AEU的军援信心。
此战以后,北美合众国再一次突破了限制,向欧独联援助了前所未有的重型武器。
战争从最初设想的三个月打了六个多月!
这期间联邦军从全面进攻退步到重点进攻,又从重点进攻变成全面防御僵持。
现在却又要退到重点防御的态势了。
此战当中,甚至就连独联军国土防卫旅那种部队都能靠一路捡装备打到伊姆城下。
到了伊姆他们已经从最初的鸟枪换成了大炮,从民兵直接升级为摩托化部队。
完全失去了进攻优势的联邦军索性主动放弃大量不必要的前置土地,开始压缩防线全面退守后部已经稳固的城市。
而一直在后方观战备用的格瓦斯集团也在这种时候被派到了前线,开始干一些脏活累活。
为联军的重整旗鼓赢得时间。
虽然洛风有足够的资本瞧不上罗椰夫,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罗椰夫的部队确实要比联邦政府军厉害的多!
随着格瓦斯走上战场,欧独联准备全面进攻的部队被全面抵挡在了聂伯河畔。
于是双方就开始围着这条河展开了拉锯战。
但格瓦斯因为人数有限只有五万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在整体战局上僵持的态势。
于是双方就这样进入到了拼忍耐力的绞肉机战争阶段。
由于战斗人员的大量减员,欧独联开始发布全国强制征兵令。
不管你是市政府的官员还是瘸子瞎子,一律都要被强制送往前线参战。
由于独联军士兵在战场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不到四个小时,所以欧独联政府从来不给这些人进行军事训练。
只把他们当做消耗品一般,死了就扔在战场上,没人会管!
不管是在超市门口买菜回家还是送快递的小哥,只要征兵处抓到你,就会立刻给抓来的人穿上军装,将其送往前线参战。
而欧亚联邦这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因为拥有更大的国土面积与人员基数,再加上人们的爱国情绪高涨。
联邦政府的征兵动员令一下达,100万的部队就被迅速组建,开始进行军事训练。
欧亚联邦的动员令全是自愿的,并不会强制别人去服兵役。
纵使这样,还是有很多的热血青年因为征兵结束自己没被选上而懊恼。
虽然联邦政府军的战斗力拉跨,但那些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们从来不会被轻易丢弃。
即使暂时没有条件将遗体带回,但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的将牺牲的战士遗体弄回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欧亚联邦与欧独联跟AEU这些国家的不同之处!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是两欧之间的战争,但其实是欧亚联邦一个国家在单挑AEU与世界经济联合体的几十个加盟国。
其实能打成目前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战争进入到了僵持阶段,拼的就是双方的忍耐力。
AEU众国的弹药储备库相继告急,若是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援,欧独联早就山穷水尽没有路了。
而欧亚联邦这边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与这么多的国家打仗,每天的弹药消耗量是惊人的。
纵使欧亚联邦国家体量巨大,也根本扛不住这种规模的消耗。
随着弹药的产能不足,再加上此时的欧亚联邦根本无法向外界购买弹药。
刚刚取得小部分胜利越过聂伯河的格瓦斯集团却因为弹药不足被赶了回来。
就在联邦政府所有人以为他们就要在这巨大的消耗中失败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被他们遗忘很长时间的红警部队。
于是总统瓦洛佳亲自带着国防部长伊古到红警军事工业集团寻找洛风帮助。
但此时的洛风却正在驾驶自己的天启F1赛车驰骋在斯帕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