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 这话一听就令人心绪激昂,竟是出自我大汉之口,何其壮哉! 刘彻听得心情舒畅, 连之前的郁卒和憋闷都消下去了不少。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 有着多方面的决定因素,而其中武力值的强弱,就是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身为华夏人,民族的脊梁从不曾弯曲过!】 【哪怕我们曾遭遇诸多挫折与屈辱, 可在一代代先辈的负重前行下, 如今的华夏, 依旧可以傲然立于世界前列!】 【那是一代代人艰苦奋斗, 甚至为防泄露,不惜隐姓埋名一辈子, 只为我们能再拥有话语权的努力结果——】 【当我们再次拥有能护持己身的武力与实力时, 不是为了恃强凌弱, 而是让我们再面对/强/权时,能有足够的底气去托举我们民族的骨气!这武力与实力, 就相当于一道道盾牌,能将一国民众护持于己身之下。】 【武器的强弱, 是武力值的直接表现。】 【然而骨气的强弱, 却是一个民族真正强大的标志之一!】 【哪怕我们曾经遭受过屈辱, 可我们从未曾弯下过民族的脊梁!】 【无论是现在, 还是过去, 无论是否有着强大到可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武器,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从不以手握的利器来判断,而是取决于我们历代骨血中深藏的“利器”!】 【所以继“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后,大汉还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慷慨激昂!】 “好!好啊!!” “说得好!” 刘彻激动到站起来,心绪澎湃热烈不已。 强汉!这就是强汉! 这就是来自于强汉的底气与自信吗?! 激动到走了两步之后,刘彻又忍不住想,那朕身为千古一帝,这等激动人心的壮志豪言—— 【要说提起汉朝,最先想到的皇帝,肯定大多数都是汉武帝。】 刘彻:嗯嗯! 【我们汉武帝刘彻大概是汉朝最出名的皇帝了。】 刘彻:嗯嗯! 所以这两句话—— 【不过这两句豪言壮语可不是出自汉武帝之口,不是他说的。】 刘彻:“......” 哦......好的吧。 【这两句话,一个出自西汉将领对汉宣帝的上疏中,一个出自汉宣帝。】 汉宣帝? 汉宣帝是哪位皇帝,又是他什么人? 刘彻暗自点头,还挺不错。 【不过我们这里也不先说汉宣帝,改天有机会再聊聊哈。】 刘彻不由得再次竖起耳朵—— 那聊聊......? 【今天这一期视频,想借由火药,以两个朝代为例,聊聊我国古代与外族之间的二三事。】 【火药,武器......如果秦始皇拥有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会如何?既然大家都很代入式去聊这个专题,那今天这个视频也顺着火药讲下去——强大自身武力与实力是必然要做的事,然而在强大自身的同时,也切忌不要被迷失了眼才好。】 【所以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汉朝——】 【主要就以汉武帝时期来讲......】 刘彻的小心脏一瞬间就激动了起来! 天幕—— 【以他的帝国双璧为主,顺带讲讲我们汉武帝刘彻。】 刘彻:“......” ??? 天幕!!! 简直气煞朕也!! 朕就是个顺带的?气! 不过刘彻运了运气,还是忍不住好奇——等等,朕的帝国双璧? 之前抽取的回复评论中也有提到,所以到底是哪两个? 刘彻目光往堂下转了一圈,心脏又禁不住快速跳动了起来。 帝国双璧,尤其天幕这意思还是往武将身上靠,那得如此称谓,岂不是意味着于他的统治之下,抗击外族匈奴将会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与胜利?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就一直对中原王朝有着不小的威胁。】 【比如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也曾一直抗击匈奴。】 【而匈奴曾经一度被蒙恬所击败,甚至逃亡漠北,有十年之久不敢南下。】 嬴政听到此,脸色不由得舒展,还不禁对蒙恬夸赞了两句。 【不过秦朝覆灭之后,楚汉之争打得火热,这时候匈奴就又来劲儿了,趁着楚汉之争无暇北顾的时候,再度崛起,还在冒顿单于的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西北部,北部,以及东北部等广大地区。】 天幕画面之上,一匈奴形象的小人骑着小矮马,张嘴“喔喔喔”贱笑着,挥刀占领了一大片地区:我的啦!嘎嘎嘎! 匈奴人:“......” 【于是等汉王朝建立之后,匈奴的存在,依然严重威胁着汉朝百姓的安定生活。】 【比如——“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攻城屠邑,殴略畜产。”】 【“杀吏卒,大寇盗”等。】 【这给汉朝百姓,尤其是汉朝北方地区的百姓,带去了沉重的威胁和灾难,也严重危害着汉朝北部边境的安宁和谐。】 【但之前也提过了,汉朝建立之初,最主要采用的是休养生息政策,实力稍有不逮。】 【再加上楚汉之争后,可以说汉朝内部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以及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 【所以政治上,汉朝最初对匈奴只能采用和亲政策,以此缓解匈奴的侵扰和袭击,而军事上,也主要采用的是消极抵抗的方针,尽可能的避免与匈奴的交战,算是一直蒙受着很大的耻辱。】 刘彻重重哼了一声,脸色有些难看。 匈奴!! 【但其实,对外“和亲”的政策并没有彻底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以至于汉朝的边患问题依旧相当的严重。】 【不过即便如此,在这样的方针政策下,也还是为大汉休养生息,整顿/内/政,以及增强实力等提供了必要条件。】 【尤其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之治,加上大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简单来说,到了汉武帝时期,就是——】 【妈的,手里终于有钱了!!】 天幕之上,另一个头戴冠冕流苏的小人出现,叉腰硬气,一副小眼睛一斜,小下巴一抬,小鼻孔朝天,十足十睥睨天下的臭屁骄傲神情——“朕,可有钱了!” 刘彻:“......” 【以后谁再跟你们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你们就提汉武帝——我们猪猪,真的好命啊,啧啧啧。】 “等等......猪——” “猪什么?!!” 什么猪?!! 猪是谁? 他......?! 刘彻瞬间疑问四连击,简直不知道该作何表情!! 而一时间,他又突然想起许多事—— “龙凤猪”其言,以及晚年犹如犯了猪瘟一样...... 此时简直不知从何说起......竟是这意思吗?!! 若不是为帝修养摆在这儿,刘彻可真想骂句脏—— 还有,既然他是......那龙凤又是哪两个?! 【哦,猪猪,很多人都喜欢称汉武帝刘彻为刘猪猪,这是个亲切且亲昵的调侃称呼。】 刘彻:“......” 谢谢!朕并不想要! 【至于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刘彻的小名叫“彘儿”,在古代就是猪的意思,所以大家就管他叫猪猪了。】 刘彻忍不住愤而开口:“放......” 朕的小名才不是这个! 【不过这是谣言啦,其实这个谣言出自《汉武故事》,是瞎讲的,瞎编的,只是作者不详,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写的,但是流传范围以及影响竟很广,以至于好多人真以为汉武帝的小名是“彘儿”。】 刘彻暗自磨牙—— 到底是哪个敢造朕的谣!! 不过好在天幕帮朕澄清—— 【但也不妨碍大家喜欢叫刘彻“猪猪”,这名字其实还挺配他的,不是吗?哈哈哈。】 刘彻:“......” 哈、哈! 卫青等大臣心惊胆战的看着帝王脸色几经变换,几度以为他们的陛下恐怕要被气疯了...... 【另外猪猪一直和龙凤猪在一起提名。】 刘彻勉力定了定神,所以这龙和凤...... 【龙指的是祖龙,就是我们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不由得挑了挑眉,脸上忍不住泛起一丝赞赏的笑意—— 祖龙之称? 不错,朕甚为满意。 【而凤指的就是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了,因为李世民曾作过一首《威凤赋》,又排行第二,所以大家都亲切称他为二凤陛下,与祖龙猪猪一起并称为“龙凤猪”,又都是千古一帝,功勋卓越,所以经常被放一起提到。】 李世民诧异了一下,又忍不住失笑。 原来如此啊。 二凤二凤,听着也不错,倒是比那“猪猪”强不少,哈哈。 这后世之人着实有趣,竟为他们三人取如此之名。 嬴政和李世民都挺满意,就是猪猪很不满意。 刘彻听到这里甚至更气了—— 嬴政在他之前,就不说什么了,那李世民分明在他之后,凭什么龙凤猪之名排在中间?!龙猪凤不行吗?! 不不,不对...... 朕的标准不能降低—— 就算猪排在中间,那也不行啊! 【好的,话题又扯远了,题外话的科普时间就到这里,让我们再扯回来继续。】 刘彻:“......” 这种题外话其实可以不说的! 刘彻气到想和天幕掰扯,但又完全无可奈何,只能忍着气继续听了。 【总之,我们猪猪......咳咳,正经点,我们的汉武帝刘彻可是个正经富三代,于是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下,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就有着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够有条件为反击匈奴的事业做着积极准备。】 【汉武帝最主要的,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灭胡”,即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但其实一开始,朝堂之上有很多主和的声音。】 刘彻轻哼一声,目光往朝堂上一扫。 某一些大臣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公元前133年,也就是元光二年,汉朝自马邑之战后,就彻底断绝了前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而匈奴也更加频繁严重的侵扰着汉朝的边塞,意图行入侵之举。】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大臣向汉武帝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以换取国家的平和稳定。】 【但汉武帝并未对匈奴作出让步,而是果断继续坚持消灭匈奴的政策。】 【不得不说,他的坚持是对的,与此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汉武帝手握两大王牌——】 【没错,就是他的帝国双璧!】 来了!朕的帝国双璧! 刘彻不由得振奋起来。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一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总共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中以第一个阶段为主——】 【在这一时期内,汉朝曾对匈奴展开了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五大战役,总之,这三次作战,五大战役,使得汉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汉朝得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的骚扰问题。】 “大善!!” 刘彻不禁激动得以拳击掌! 真真是大善矣!! 朕就知道!朕一定会成功! 不过这成功的关键...... 【汉朝这三次战略反击作战,分别是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以及漠北之战。】 【而这三次战略反击,使之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便是汉武帝手里握着的两大王牌——】 【堪称SSR超能级别的,历朝历代都少有的将才——即卫青,霍去病!】 【后世称之为汉武帝时期的“帝国双璧”!】 “卫青!!” “还有——” 朕的小霍将军!! 一时间,刘彻欣喜若狂的同时,还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毕竟此时卫青和霍去病已经显现了作战才能,只是他没想过两人之将才,竟能并称为他的“帝国双璧”! 相较于刘彻的欣喜若狂,众大臣的惊愕诧异,各种思绪与打量,卫青和霍去病倒是一副反应不及的表情。 帝国双璧? 竟是他们? 这......这被天幕提出来,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于心底,倒也未尝不是一种喜悦与骄傲—— 喜悦于他们为大汉能做之事。 骄傲于他们终有能将匈奴压制的一天! 【先来说说“帝国双璧”之一的卫青。】 【在初伐匈奴之时,卫青就显现出了卓越的作战才能——】 【元光五年或元光六年(不明),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于是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分派四路出击,而卫青出上谷——首次作战,卫青率领一万骑兵,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 【并且在这场龙城之战中,卫青首虏匈奴七百人,最终取得了这一路作战的胜利!】 【而再反观另外三路,其中两路失败,一路则无功而还。】 【要知道,龙城之战可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并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刘彻不禁点头,没错! 卫青,简直甚得朕心! 一时间,刘彻不由得目光灼灼的望向卫青:“朕的大将军一直不曾让朕失望过,朕心甚慰矣。” 卫青朝刘彻拱手:“臣为陛下尽力而为矣。” “好,好一个尽力而为!” 刘彻不由得含笑点头,又去看霍去病—— 如今的霍去病才十九岁,未来更是不可限量啊。 朕竟得如此两大少有将才,上天眷顾! 【元朔元年,即公元前128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这次斩首虏数足有千人之多。】 【到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两地,先攻破辽西,并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劫掠百姓两千多人!之后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 【最终卫青截断了驻守河套地区的匈奴同单于王庭之间的联系。】 【如此之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形成了对占领河套地区匈奴的包围之势——最终带领将士活捉了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也再次夺回控制了河套地区。】 【在这里,汉武帝修筑了朔方城,设置了朔方郡,五原郡,又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并且修复了秦朝时期蒙恬所筑的边塞,以及沿河的防御工事等,而这次战役的胜利,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功不可没。】 【此外——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汉朝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秦王宫。 蒙恬听得不禁眉梢一挑——这卫青之功,确实功不可没啊。 嬴政也是不禁点头,不过...... 有此等将才,还是两个,这刘猪猪确实好命,也难怪会问与他孰强,呵。 但朕自然也是不差这等将才,且将会网罗更多人才入咸阳! 【再之后,就是极其重要的三次战略反击之一的——漠南之战了。】 【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当时汉武帝命令卫青等人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其中卫青率兵出朔方,进入漠南,以反击匈奴右贤王——而其余人等出兵右北平,牵制单于,左贤王等,以此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 【当是时,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了右贤王所在的王廷,并将其打得其措手不及,只能狼狈北逃。】 【而之后汉军俘敌一万多人,最终凯旋归师。】 【这一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并且这一次终于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 【与此同时,此次战役还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可分而制之。】 【而在次年二月和四月之时,卫青再次两度率骑兵出定襄,前后共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由此更是扩大了汉朝对匈奴的作战成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并至此远离汉朝境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在此战中也表现突出,由此被封为冠军侯,开始崛起为将坛新星!】 刘彻不仅启唇而笑,调侃的目光看向霍去病:“朕的冠军侯,崛起的将坛新星?” 霍去病不禁有些羞赧,挠了挠脑袋。 卫青也对外甥投以欣慰的目光——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去病的为将之路,看来并不会比他差。 一路听到这里,刘彻更是欣喜骄傲不已。 此时正是元朔七年,按天幕来说,那就是公元前122年,前两年的漠北之战,确实是赢得漂亮!!而此后那两次重要的战略反击,恐怕也能带给朕不少惊喜! 且拥有如此两大将才在手,一对帝国双璧,朕能做的事情将会更多! .w21格格党请牢记:,.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