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继位为秦王的时候, 秦国已吞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 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 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此地设置三川郡。】[1]
【秦王政十一年,赵燕交战。赵国攻燕, 而秦国出兵,夹攻赵国, 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秦王政十三年, 秦国又攻赵国,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2]
【顺便说一句, 我们陛下那会儿说得可好听了,坚持表示——我们是来帮助燕国干你的哦。】
【我要是燕王我都一脸懵,兄弟我们之间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你这理由找得未免也太随便了一点吧,是个人都看出是假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后头嬴政俘虏燕王的时候可不见后这份深情厚谊。】
嬴政无声一笑:废话, 燕国就是个借口。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更多是为了趁燕赵交战后方空虚之时狠狠咬一口赵国, 这块遮羞布也不能被拉下来。
再者说……他也确实最想打赵国。
年幼时的那些经历始终都叫他无法忘记。
赵国……
早晚灭了他。
【当然, 虽然政哥在位时期第一个干的是赵国,但人家灭的第一个国还真不是赵国。】
无数仰头看着天幕的战国末年的国君们纷纷心头一紧。
【都说柿子要挑软的捏, 灭国当然也是。】
韩王安下意识就觉得不好。
在听到天幕那一句轻飘飘的——【秦国第一个灭的是韩国】时候, 竟也下意识觉得理所当然。
他们韩国在七国中确实是最弱的。
虽说韩国手工业天下无双,兵器精良, 但是他们国小兵弱,兵器的精良放在他们面前就跟差生文具多一样, 相当鸡肋。
【秦王政十七年, 秦国派内史腾攻韩, 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3]
【说到韩国,我们就不得不感慨两个人了。】
【相信大家应该猜到是谁了吧。】
【秦始皇的宝贝:第一个绝对是韩非大佬!】
【银白色:第二个绝对是我们家子房!】
“咦,”李斯看着天幕,惊呼出声,“那个子房,竟是韩国人?”
也是,既然知道了汉朝就是他们秦以后的朝代,那作为六国旧人,“子房”助汉也是正常。
这就好找多了。
许以重利,总有这么几个骨头软的会出说是谁。
【没错,就是韩非和张良。】
行了,现在也不用特意去找人问了,名姓都有了,还有韩国这个指向,究竟是谁还不明确吗?
不过……
姓张?
“难道是张平之子?”
韩国就那么大,有名的姓张之人他只能想到那一家。
“如果是张平的儿子,那可就不好办了。”
一向不和他交流的王绾也忍不住开口。
“张家人五世相韩,韩王待他们可不薄,又有家私,只怕是难以轻易入我秦国朝堂。”
王绾厌恶李斯,是因为对方对他的丞相之位虎视眈眈,但他们都是大秦的臣子,在秦国利益面前,不用嬴政多说,他都会自动摒弃前嫌和李斯站在一起。
“威逼利诱无非是这几种方式,张家人不缺钱,又能留名史书,只怕也不是什么心性不坚之人,你既然接了这份差事,就要当心。”
可别给他们大秦又招惹来一个麻烦的敌人。
李斯朝他一拱手。
“这是自然。”
【我们学习战国末年那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会感觉奇怪,韩国在版图上来看,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从军事实力来看,也是七国之中最弱的,偏偏占据了这块土地就是几十年不动窝,硬是以七国之弱的名头活了这么多年。】
【除了特定地理位置实在独特,有多国环绕,列国拿它当缓冲带以外,也是因为当年的申不害变法。】
【说起来很奇怪,七国之中,韩国和秦国都是用法家的,但是秦国依靠商君变法,成功走上了一条富强之路。韩国呢,却是积重难返,一步步滑向深渊。】
【当年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图强,确实让韩国强大一时。】
【任用申不害的是韩昭侯,算是韩国一位难得有作为的君主了。他看到了国家的贫弱,于是拜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这人呢,算是早期权谋大师,对帝王之术的研究到了一种恐怖的地步,他以“术”著称,因为受到黄老之术的影响,他主张君王应当学会以弱示人,柔弱克刚。】
【深得他真传的应该有刘恒和李治。】
刘恒:“……”
李治:“……”
李治不太确定的问他身边的武媚娘:“阿武,朕……真的看起来有那么懦弱吗?”
虽然他确实很擅长先以弱示人,然后把对方干掉。
但是没想到连后世之人都这么评价他。
武媚娘给了他一个“陛下你自己理解理解”的眼神。
李治:“……”
【申不害在韩为相十五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4]
【如果我们去看他的具体措施就会发现,申不害的变法其实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带点激进在的,尤其是对于贵族的限制态度。但是申不害作为权谋大师,人情世故方面比孔夫子可是要靠谱不少,他不仅顺顺利利的推行了自己十五年的变法,即使是韩昭侯死了,他也依旧滋润的活着,寿终正寝。这在各国变法者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但是就和其他各国的变法一样,因为触犯到了贵族的利益,在韩昭侯和申不害相继去世后,宗室贵族势力卷土重来,再加上因为申不害的变法,韩国实力上升,诸侯国害怕再多一个霸国,纷纷出手削弱——这里要重点提一下魏国和齐国的名字——马陵道之战后,韩国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新式军队因为魏国的狠辣打击和齐国的故意来迟,全军覆没,从此韩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起来。】
【相比之下,秦国的变法就成功多了。但这样的成功在其他国家是很难复刻的。】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叠加以后的结果。】
【一方面是因为秦国的贵族势力的力量相对衰弱。要知道,秦国虽然也有宗室贵族,但是秦国运气不错,自秦孝公开始的几代国君都算是贤明之人,都不肯废除商鞅之法。好不容易贵族有点力量了,一场纪王之乱,秦国宗室是死得七零八落,贵族势力彻底一蹶不振,再也没办法对商鞅的变法做出什么。】
【另一方面,相比于申不害更多偏向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变法,商鞅变法吸收了李俚等人的经验教训,变法的方向更广、更全,几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秦法严苛,因为规定得实在太细致了,稍不注意就可能会犯罪,一犯罪可能就是重刑。】
【最后,也是最大的主观因素,就是秦国人哪怕是贵族,都下意识想要支持变法。秦国积贫积弱太久了,又因为处于西方,被东方六国的人认为是蛮荒之国,受尽白眼,商鞅变法虽然损害了贵族自身的利益,但是百姓支持。贵族也总有这么几个热血报国的人一心想要支持变法,商鞅更是用自己的死让贵族平息了怒气,这才是商君变法最后会成功的原因。】
原本还在认真听讲疯狂做笔记的嬴稷叹了口气。
公孙鞅……
真想见见他,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
他招来嬴子楚:“你收拾收拾,天幕结束后和寡人出去一趟。”
嬴子楚欣喜却也奇怪:“大父,是有什么事情要去办吗?”
“和寡人去祭拜商君。”
【六国人说秦法严苛,但我并不支持。】
季驰光想到这个就想翻白眼。
【秦法相比于六国原本的刑法来说确实严厉不少,毕竟它的内容细且严。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秦国的民众反而是过得最好的。】
此话一出,六国百姓皆是不敢置信。
“开什么玩笑……秦国的严法,秦国的黔首怎么可能过的是最好的?”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虎狼之国,黔首安得好?”
【秦法细致,但有据可依。总比到时候上了县衙,结果发现明明自己没有犯错,对方还能从律书里面给你胡编出一条罪来要好。】
【再者说,整个国家的资源就像是一块蛋糕,总共有三个人坐在这里分蛋糕,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平民,另外一个是国君。在商鞅之法的约束下,贵族分到的少了,国君分到的没有变,普通人分到的东西就多了。】
【为什么秦军会有虎狼之师的称呼?为什么秦国军队一个个悍不畏死?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打仗他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命运,才能分到田地,一步步往上爬,所以没有人会怕死,他们只会遗憾战争来得不够多,不够快。】
【在六国的士兵眼里,战争夺人性命,但是在秦国的军队眼里,战争会带来新的希望。】
【军功爵制让秦国强大起来,在某种意义上给了普通人向上攀登的资格,但是,在秦国统一,无仗可打以后,也成了葬送秦国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的手停悬在半空,抬眼看了天幕一眼。
季驰光说得没错,无仗可打,确实让他一时踯躅不定。
秦国强大,军功爵制功不可没,但是现如今六国统一,四海归心,已经无仗可打了,但贸然取消军功爵制,恐怕会让军队哗变……
嬴政看向了天空。
你能给朕什么建议呢。
季驰光不负所望,跑马的话张嘴就来。
【要我说,陛下,咱们就把目光放的长远一点。你单单盯着东方六国算是什么事儿?世界这么大,你得去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