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军攻破京城的那一天, 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天气特别好。
王守北却感觉心里一片悲凉。
他14 岁随父上战场, 征战沙场四十年, 他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死在鞑子手里,却没有想到有一天, 自己却是要死在大燕人手里。
也不能这样说。
大燕要灭亡了。
在他手里灭亡的。
不甘是有的, 但悔吗?
王守北是不悔的。
是皇家先辜负了他们王家,他没直接将大燕推翻,自己坐上皇位,已经对得起他萧家了。
但他又是不甘的。
他征战沙场四十年, 立下赫赫功勋,人都说他王守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如今他知道,自己到底是老了。
想他一世英雄, 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王守北不由得凄惨一笑。
他问王明珠:“可恨爹?”
若非他执意, 王明珠不用担太子妃之名, 不会做皇后,太后, 如今自然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王明珠含泪摇头:“女儿不怪爹。当时朝廷对西北磨刀霍霍, 我们若是不兵行险着,朝廷的大刀也早晚会落到我们头上, 到那个时候女儿还是死路一条,倒不如现在这般,好歹姓萧的那些忘恩负义之辈已被我们杀光, 我们便是死也是赚的。”
“好, 好, 好,这才是我王守北的女儿啊!”王守北眼里露出欣慰。
听到外面喧嚣动天,王守北最后一次望着女儿,“我去了,你带着孩子从密道走吧,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信得过的侍卫,他们会护着你们逃出京城。日后你们便寻个偏僻宁静的地儿安安心心过日子,不用想着联络旧部为我们报仇的事情了,也不用再回西北。从此以后你不再是王家的明珠,你自由了。”
王明珠的眼泪刷的掉下来,上前抱住王守北的手臂,哭道:“我不走。爹,我也是王家人,王家没有逃兵。”
她抹掉眼泪,回身拿起她昔日的长枪:“爹,让女儿最后一次与你并肩作战吧。”
王守北心里震动,虎目含泪:“明珠,你不必如此。”
王明珠摇头:“爹不必多说,女儿不想堕了王家的威风。”
王守北最终点头:“好,那便一起吧。”
等王明珠转过头,他却一个手刀将王明珠打晕了,交给侍卫让带着从密道离开。
他王守北三个儿女,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如今只剩下这一个女儿,他虽然不是什么慈父,却也在这一刻真心的希望女儿能活下去。
王守北送走了女儿,拎着陪伴他四十年的宝枪迎出来,宏声喝道:“谢俞,你可敢与老夫一战!”
谢俞骑着黑色骏马出来:“大将军约战,小子自当奉陪。”
当下二人来到正中,很快就你来我往的打了起来。
别看王守北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戎马多年,身体依旧强健,一□□法更是出神入化,谢俞也不免惊叹不已,生出了胜负欲,与王守北酣畅淋漓的战一场,最后到底谢俞更胜一筹,赢了一招,长枪抵在王守北的脖子上,却并没有继续往前。
王守北汗流浃背,一双眼睛却明亮如星辰,死亡近在眼前却并未有半分畏怯退缩,反而哈哈一笑:“没想到临死前竟然还能这般酣畅淋漓的打一场,痛快!”
谢俞收了枪:“王大将军枪法如神,今日能得将军一番指点,谢某无憾。”
王守北眼神复杂的望着谢俞:“你小子很好。可惜。”
可惜我们立场不同。
谢俞却道:“谢某反了这朝廷,是为天下百姓,将军当日镇守边关,抵御外敌入侵,也是为了天下百姓,你我立场一致,只要将军愿降,谢某必定会给将军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
谢俞虽然从一开始就算计王守北,但他从不认为王守北罪大恶极。
王守北反了朝廷,是因为朝廷先对王家对西北军不仁。
至于后来种种,自也有王守北的野心在,但与他几十年镇守边关,维护边境安全的功劳相比,功依旧大于过。
投降?
王守北望向谢俞,见青年目光诚挚,并未有半分虚伪。
他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
是啊,曾经保家卫国,护一方百姓是他王守北的愿望,什么时候却变了呢?
可他却很清楚,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但有一个疑问一直在王守北心里:“我心中有一疑问,希望将军能为我解惑。”
谢俞不用他出声便知:“大将军可是想问先太子之死?”
王守北目光瞬间锐利:“太子可是你所杀?”
“是我。”谢俞没有半分迟疑。
王守北瞬间牙呲目裂:“竖子尔敢!”
王守北提起长枪朝谢俞刺杀而去。
谢俞格挡:“大将军不想知道我为何要杀他吗?”
“他是太子,无论什么原因,你不都不应该杀他!”王守北怒道:“你这是欺君犯上。”
“我是欺君犯上,那大将军此前屠尽皇子,逼宫先帝又是什么?”谢俞反问。
王守北哑口无言。
谢俞是欺君犯上,他也是。
但这还是不一样的。
太子是他亲外甥。
如果太子尚在,他根本就不需要出此下策。
“你果真以为,萧祁钰若还活着,结局便会不一样吗?”
谢俞看穿了王守北的想法,毫不留情的揭穿他:“你说得也没有错,若是萧祁钰还活着,确实大燕朝还能存在几十年,但你王氏一族,也终将逃不过灭族的下场。”
王守北脸色一变:“不可能,你胡说。”
谢俞摇头:“大将军到现在都还不明白吗?令你们王氏一族为万民敬仰的,是你们祖祖辈辈在西北征战洒下的血泪,立下的赫赫功勋,令皇室对你们深深忌惮,一有机会便想除去的,也正是你们王氏这一份赫赫功勋。对功高盖主的良将,行狡兔死走狗烹之事的,并不仅仅是昏君,越是明君雄主,越难容忍。这并非血脉亲缘可以阻止的。”
王守北脸色难看至极。
他很清楚谢俞说得是对的。
如果太子还活着,他是不用找个假的糊弄天下人,但他用自己手中的兵权将之送上帝位,等他坐稳江山,第一个容不下的,定然是自己。
这便是人性。
谢俞见他动摇,又道:“大将军只知我杀了萧祁钰,可知我也曾是萧祁钰的救命恩人?”
“什么?”这一节王守北却是未曾想到。
谢俞道:“当初萧祁钰被东厂的人追杀,坠崖落河,昏迷不醒,正好被我遇到,我一时怜悯他,将他带回家中,花尽家中积蓄为他治病疗伤,却最后他却疑我下山是为向东厂通风报信,派人欲将我一家尽灭,以绝后患。而当时,其实是家母旧病复发,我下山为她寻药。”
王守北:“……”
他也能理解萧祁钰当时被东厂追杀,行踪自是要小心谨慎,但当初谢俞既能救他,又能花光存银救他,便知不是那等背信弃义的小人,萧祁钰若是担心,便是让人将他们敲昏,也能给自己争取到逃走的时间,又何必非要灭人满门?
那可是救命恩人。
由此可见,他那颇有贤名的太子外甥实则跟他那狗皇帝爹没什么两样,也是个薄情寡义的,若他果真扶持他登基上位,日后还真有可能反将刀锋向自己。
想到此处,王守北心中的气恼也没有之前那么激烈了。
王守北收回长枪,望向谢俞:“谢将军,王某有一事相求。”
谢俞:“大将军请讲。”
王守北道:“我王氏一族世代镇守边关,成为大燕立下赫赫军功,我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将军留我王氏一条血脉。”
谢俞笑道:“若是大将军答应谢某一个请求,谢某便应了大将军这个请求。”
“可是收复西北军之事?”王守北道:“当日太子之事,西北军将士并不知情,这些年他们也留在西北依旧守卫边关,王某可书信一封令他们归降,但希望谢将军对他们网开一面。”
谢俞点头:“大将军若是愿意劝降西北军自是最好不过。不过谢某所求之事,并非此事。”
“何事?”王守北拧起眉头,戒备的看着谢俞。
谢俞朝他拱手:“大将军一生戎马,既有西北应对鞑子的经验,也有内地征战讨伐的经验,可谓是战斗经验极其丰富,谢某恳请大将军将一生所得编成兵书,传与后人。”
王守北怔住,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谢俞请求他的,居然是这样的事。
难道他已经看出自己心存死志,所以用这样的法子来保存自己的性命?
“谢将军为何如此费尽心思保住王某性命?王某可是谋逆之人。”王守北不明白。
谢俞笑了:“将军,谢某也是谋逆之人。”
不过谢俞也没有卖关子,他转身拱拱手:“谢某此举是为天下百姓。大将军以假太子蒙蔽世人,窃盗帝位固然是错,但当时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朝纲败坏,大将军此举既有私心也有大义,是想为天下人谋一条出路,只是大燕积弊已深,并非大将军一力便能挽狂澜,是以论功论过,大将军当是功大于过。天下百姓得王氏一族庇护百年,安居乐业,只是朝纲败坏,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得不反,但王氏为天下老百姓做过的事,天下百姓永远都会铭记于心,希望能够给大将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王守北眼眶忽地一阵发热。
他原以为走到这一步,他王氏能留下一丝血脉,已是谢俞的仁慈,他万没有想到,谢俞竟也记得他王氏的功劳。
他们王氏一族这百年来为大燕付出的一切,并非白费。
“大将军不想亲眼看看,这天下在谢某手中,最后会变成何种模样吗?”谢俞再下一个诱惑。
“哐当。”
王守北手中宝枪坠落在地,他人也单膝跪下:“王守北,愿降。”
谢俞忙将他扶起:“大将军不必行此大礼。”
他笑了笑:“谢某并非帝皇,无需任何人跪在谢某面前。”
“谢某只希望,天下人人皆可抬头挺胸,骄傲的活着。”
王守北初步感觉到了谢俞的魅力:“王某拭目以待。”
王守北一降,谢俞拿下京城就更加容易了。
而后王守北再书信一封送往西北,西北将军率十五万西北军归降。
谢俞对此十分满意。
他青冈军虽然无惧战斗,但是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打仗了。
毕竟一旦打起来,难免死人。
还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倒是东北和西南傻了眼,暗骂王守北是没骨头的孬种,竟然率西北军给投降了。
谢俞拿下京城之后,可不会跟其他人一样还供着那些侯门贵族,官绅氏族,他大手一挥将这些人全都给下大牢了,因为人太多,刑部的大牢都不够关了,连大理寺,东厂和锦衣卫的诏狱天牢多给塞满了。
王守北也进了大牢,除了他王明珠也被抓回来了。
不过他们王家人的待遇还算好,住在一个比较宽敞的监牢里,虽然没有高床软枕,但床铺是干净的,平时的饮食当然不会大鱼大肉,但大米饭是有的,不至于像其他一样吃的是馊了的饭菜。
谢俞还让人准备了一盏油灯以及笔墨纸砚给王守北,让王守北没事干可以琢磨琢磨军事理论。
王守北:……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除了王家得到礼遇外,也有一两家名声颇佳的官员得到了优待,但大部分都吃尽了苦头。
谢俞入主京城之后,就一直忙着接管京城诸事,还有就是筹备立国大典。
因为谢俞并不称帝,所以立国大典不在太极殿举行,而是改为承天门外的广场,这样立国大典这一天,京城的老百姓就可以一起参加了。
等一切筹备妥当,谢俞在程燕青等新民党和青冈军骨干的簇拥上登上承天门,面向下方近十万军民,面向天下百姓郑重宣布,新华国成立。
同时宣读宪法:第一,宪法是至高无上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永远彻底废除帝制。任何□□的个人或者组织都是人民的敌人,必须彻底消灭。
第三,新民党为新华国唯一执政党。
……
最后谢俞以新民党主席的身份出任新华国第一任主席,以及军委会第一任总书记。
程燕青是第一任总理。
这绝对是一个千年难得一见的场面,即使很多老百姓都不明白这一刻的意义,但是过去很多年后,后人重温历史,都会情不自禁的生出向往。
新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奠定的。
王守北参与这一场盛典。
他无法述说这一刻自己心里的感受,但是他能够感觉得到,有一股豪情在他心中激荡。
新华国立国之后,各级国家机关也开始成立,谢俞之前培养的人才到底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填充位置,考试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谢俞废弃了之前各个朝代所用的科举制,他采用现代的考公制,统计各部门所缺乏需求的人才之后,面向全社会公开举行招聘考试。
考试之前会先贴出各个机关单位的招聘人数以及岗位要求,只要你符合岗位要求,你就可以参加报考,不过每个人最多可以填报三个岗位,到时候会按照你的成绩进行录取,如果你成绩实在是太差,三个岗位你都考不上,那你就下次努力吧。
因为这是新华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公考,所以暂时只在京城举行,如果京城的公考顺利举行,那么以后就会在全国统一推行。
公考遴选的都是基层干部,高级干部都是由国家直接任命的。
你要想做县长做市长做省长甚至去京城做大官,那就好好的在基层磨炼吧,只要你在基层做出成绩,你就可以不断的往上升。
再想像以前的官员一样,考上进士就直接授官,甚至直接进翰林院熬过十几二十年进内阁掌握权势的,再不可能。
而且这样一改之后,也没有胥吏之别了。
只要你在机关单位,你有编制,你就是公务员,不会再有进士举人在你面前高人一等了。
至于祖传世袭,更是不用想了。
新华国的公考改革引起了士族强烈的反对,这严重的触犯了士族的利益。
毕竟以往只要考上秀才,就可以不用见官下跪,考上举人名下就有不少的免税额度,不想交税的老百姓会自动将手里的田地投到他们名下,还有商人给他们送银子,他们从此不仅拥有了财富,才拥有了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可谢俞改革成公考之后,这些优待全都没有了。
这叫他们怎么接受?
对此谢俞根本就不在意;你要是想做官,那你就去考试,考上了你就有工作,工作好了你就能升官,你要是不愿意那就在家里窝着,没人在意。
他招的是干活的人,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废物。
可如果你想造反,那可就不要怪我刀下无情了。
士族不满意,但下面的人却满意极了。
像那些胥吏,他们其实大多数都是识字的,只不过他们的学问没有那么好,考不上举人进士罢了,有一些甚至因为职业被限制了,他们只能够从事祖先的职业,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没有别的出路,甚至他们大部分都不在公务员范畴内。
现在好了,他们只需要通过考试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公务员,以后再也不用低人一等了,而且子孙后代也可以去读书识字,长大后继续考公务员,且不拘泥某一个职业。
这简直是太棒了。
还有老百姓,因为读书需要的成本太高了,有的甚至供了几十年都供不出一个秀才举人来,反而把家底都挖空了,得不偿失,现在只要识字,符合年龄就可以去考公,那岂不是省事了?
这么好的机会,赶紧上啊。
当然,这只是立国之初,因为严重缺乏人才,再加上教育体制还没有进行改革,所以才会要求这么低,等以后教育体制改革,想要考公可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总之,士族你高傲你千万别考,嘿嘿。
在京城举行第一次公考的时候,对王守北等人的定罪也很快下来了。
王守北和王明珠在明知萧祁钰已死,还让人假冒萧祁钰窃盗皇位的事情被公告天下,一时间天下哗然,那些还想接着王明珠之子复辟大燕皇朝的人都傻眼了。
因为当初王守北领军入京后杀害了不少无辜,特别是谋害了假萧祁钰,因此按照律法被判死刑,但是因为他有自首情节,也诚心悔过,因此得到了两年缓期,家产抄没。
因为王守北将谋害假萧祁钰的罪名都揽在自己身上,王明珠没有明显的大罪,最后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其余王家人也都是按照各自的罪行判了不同的有期徒刑,至于那些年幼的孩子以及内宅的女眷因为没有参与其中,被无罪释放,遣返老家。
其他侯门贵族,官绅士族受到的惩罚可就严重多了,但凡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剥削百姓造成人命的,都直接被判了死刑,很快执行的那种。
罪行轻一点的也都判了有期徒刑,无辜的孩子和女眷则是和王家一样都无罪释放,发送回老家。
家产罚没。
而后谢俞就让人在各地建了劳改农场,按照各人的罪名轻重分送到各地进行劳改,表现好的可以减刑提前放出,像王守北这样身份重要的劳改犯,就都送到京郊的劳改农场,有重兵把守,想跑是不可能的,如果表现得好,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减刑,像王守北,虽然判了死刑,但是只要他积极改造,立下功劳,他是可以改为无期的。
说白了,这个缓期执行是给他表现的机会,只要他表现得好,他就不用死了。
当然,以他的岁数,估计他这一辈子都要在劳改农场度过了。
但是吧,劳改农场是军事化管理,跟他以前在军营的生活差不多,只不过以前是练兵,现在种地罢了,比起关在黑暗的牢房里,他还能够抬头看天空,有不小的空间可以走动,可以读书写字创作,甚至家人隔一段时间还能来看看他,如果他表现得好,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批准请假出去几天,这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王守北对此非常的满意。
心里又觉得谢俞过于仁慈了。
不过想想谢俞明明对帝位唾手可得,却放弃了登基为帝,而是选择了彻底废除帝制,他会这样做也情有可原。
三年后,新华国完成了新的政治体系,新的公考和教育体系,新的军队体系的改革,进入到高速运转中,老百姓安居乐业,粮仓充足。
于是谢俞在再次招降东北无果之后,直接派遣青冈军出征东北,耗费两年时间收复东北,而后继续收复西南,终于在建国第六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而后谢俞在发展农业和教育之外,重点发展重工业,除了西北以外,也将东北几个矿藏丰富的城市定为重工业发展城市。
不过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到底还是限制了工业更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科技发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谢俞在西北和东北分别成立理工大学,由国家财政扶持,面向全国招收理科生。
因为新华国成立后在各地都建了工厂,工人待遇高工作稳定,很多老百姓除了想考公务员之后,也削尖了脑袋想要当工人,于是听说读了理工大学可以直接进入工厂成为骨干,很多人都觉得这也是一条路,那些偏理科的学子都纷纷投考,最终大部分人都成为了精英人才,不仅才华得到施展,社会地位也都得到大大的提高。
重工业扶持起来后,谢俞又在江南以及岭南几个港口城市试点发展商业,很快这几个城市就成为繁华大都市,新华国经济的中心,后来更是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
谢俞统治新华国五十年,期间经历过无数的波折,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执政理念,将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传播给世人,当他去世的时候,他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而他亲自挑选和培养的接班人也继承发扬他的思想,最终将新华国建设成东方最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