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陛下,老臣认为,我朝封爵从来未有限制年龄一说,只要受封之人符合条件,有功于大越即可。再者,虽爵位在我朝十分尊荣,但其用处便是用来奖赏有功之人,而非束之高阁供世人瞻仰。
王仕都这孩子虽仅有六岁,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足以说明其妖孽和潜力无穷。若其能够读书不缀,向圣之心坚定不移,老臣相信,用不了二十年,我大越便会出现一颗闪耀的星星,如果再经一番打磨,未必不能起到指引我朝读书人激励向前的作用,甚至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榜样。
再者,王仕都代表蜀府赢下此次文斗,即是为我朝争光,功劳已然不小,虽离封爵尚差一线,但若是加上一日两上金卷传天下,便绰绰有余。先不论其他的,几千年来,老臣从未听说过,有谁能让金卷一日两现。可想而知,这将给我大越带来了多少荣耀,哪怕千年之后,后世之人依然可记得我大越。
因此,老臣赞成为王仕都封爵”,杨文麒缓缓说道。
“臣亦赞同杨老大人的建议。王仕都虽仅是孩童,但凭其赢下的文斗三题,便不能以寻常孩童视之。而且,其所作的‘桃燃锦江堤’不仅向诸国彰显出我大越男儿的阳刚之气,也可由此看到此人内心的坦荡无垢。如此才智近妖且心智无暇的人,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因此,臣支持为王仕都封爵”,卫月眼中不掩对王仕都的欣赏,郑重的说道。
见内阁两位大学士均是赞同,其他朝臣也渐渐没了反对的声音。
太祖皇帝见状问道:“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意见?”
“臣等无异议,赞同封爵!”朝臣们齐声答道。
“既然诸位爱卿均支持封爵。那内阁拟旨,封王仕都为潼安县男,赏良田三千亩,金三千两,书一千卷,笔墨纸砚一套,其他的按制拟定,尽快送朕批阅”,太祖皇帝笑道,随即起身离去。
“退朝!”殿头太监喊道。
太祖皇帝内心也甚是欣赏王仕都,封爵一事他是赞同的,只是借大学士之口说出罢了。
两位大学士对此也心知肚明,若太祖皇帝不同意,根本不会在朝堂上公然询问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反对封爵之声已然出现,此时询问他们意见,便是想从他们口中听到赞同封爵之声。不过,他们也是对王仕都心生爱护之情,故也十分愿意配合太祖皇帝演这一出,压下反对之声,做到君臣和睦。
……
泰安镇集市,梅兰戏院。
戏台上正演着一出县太爷为民申冤的故事。
台下散落着二十几位看官,其中,正有一对身穿锦衣的姐弟坐在第一排,虽然听得不是太懂,但俩人均是聚精会神的看着台上,时不时拿起手边的瓜果啃上两口。
“你说台上戏子的妆容是谁给画的,完全都看不出原本的面貌了”,王禾突然问道。
王仕都闻言眉毛一挑,“阿姐,我说咱俩是来看戏的,不是来看戏子的”。
“有什么区别么,难道看戏就不能看戏子?”王禾双眼仍目不转睛的盯在台上。
“你说的好像也没毛病,算了,你高兴就好”,王仕都摇摇头。
“阿弟,你听得懂他们说的是什么?”,王禾接着问道。
“我……没听明白,不过这都不重要,我只知道马上就有变脸的表演了”,王仕都想了想,兴奋的说到。
……
“少爷,小姐,总算找到你们了,老爷让你们赶紧回府,说是董县令马上就要到府上了”,一个护院急匆匆的跑到两人身边,低声说到。
“想来应该是找阿爹的,能有我们什么事,你且稍等一下,马上就要有变脸表演了,看完我们就回家”,王仕都不以为意。
“少爷,并非如此,董县令差人提前到了府上,虽并未说何事,但再三叮嘱,让你务必在府上等候,因此,老爷才派我来找你”,护院连忙说到。
“得,真是运气不好,上次也没看成,这次又看不成”,王仕都无奈的站起身。
“走了走了,必然有要紧的事,可不能让知县大人等我们,况且这戏院跑不了,后面抽空再来看便是”,王禾说完,便拉着王仕都向家的方向跑去。
……
待王仕都姐弟前脚刚到家,董县令一行人后脚便到了。
只见董县令正热情的与身旁之人交谈,面露恭敬之色。两人身后跟着不少护卫与仆人。
王山年见状快步的迎了上去,躬身行礼,“见过董县令,不知这位大人是?”
“这位可是大内御前总管,陛下的随身太监蒲公公”,董县令连忙说到。
王山年一愣,连忙笑着说到,“贵客贵客,两位快快请进!来人,快上好茶!”
“不急,这位便是王小公子的父亲吧?”蒲公公站在垂花门,并未进去。
“正是草民,不知公公有何吩咐?”王山年作揖道。
“王相公再等一会可就不是草民啰,快去唤王小公子和其他人都过来吧,陛下有圣旨”,蒲公公继续说到。
王山年一听是圣旨,震惊当场,尔后狂喜,心中猜到可能是陛下因文斗之事有所嘉奖,于是立马叫来王仕都及一干众人。
当王仕都刚到内院时,便看见一年老太监冲着他直笑,虽然礼貌性的回了一礼,但心中直犯嘀咕。
“王小公子,请上前吧,陛下有圣旨给你”,蒲公公说到,脸上泛起了笑容。
“给我的?” 王仕都眉毛一挑。
“没听见蒲公公说的么,赶紧跪下接旨!”王山年急道,恨不得一脚踹到王仕都屁股上。
“确实是给你的,向前来吧”,蒲公公倒是笑着点点头,拿出圣旨,再次耐心的说到。
王仕都闻言,只能恭敬的走到首位,跪了下去。其他人均是整齐的跪在其身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蜀府潼县泰安镇王仕都,年少有才,谦虚有礼……着即封为潼安县男,赏良田三千亩,金三千两,书一千卷,……,钦此!”蒲公公认真的读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