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大明:陛下您歇着吧 > 闲聊一下——大明的军队和武官

闲聊一下——大明的军队和武官(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重生后扒了渣夫将军表兄的马甲 这个主角脑子有问题 逆天重生之我要当皇后 这个家伙很臭美 提瓦特剑仙日常 putong 撕下伪装,投降吧! 少帅求放过,我只想当个末世小透 云深处的那片海 火影世界的宝可梦大师

“历史老读者,直接跳过不影响”

大明最精锐的军队,不是边镇。而是京师京营、南京京营。

京营是大明的叫法,最恰当的叫法应该是国防军,大明主力部队。

京师京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五军营,由大明各行省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野战军,不同时期人数不等,大概十万出头。

三千营,最初是塞外降丁三千蒙古骑兵组成,这就是他的名字由来。嘉靖年间发展到约七万人后改名神枢营,全骑兵部队。

神机营,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法理上归皇帝直接指挥,平时由勋贵代管,比另外两营地位高一点)。营专习神枪、神炮,正式编制就是六千人左右。后来又加入 5000 骑兵,称五千下营。

南京京营,主要负责在大、小教场操练南京诸卫所轮班官军,同时操练的有南京神机营。直属池河营于江北,专城守、护陵寝。振武营,选南京各营锐卒及淮安府、扬州府丁壮者充任。

两个京营的兵马大明前期一直是流动的,各省都司派精兵轮驻,虽然一直没有废除,但为了减少钱粮,中后期越来越少,间隔时间越来越长,到天启、崇祯,干脆没有了。

——————

我们现在看明末的战斗,都是边镇有强大的作战能力,两个京营是垃圾。

这是因为我们‘已知结果’,先入为主。

在大明皇帝、百姓、百官,甚至边镇的卫所眼里,京营都是当时最强大的武力。

边镇的卫所,世代都是军籍,是民兵、边防。

有相对高的战斗力,是他们经常面对骑兵袭击,更敢拼命。

而且,明代的军制,不是死的。

中后期边镇的进攻性战斗,并不是卫所在主导。——这个很重要。

大明的军事制度,从正统年间开始,是两种并行,一个卫所制,一个营哨制。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世袭的军户,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卫所兵的职能在于“种地、守备、辅兵”,若外调大战,得补钱粮,重新抽调整训才可以。

营哨制,也就是募兵制,和卫所军不同,募兵不世袭,虽然为兵,但隶属于民籍(这点很重要)。

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募兵的粮食补给,军饷完全来自朝廷直接支出,不是来自屯田所获,而且饷银也比卫所军和民壮要高。

募兵的骑兵、步兵、车兵,拥有正式的编制——营哨制。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

这样卫所军和营哨军的分工就明确了。

卫所军主要负责驻守,治安,屯田,而营哨军则主要负责机动作战。

因此,卫所军成了正兵(正式军籍,不是主力的意思),而营哨则是机动的奇兵(战兵)。

到了万历时期,为了契合这种分工,卫所军若想参战,则必须(划重点)编入营哨建制。

编入营哨的卫所军官,也要遵守营哨的编制,因此明朝中后期的主要作战部队都是营哨军。

京师京营、南京京营,法理上全是营哨军。因此,他们很烂,但他们饷银依旧很高。

注意,京师有卫所兵,叫京卫指挥使司,他们平时和京营驻地挨着,有的还在一起,但职权、编制与其他卫所一样。顶多是皇帝眼皮子底下,好过一点。

……

说明白了吧?

平时看电视剧、电影,可能大家有个疑惑,为什么每个边镇,说起来十几万、二十万的军士。

皇帝问,“可战之兵多少?”

答,“一万”。

这就是在说营哨军,也可以说是战斗部队。

卫所军要参战,必须派饷、加练,这就是朝廷额外的军费开支。

明末辽东消耗了全国的营哨军,还要不停加练,不停加饷,他们,并不是辽东镇的兵,是全国抽调过去的,只不过属于当时当地的主官指挥。

一句话,辽东巡抚、总兵,在指挥全国战兵战斗。当时每个省、都司府都有摊派。除了九边和北部省份,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川,都有大量战兵到辽东战死。

耗完了,又加练辽民,又耗完了,所以大明完了。以前老误解,为什么辽东战败,大明朝如此不堪一击,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大明朝的可战之兵没有了。

……

大明朝为什么要把最精锐的部队放到京师?

这很好理解,因为是封建社会,皇帝为尊。

所以勋贵才是京营的主将,都是信得过的人嘛!

——————

五军都督府怎么分工?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公、侯、伯署府事,同知、佥事参赞军事。

中军都督府:管辖南直隶、河南都司、中都留守司(临濠府设为中都,下辖8卫1所);

左军都督府:管辖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

右军都督府:管辖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

前军都督府:管辖湖广都司、兴都留守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广东都司、江西都司;

后军都督府:管辖北直隶、大宁都司(别名,北平行都司,后废弃)、万全都司(就是宣府)、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就是大同)。

——————

大明朝武官的品阶~

这个得说明一下,天天看历史小说的可能理解。

但不知道的人更多,什么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等等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凡是这类动词的武官,统统是“作战部队”的称号。它代表职责,不表示官位。

称号不是品阶,就像司令,县保安团也是司令,全国也是司令。

大明每个省的军区衙门叫‘都司’(都指挥使司),主管军政,三司之一(另外两个是主官民政的布政使、主官司法的按察使)。

都司的主官叫都指挥使,都有总兵称号,意思是总领所属兵马。

总兵的品阶高低,五花八门。

如果不是正在打仗的部队,或者不是前线部队,平时只有正式官职,是没有上面那些称号的。

但是‘打仗’的部队太多了,有些朝廷还不收回,就造成了一种假象,误以为那是品阶。

总兵、副将好理解。

参将,参谋、参与的意思,不是动动嘴的意思。每个武将首先有自己的直属兵马,如果一支部队有个人赋予参将称号,代表他可以提供意见、辅助大战,胜败都有责任,他的直属兵马,一般是所属总兵范围内相对重要的力量,对大局有影响。若没有,就很光杆了,照顾好自己就可以。

游击,是防区内游动出击,意思是直属兵马可以在防区内灵活作战。一般都是猛人。

守备,表示你的直属兵马负责某一片的防御。

既然是称号,就可以赋予很多人。

比如作战部队分路出击的时候,每一路都有上面的这些称号。

不管带多少人,一路的总指挥,都是‘总兵’。

这个总兵在品阶上与都司府的都指挥使,天差地别。

大明武官的正式品阶,是这么分的。

百户(正六品)、副千户(从五品)、正千户(正五品)、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卫指挥同知(从三品)、卫指挥使(正三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使(正二品)。

这是地方武官的品阶,再往上,就是五军都督府。剩下的什么镇抚、经历、知事、断事,都是后勤属官。

都督佥事(正二品)、都督同知(从一品)、左右都督(这是两个职位,左为尊,正一品)。

到此,武官到头了,再立大功,就是伯侯公爵,明朝没有子男两爵。

这些官名,才是武将的正式品阶,有官才有品。

前面的那些称号,任何一个区域性的武将都可以获得。

比如,辽东大战前期,四路总兵、十路总兵,这些总兵实际品阶只是卫指挥使,或者都指挥同知。

再比如,每个实职都指挥使(省区主官、一镇主官),都会加衔,加都督同知或都督佥事,这是品阶,类似现在的中将。表示朝廷对他的支持,拔高品阶,容易指挥。

明朝的武将官名实在模糊,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一字之差,品阶和实职差了十倍远。一个都司的都指挥使下面,有很多卫指挥使,一卫,正式编制就是5600人。

——————

扯了一堆,不如再扯扯。

明朝的巡抚,不是按省分的(以前我很困惑)。

比如,南直隶有应天巡抚、凤阳巡抚。北直隶有顺天巡抚、保定巡抚。山西有山西巡抚、大同巡抚。山东有山东巡抚、登莱巡抚。

巡抚可以节制三司,但不主管三司。都司府的上级是五军都督府,布政使的上级是朝廷六部,按察使直属于都察院。

这其中,布政使、按察使,大部分地盘比巡抚大。

若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惯性,巡抚节制三司、三司管地方,明朝没有一个省份能从地理上明明白白划分清楚。

巡抚,不是地方官,他是京官,属于都察院,是钦差身份,没有固定品阶。

巡抚出镇地方,一般正职是左、右副都御史,然后加衔,加六部某个侍郎。

若正职是左、右都御史或加衔六部尚书(一般兵部、户部、吏部),表示他有很大的麻烦,都是去做大事了。

像巡抚、总督、经略、总理(大明有总理,而且大多是战区武将,不要喷),动词类的官职,均是皇命钦差。

—————

有机会再扯,呵呵,真是扯了一堆,欢迎讨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万人迷猫猫在虐文为所欲为 佐久早才不是洁癖! [崩铁]抓捕星期日反被他听见心声 在反派出生前(快穿) 压制[GB] 清穿皇长子,但只想破案 狗狗能成为废土霸主吗? 暴富从继承百亿开始 我是年代文美强惨男主的亲妈 无意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