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一晃就过了,静芬坐在阁楼里看着这座桂公府,她多希望可以留下来陪着阿玛和额娘,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她要把这座府邸的未来先安排好。
“皇后娘娘,福晋在楼下。”容儿向静芬通报福晋来了。
她深深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嗯,扶我下去吧。”
……
还没有见到福晋的人,就听到了她狂躁的声音。
“喜子,喜子,大事不好了!”福晋心急地在楼下转来转去。
“额娘,什么事啊?”静芬扶着福晋地坐在小圆桌前。现在的福晋化着她教嬷嬷的妆容,比之前回家看到的样貌好几百倍了,衣服也改了颜色,由黑色改为彩色,现在穿着墨绿色的便服,整个人神清气爽,从60岁跳回30岁了。
看着慢悠悠的静芬,福晋真的像热窝上的蚂蚁。“我跟你说啊,外面忽然有个传闻,说你不适合做皇后,而且还长得太丑了,还把丑的模样说得还详细。现在不要说听的人觉得害怕,就是小孩童都听了睡不着。”
“哦?我的样貌怎么会在民间讨论的?”静芬上辈子大婚后就没有出宫,而且大婚前基本上都在闺房里度过,还少出去聚会或者参加活动。她之前根本不知道民间的传闻,难怪后世那么多野史记载。
“哎呀!这……我也不知道啊,一听到就着急着和你说了。”福晋一心急就忘记了深究。
其实她是故意问福晋的,什么人做这种不堪的事她已经知道了,除了那个人根本都没人对她后位的憎恨。
“行了,额娘,我去处理吧。”
“但是,这件事不处理不会对你有影响吗?”福晋紧张地看着静芬,她怕女儿为了这些流言蜚语觉得自卑。
静芬安慰着福晋,“额娘小事而已,无足挂齿。”
福晋还想说,但是想起女儿今天就回宫了,这些流言蜚语根本飞不进紫禁城,就安心了。
“好了,额娘,你就好好地看着三妹妹,帮她选个好的店面和掌柜吧。还有爹爹的事业也要靠你呢。”静芬看福晋纠结着,就岔开话题让她不要想着自己的事。
福晋一听到静芬说桂公,老脸一红,忙低着头点头。
因为福晋皮肤比较黑,而且静芬也没有多加留意,就错过了这一幕。
和他们都交待了事情之后静芬就启程回宫里,福晋还偷偷地掉了两次泪,桂公在她身边安慰着她。
……
回到宫里,静芬第一时间去储秀宫向皇太后请安。
“请皇爸爸安。”今天的静芬穿着浅绿色的旗服,头上简单的绒花旗头,耳朵带着小的珍珠耳环,和现在春天的气息很相近,有着如沐春风的感觉。
“嗯嗯,不错不错。”对着自家侄女的装扮很满意。
“皇后,你还记得哀家吩咐你的事吗?”皇太后语气变得冷下来。
静芬想起自己入宫的目的,皇太后特别吩咐她要得到皇上的独宠,希望她监视皇上的一举一动。但这是她最不情愿做的事,无论是上辈子还是现在。
皇太后看她没有说话,就提醒她:“难道你忘记了答应哀家的事?”
“没有,皇爸爸。”静芬大脑在飞速运转,上辈子她没有完成任务,比皇太后嫌弃和漠视。
“没有?那为什么那么久都没有行动!”皇太后逼问道。
她继续说道,“你现在是好看了,那就不要答应了哀家的事做不到啊!你知道我一生爱美的,答应哀家会给最近的新玩意就第一时间给我,但是现在我还没有收到啊!”皇太后很生气。
静芬听了一额头黑线,原来在说这个任务。
“回皇爸爸的话,臣妾谨遵皇太后教诲。”她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其实你和皇上的事我觉得顺其自然吧,你都在用心地整理自己,哀家已经看出来了,你要和皇上好好相处。”皇太后知道静芬刚刚在想什么,这是她的过人之处,看人看事都准。
“是的,皇爸爸。”
“还有事吗?没事就退下吧。”皇太后已经乏了。
“皇爸爸,臣妾觉得现在御花园百花齐放,应该让宫外的官夫人可以带着小姐们入宫一起赏花,做一个百花宴,特别是迟一点准备入宫的他他拉氏两姐妹熟悉一下宫内。”静芬马上说出的目的。
皇太后看着窗外的景色,觉得的确是一个赏花的好时候。
“嗯,皇后你去处理吧……”皇太后把这件事交给静芬安排。
“是!皇爸爸!臣妾定不负皇爸爸的信任。”
“退下吧。”皇太后说道。
“是!”静芬退出储秀宫门外容儿才上前扶着她。
……
静芬在回到钟粹宫,吩咐容儿百花宴的安排。
“皇后娘娘,为什么要办一场百花宴啊?”容儿秀英秀兰她们不明白百花宴的目的。
静芬望了望窗外的景色,“你们不觉得春天的花很好看吗?”
她们三人当然明白好看,但是有必要由她牵头办吗,她们不明白皇后的个中道理。
……
皇上这边听说皇后回来宫里,他有点想去看看皇后,和她一起晚膳。特别是上次的话题十分投缘。但是又怕自己的突然出现会引起皇太后的注意,而让皇后觉得不适。
“唉……这紫禁城太压抑了……”
……
皇上压抑,静芬这边则继续上次的研究护手霜,她要赶在百花宴之前提供给皇太后。因为材料有限,她只可以制作简单的配方。用的材料分别是白糖、白醋还有蜂蜜。
首先是一勺蜂蜜,蜂蜜具有滋养皮肤的功效。
再到一勺白醋,白醋有软化角质和淡化色素的作用。
最后再加入一勺白糖,白糖则有磨砂、去死皮,同时还美白皮肤。
将它们搅拌均匀,就是简单的护手霜了。
将它涂抹在手上之后,揉搓大概现代的一分钟左右,手就会变得滋润许多。
容儿秀英秀兰她们试过,觉得非常好,都赞叹皇后娘娘见多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