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天行就发现在自己饭店不足一百米处竟然是个公园,还是一个很大的公园,公园的名字叫中山公园,里面人来人往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下棋的、打麻将的、打扑克的、玩鞭子的、打陀螺的、跳舞的、唱歌的应有尽有。
最中间有片挺大的空地,现在正有一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在唱歌。
旁边有锣有鼓有唢呐,还放了一个大录音机,唱歌的手里拿着麦克风,倒是弄的有模有样。
李天行站在旁边看了一会,脑海里勾勒出了这些老头老太太站在他卖蝲蛄的地方载歌载舞吸引人买蝲蛄的情景,想了一下摇了摇脑袋,这个场景实在是有点辣眼睛,这和20年后饭店开业找一群大爷大妈敲锣打鼓区别不大,估计造不成什么太好的效果。
如果说一个重生过来的人到1985年搞了一个老年乐队促销,李天行自己都觉得有点丢重生人的脸。
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想弄个摇滚乐队来宣传卖蝲蛄,比如说黑豹乐队往那一站,随着隆隆的音乐声,让窦唯在那里充满激情的唱着歌。
“人潮人海中,有你我有蝲蛄,相遇相识相互琢磨,人潮人海中,是你是我,大家一起喝着蝲蛄豆腐,不必过分多说!”
是不是感觉特魔性?
是不是让人感觉特别嗨!
如果是你会不会掏钱买几斤蝲蛄回家做蝲蛄豆腐吃呢?
可惜黑豹乐队后年才成立,距离现在还有两年,而窦唯成为主唱更是大后年的事情,现在的窦唯还是一个高中生,在学精神病护理专科专业呢!
再说想一想乐一乐还可以,要是真要弄个摇滚乐队高唱卖蝲蛄,会不会把大爷大妈们的心脏病唱犯了?那可就是罪过了。
不过中山公园中间这个地,真是不错,肯定要利用一下给自己的卖蝲蛄打打广告,那具体弄什么好呢?
最好是大家爱听,喜闻乐见,还能聚人气。
李天行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无意识的在中山公园里面溜达着。
当李天行走到了中山公园的西北角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有个老太太咿呀咿呀的在唱。
“马前我把苍天问,崔氏大错怎铸成。我本富家千金女,不该下嫁到蓬门!”
李天行猛的一拍脑袋,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东北民间艺术什么最出名,老百姓最爱看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二人转。
二人转在东北由来已久,俗称蹦蹦、棒棒戏、小秧歌等,是一种歌舞性、说唱性和戏曲性兼有的地方传统艺术。它是在东北大秧歌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吸收莲花落、什不闲的演唱内容和唱腔而形成。
在东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要是大火那就要等到2000年左右小品王在华夏春晚上大红大紫成立刘老根大舞台以后了。
老太太唱的就是二人转的经典曲目《马前泼水》。
既然老太太是二人转爱好者,又是在省城这个地,李天行想找的地方老太太八成知道。
李天行等了几分钟,等老太太唱累了休息的时候,李天行凑了过去,带着笑向老太太打听了一下。
结果李天行发现自己的判断很准确,老太太给了自己准确的答案,李天行满意的转身离开了公园,按照老太太的叮嘱坐上了4路公交车,坐了4站地,下车之后他就到了目的地。
一排繁密的绿树之后是一栋二层楼,楼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吉省民间艺术团。
没错,这里就是吉省二人转的大本营,也就是李天行此行的目的地。
还没进楼一股咿咿呀呀的声音隐隐从里面传出。
“我闷坐绣楼眼望京城,思想起二哥哥张相公。二哥他进京赶考一去六年整,人没回来信也没通。莫非说二哥你得中招为驸马,你有了新情忘了旧情……”
李天行情不自禁的按着这个曲子打着拍子。
好久没听到这个了,这是二人转最著名的曲目之一的《回杯记》。
可惜这唱功一听就不是韩老师亲自唱的,听着差了那么点意思。
李天行走进了大堂,大堂空间宽敞,人群错落。
西南角的舞台上,几个小孩正在很认真练二人转的基本功转手绢,十几岁的孩子把手绢转的像风车一样。
东南角的舞台上,则是有几个人在努力练二人转下腰和劈叉,还有一个人则是在练蹲着走路,看的出来他们练的时间不短了,头上都是汗水。
正对面的台子上则是一男一女正在唱《回杯记》。
底下一群人在认真的听着。
李天行看到这一幕点了点头。
看的出来吉省民间艺术团虽然是1980年创立的,才一共创立不到5年时间,但是团里的风气很好,大家都很积极努力的提高着自己的水平,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团体。
“同志,你找谁?”
看到了李天行进来,站门口的一个大爷走了过来问道。
“我想问一下咱团接演出找谁?”
“这个得找韩团长!”
大爷指了指不远处戏台下坐在最旁边正在听《回杯记》的中年人。
大爷说到这喊道:
“韩团长,有人找!”
坐着的中年人回过了头来,这个人长的白白净净的,看着有几分儒雅。
李天行一眼就认出来了,不远处的那个男人就是韩老师韩志平。
李天行忽的想起来了,这个时候韩志平就已经是团长了,
如果说2000年之后,全国人民一提到二人转演员都知道小品王的话,那么在八十年代整个东三省最出名的二人转演员那就是眼前这位-韩志平。
他就是八十年代东北二人转届的“天皇巨星”。
韩志平这个人颇为传奇,是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先是出身于一个县的剧团,后来在一次参加全国文艺调演中获奖而一举成名,79年调入省城,80年成立了眼前的这个吉省民间艺术团。
重生前李天行特别爱看二人转,九十年代李天行进入省城发展后就认识了眼前的这个男人,听过几次韩老师唱二人转,唱的确实就是好,每次听完都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那个时候李天行的生意比较忙,一年也抽不出几次去听韩志平唱二人转。
等到2002年之后李天行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了,有点闲暇时间的时候,韩志平就已经退居二线,成了吉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主席,基本不上台了,所以李天行还真没听过几回韩志平老师亲自唱二人转,想不到重生后遇到了对面这个比较年轻的韩志平,看来这次自己可以饱饱耳福了。
韩志平端着他的搪瓷缸子一脸疑惑的走了过来。
韩志平的记性特别好,他可以很肯定的说对面的这个年轻人他没见过。
李天行很热情的向韩志平说道。
“韩老师,你好,我叫李天行,我特别爱看您演的二人转,是您的忠实的粉丝!”
“谢谢,请问你这是找我有什么事吗?”
对韩志平来说,时不时的也有一些他的粉丝从全国四面八方过来看他一眼,倒也是习以为常,不过眼前的这个男人有点过于年轻了。
“韩老师,我想请咱剧团的人唱几天二人转!”
韩志平端着搪瓷缸子喝了一口水,原来如此,难怪这小伙子这么年轻,原来是派来出差的。
“小伙子,你是什么单位的?”
这个年月在东北找人唱二人转的基本不是政府就是工厂,特别是那些油田或者兵工厂特别喜欢干这个事,钱多人闲特别喜欢找个剧团去演出。
“我不是单位派来的,是我个人想要找你们剧团去演出!”
韩志平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看上去也就二十岁出头,竟然要请他们去唱二人转,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小伙子,你知道请我们去唱一天需要多少钱吗?”
“不知道啊,这不过来问问吗?”
“我们团现在过去演一天需要300块钱,你觉得你能掏的起?行了,不开玩笑了,我们还要排练,我去忙了!”
说到这韩志平摇了摇头,端着搪瓷缸子转身就要回戏台下继续看戏,台上的这几个是他重点栽培的弟子,以后还指望着他们把吉省民间艺术团发扬光大呢!
“韩老师留步!”
韩志平回头看了一眼李天行。
“小伙子,你还有什么事?”
话语中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悦,虽然他脾气好,但是这不是你可以过来拿他开心的理由,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看着文质彬彬的,怎么还没事赖上他了呢?难道还让我降价过去给你唱不成?
李天行一看韩志平的神色,就知道韩志平误解了,李天行笑了一下,直接把自己随身的包打开,从里头拿出了两捆大团结,拿手拍了拍
笑着说道:
“韩老师,这是2000块钱!”
韩志平瞳孔一缩,他是真没想到李天行竟然能随随便便就拿出2000块钱来,在这个年代在东北随便能拿出2000块钱的人那绝对是有钱人了。
“行啊小伙子,没想到你还真有钱,说吧,需要我们去哪演,我看看那段时间我们有没有其他安排!”
“我希望你们从今天晚上就开始演,地点是省城的中山公园中间那块空地上,从今天算我只需要你们演6天,剩下的200块钱是我多给的!”
韩志平一听,眉头一挑,6天挣2000块钱那可是高价了,幸好他们最近还真没什么演出安排。
“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直接出高价肯定不是单纯的演这么简单。
“我有一个要求,需要你们帮我打打广告!”
“打广告?”
“对,我是卖蝲蛄的,现在有一大批蝲蛄需要销售出去,我需要你们帮我卖蝲蛄,当然对你们来说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发发传单还有开场之前帮我讲两句宣传一下!”
说完李天行就静静的看着韩志平,等待他的反应,对于韩志平能不能去帮他做广告,李天行其实心里也没底,要是韩志平不去那他可能就得找些不太出名的二人转演员去了,那效果肯定要打折扣了。
韩志平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唱二人转的帮一个卖蝲蛄的打广告卖蝲蛄,听起来就很有辱斯文,他好歹也跟人民艺术家搭点边,这也太扯了,他很想对李天行说我不是五斗米折腰的人,让我在台上宣传你们的蝲蛄想都别想!
不过当韩志平看到李天行手里的那两捆大团结的时候,他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的二人转可不像二十年之后混的那么好,眼看着这就要过中秋节了,团里穷的很,都没钱给大家发福利,这笔钱如果进账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现在的韩志平还不是后世那个不走穴、捞金的老艺术家,人总得吃饭,从80年他带头成立了这个吉省民间艺术团之后,他作为团长,人吃马喂的都得要钱啊,他得找来钱大家才能好好的干下去。
这个时候东北还都很贫穷,可接的演出很少,吉省民间艺术团长期处于窘迫的境地,下乡演出,老百姓确实很捧场,十里八乡的都会来看二人转,但是那是只有人气没有钱啊,你能指望现在穷的叮当响的农民拿出多少钱来给他们?
现在的韩志平为了吉省民间艺术团能活下去也是绞尽了脑汁,看到李天行的这两捆大团结他怎么能不心动呢?
所以韩志平子在思想斗争了半天之后,最后很纠结的咬了咬牙说道:
“行,我们去唱!”
李天行微微一笑,“天皇巨星”顺利搞定,这次打广告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