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王一前方两百米左右位置,双手握登山杖,头戴防晒巾。
正一步一步艰难而上,这条小道并没有修整过。
沙坑随时随意散落在各处,稍不留心就会脚下不稳,三人将自己的身体使劲压低。以免发生意外。
每一步前行都将登山杖深深钉入沙土中,最大程度保证脚下不会滑。
王一看着前方的三人摇摇头。
王一可不是三人那种爱好者,选择这条道只是为了安静,再说这样的道路在修者眼中根本与行走在平地上并无两样。
前方三人估计是体力消耗过度,找了块稍显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休息。
三人坐下看向来时的方向,刚好能看见王一。
王一这个时候还未动,在看着小路边一条小溪,潺潺流淌的溪水清可见底。
时间流逝,溪水早已将覆盖在石头上的泥土冲刷一净,可以见到流水下全是石头形成。
经过长时间的冲刷,早已经光滑如玉。
这就跟修道是一样的,每一个境界都需要用心去磨练去洗刷,才能打磨成精品。
王一反倒不急了,之前一直在心急怎么能寻到嗜骨妖草,明显是心境上的不足。
此刻看到潺潺流淌的溪水,心不再躁动,犹如空灵飘渺,似有大感悟。
看了一会王一动了,行走在湿滑的泥土路面,不规则的乱石同样阻挡不住他的脚步。
双手并且抓拉任何东西,随意摆放,脚下一步一幻灭,连脚印都未留下。
王一只顾自己前行,并未注意到前方的三人早已停下。
这时的三人不约而同地停下喝水的动作,水杯举在半空都未来得及放下,瞪大眼睛,嘴巴张大老大,能塞进去一整个鸡蛋。
他们看见王一就这么平稳走在路上,脚下连个深坑都未踩出,别说深坑,脚印要是不认真仔细去看,也会看不见。
这可是陡坡,接近七十度的陡坡,王一就这么直挺挺地行走在上面,步伐虽不快,但只要有眼睛都能看出王一到底有多轻松。
三人可是费了大力才侥幸到了现在休息的地方,陡坡不重要,难的是这个地方路面湿滑,只要一粗心,保准就会滑倒,从而跟一个滚地葫芦般直接就下山了!
三人算了时间,王一照这速度,也就一两分钟的事,就能到现在休息的地方。
“小兄弟,你这是怎么练出来的,那是哪家登山俱乐部的?”
其中一人见王一到了近前,露出笑容搭讪道。
“哪家都不是,农村来的,经常走这样的山路,习惯了”
王一不想跟几人多说些什么,只想看看如今自己到底比以前强了多少。
说话间又走出了十几米。
到了一个转角处,王一脚下生风,步伐加快,速度比起短跑冠军快上几倍都不止。
由于速度过快,身影变得忽明忽暗,不可捕捉。
“嗯,要是跟赤火战斗的时候有这样的速度,那赤火根本就接不下自己一个照面!”
王一边走边嘀咕,这还不是极限,王一将功法运转至极限,将力量汇聚于脚下,再次发力。
整个人就跟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
小灵山本来就不高。
王一几个幻灭就已经到了山顶,周围的人根本没注意到什么时候多出一人。
蓝灵灵姐妹两人由于坐缆车还要再山巅之下一处地方下缆车,才能上山,所以还没到山顶。
王一就四处转转,看看有什么好玩了,既然来了就不能浪费时间。
王一专挑一些没人的地方行走,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自己速度虽然快,但还未达到欺骗肉眼的地步。
只有淬体境整个境界完成,才能将极速发挥出来,那种时候极速一旦动作,可视周围人为无物,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视线反应范围。
不过也只是针对凡人而言,要是同为修者,也只是平等而已。
穿过茂密植被,一处隐蔽的地方,这里没有几个游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人在四处观看,不知道是特意到这里游玩,还是无意间走到这里。
因为这里有一陈旧的庙宇。
这是小灵山宏济寺,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就成了眼前这破破烂烂的样子。
新的宏济寺早已经修建在离这座古庙一里地左右的位置去了。
但这里并未被人拆出,一直就这么在风雨中屹立着。
由于年久失修,所以随时都有可能会轰然倒塌,并无人进去参观。
王一走到庙门前,看了看里面,决定进去看看这属于历史的庙宇。
院中早已杂草丛生,青石铺就的地面,缝隙间各种植物争相破土而出。
生命的力量无所不在,春风春雨春万物。
王一每一步都准确踩踏在青石板上,并未踩到这抹绿色。
走过院子,到了寺庙宝殿,门匾早已经腐朽,上面的字早就消逝在时间岁月中,不可考证到底书写着什么。
也许是某位名家的题字,也许仅仅是这间佛厅的名字。
王一伸手触摸斑驳陆离的大门,轻轻一推。嘎吱!刺耳但不难闻的声音连续发出,终于可以容得下一人进入。
佛厅中,一尊高大的佛陀像盘坐在上,手拿佛陀结子,给人庄严的感觉。
与周围的斑驳相比,佛陀雕像完整无缺,虽不像新的一样光彩照人,但却更有厚重感。
王一并不亵渎,盘腿坐在已经破烂不堪的蒲团上,不知道什么材质制作而成的蒲团,闭上双眼,想要去感受那传说中的佛家力量。
修者与佛陀虽说是各安其分,但王一相信殊途同归,终究是有相通的地方。
从古至今,虽然文明的交替,使得现代文明替代了神话上古。
但王一从来都不相信那些只是单单神话那么简单。有因必有果,既然人死能化鬼,人死能轮回,虽早也不是那个他,却从未真正消逝过。
又有谁知道到底神话存不存在。
佛陀最重要的菩提悟道,一直是大智慧的代表,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这是一种神迹。
没有释迦牟尼的悟道,就没有今天广传世间的佛陀文化,王一盘坐于此,希冀能感悟些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王一一动不动,如老僧入定,像是进入了某种状态,道不明说不清,似有听见佛陀禅唱。
每一句道音都如宏钟大吕,震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