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田福就驾着马车送田志上学去了,那天已经拜过师了,今天学堂也开学了,田志终于正式入学!
全家一起送到村口后就回来各忙各的了,最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先把家搬了,好腾出地方来以便随时可以拆房子。
看着大家都在忙,陶只只好似也插不上啥手,就去屋里取了十斤白面、五斤精米准备去杨大壮家一趟,不管怎样,人家也算想着自家给送了信,是要过去答谢一下的,正好把两家的关系也缓和一下。
陶只只按照记忆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屋子,站在外面却有些迟疑,实在是这茅屋太破了,都快赶上自己家那老宅了,这还能住人?是不是自己记错了?
正纠结呢,好像听到里面有说话声,陶只只就走了进去,想看看杨大壮一家是不是住这。
“你那天晚上送信送到了吗?”是一个男的声音。
“送到了,当家的,这次嫂子的态度可好了,你说是不是原谅我们了已经?”是杨大壮的媳妇赵氏的声音。
“那谁知道啊,原谅不原谅的终究是我们家欠了人家,他们家过的好了,我这心里还能舒服点。”又是那个男的声音,应该是杨大壮本人了。
偷听到人家说话,说的还正是自家的陶只只有些尴尬,之前自己一直拿他们当仇人,他们却一直对自己心怀内疚希望自己家过的好点,这淳朴的感情令陶只只无地自容,幸好今天自己来了,就当替以前的自己弥补一二吧。
“有人在吗?”陶只只高声喊道。
听到声音急忙走出来的赵氏一看竟然是陶只只来了,有些不知所措,愣了片刻才把人迎进了屋。
进了屋的陶只只才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简直不忍直视。
陶只只记得以前杨大壮家生活还算可以啊,怎么现在成这样了?
“嫂子,让您见笑了。”躺在床上的杨大壮苦笑着说。
“你家这是发生了什么事?”陶只只没忍住问出了口。
赵氏一听就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嫂子,大壮当年伤了根本,这些年一直卧病在床,无法劳作,我家就四亩良田,一家子嚼用都拿去换成药了,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赵氏哽咽着说。
“说这个干嘛!嫂子我家还过得去,别听她瞎说。”杨大壮出声呵斥道。
陶只只听完有些难以置信,她只记得后面营救夫君的村民中杨大壮最为拼命,当时听了没甚在意,自己夫君都是为救他伤的,他自然要拼命的!可竟没想到这杨大壮是真的豁出命去弥补了!他自己也因此长年卧病在床无法劳作,一家子过成如今这个样子!
陶只只恨了这一家子这么多年,没想到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大错!没想到他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陶只只一时间感慨万千,理不清自己当下的心情。
“过去的都过去了,咱们两家只说以后,不再提以前!”陶只只坚定的说道。
杨大壮夫妇听完都落泪了,背了这么久的包袱突然卸掉了,应该高兴的可这眼泪就是止不住,是在为苦命的自己而哭吧!
“我今天来是为了谢谢你家上次送信呢!”陶只只开口打破了这悲情的一幕,把自己带来的面和米递给了赵氏。
赵氏怎么都不肯收,杨大壮在床上也急的不行让陶只只赶紧拿走,最后陶只只发了火两人才不言语了,不情愿的收下了东西,满脸的难为情。
“对了,还有一事,我家最近不是要盖房吗?让你家两小子去做工你们舍得不?”陶只只终于想到了自己能做点什么。
“我家那两个,一个十四一个十二,嫂子您不嫌年纪小吗?”赵氏一听不敢相信又不舍的样子问道。
“小啥小,农家小子干活没问题,就怕您二位心疼舍不得。”陶只只笑着说道。
“那有啥舍不得的,做工至少还能吃饱饭。”赵氏没忍住说出了实话。
陶只只听的心酸不已,都快绷不住了。
“那就说定了,等开工让俩孩子就去,弟妹你有事没,大壮身边用一直留人不,这么多做工的,中午那顿饭我还发愁咋弄呢,你要是有空的话不如你把这做饭的活计揽了吧!”陶只只突然想起来自家盖房还缺一个做饭的人就开口道。
“我可以,大壮身边不用一直留人……”赵氏激动的都快说不出话了。
大壮也说着自己一个人可以照顾自己。
陶只只说完就赶紧离开了,实在是太压抑了,自己最见不得这样的场景,再待下去自己也要痛哭一场了。
陶只只回到家后缓了好久才缓过来,晚上给一家人说了说全家也都沉默不语,大家都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田志回来说赵伯听说了他们家要盖房,就帮忙找了一个专业的师傅,明天就会过来,陶只只听了总算有些高兴了,终于可以赶紧盖房啦!
果然第二天上午就有一辆马车停到了陶只只家门口,正是赵伯找来的师傅,还带了两个徒弟!
陶只只一家热情的接待了他们,把自己家打算如何盖房说了一遍,又把目前定的材料也说了。
听完诉求的大师傅开始专心工作起来,先画好了大致的房屋图纸,又和陶只只商议了许久,调整了好多次,终于达到了陶只只的要求又能实现才算是定稿。
又根据定稿的图纸拟出了需要用到的材料,没有定的需要尽快预定了,还细心推荐了几家自己的熟人,让田福直接去报他名号,还会有额外的优惠!
最后,忙完这一切大师傅才带着徒弟走了,等正式开工的时候再过来。
陶只只也终于放下心来,有专业人士把关,盖房一事应该不会出啥差错了,现在就差挑个吉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