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吗……谁给的多就换给谁,也别说我不近人情,谁让我现在穷呢!!”
【主播,就你现在凡尔赛的样子,怎么看怎么欠揍。】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想法!!】
【你在你的空间里,守着无穷的物产,你说这话不觉得亏心吗???】
【瞧你那躺着的舒服样,翘着个二郎腿,还“我现在穷呢!”,还呢?你是不是仗着我们逮不着你?】
【我的心脏被伤的千疮百孔!!】
【你们猜她要是在现代会怎么样?】
【不怎么样,也就被群殴的事。】
……
………
“嘿嘿嘿,”看着评论,苏然摇着躺椅,欠儿欠儿地笑道:“我现在就想送你们几个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也不等别人回话,就见苏然抬起右手,伸出食指,对着直播间勾了勾,“你过来呀!你过来呀!”
我去!!!
这是所有网友想说的话。
【吐血三升,我要去医院,先撤了。】
【不要跟傲娇说话,不然你的血压就得傲娇。】
【主播,你这么欠儿,你家蓝亿知道吗?】
【……】
【……】
………
知道啊,刚被他刺激,不得在你们这找点儿存在感?
苏然看了下时间,快11点了,再不回去,饺子就吃不成了,“好了,不跟你们侃了,我上午要吃饺子,现在荠菜不少,一会儿我也给你们定几袋儿面粉,本来不想用现代的东西,,不过,种的小麦还没好,就先凑合着吃吧。”
一边说,一边在淘宝上定些调料和面粉,“等下午工具到了,谁先去打一头野猪去,馋肉了,还有宰杀的,找个远点儿的地,别在这,味儿太冲了。”
关了直播,苏然把出来时拿的背筐拿来,先往里放了半背篓荠菜,又放了十几个鸡蛋和二十多个鸭蛋,上面再放荠菜,满满一背篓,看的苏然万分感慨:“不掏钱的东西……爽!!”
想想在现代,那野荠菜什么价,,便宜也得三四块,有的地方上十几块,可比鸡蛋鸭蛋还贵,就她这一背篓怎么都有三十多斤,一百多块呢!!
背上背篓,趁外面没人,赶快出了空间往回赶。
刚走到村口,苏然就见好几个人在大槐树下,叽叽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那几个人也看见苏然了,都跑来你一嘴他一句的问苏然:“然丫头,你们家的那个叫什么豆的,真的能收那么多吗?不会被那个游商给骗了吧?”
“还有红薯也能收那么多吗?咱这也不是多富裕的,别再一年白种,可就要了命了!”
“能收一千斤,我也愿意种,怎么都比五六百斤的玉米强,就怕你们被骗了,一点儿也不收就完蛋了。”
“我听树根婶子说,他们家可是能种多少种多少,你们是不是跟他们保证,种不出来会赔偿啊?要不然他家怎么把全家口粮都堵上了?”
苏然往上颠了颠背篓,看着这些人,心里五味杂陈。
她有这个能力,就想这两样高产东西快速在全国推广,能让天下百姓过的好点儿,最起码吃的饱点儿,就她三哥上学时,家里都还不敢吃饱呢!别看离京城不远,照样能让一个学子压死!
他们村因为离京城近,百姓对科举要更看重一些,基本上每家都有上学堂的,一家两个、三个的都有,所以第一批,就想让村里人先挣一波儿。
她能体会他们对土地的谨慎,试想这事搁他们家,苏父苏母敢不敢冒险,苏然还真不敢说。
但要她保证什么?没有,你爱种不种,还赔偿?惯的你。
苏然笑眯眯地说道:“其实这事也简单,我家也没种过,跟你们保证不了什么,你们要是害怕,那就先让别人种,好的话,八月份儿你们再种,万一不好,赔也是赔别人家的不是?”
说完头也不回的往家跑,留下几个面面相觑的人傻站在原地。
回到家,二嫂正在院里扶着小侄子学走路,苏李氏在厨房烧火。
苏二嫂见了,笑道:“小妹回来了?咦!这么多野菜,你往山里面跑了?”
苏李氏一听,忙从厨房出来,看见一筐的野菜,打了苏然一下,“我不是告诉过你,就在山外面,山外面,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苏然揉着被打的地方,笑嘻嘻地说道:“这就是外山坡上的,我不骗你,那个地方还没人去,所以野菜特别多,还有鸡蛋鸭蛋,在下面呢!”
把小侄子抱过来,“娘你快烧水,二嫂把荠菜收拾收拾,待会儿把荠菜过一下水,炒几个鸡蛋,咱吃素馅饺子吧?”
苏李氏一翻底下,果然有一堆蛋,“这么多?咋都让你碰上了?”
“你闺女我有福气啊,娘,你快别说了,快去做吧,要不然上午吃不到嘴里了。”
苏母戳了戳苏然的眉头,无奈地道:“你说你,到底像谁,我和你爹也不是那嘴馋的,怎么就偏赶上你这么个闺女?”
苏然一边逗着小侄子,一边回嘴:“当然像娘了,就我这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来,小嘴唇,简直跟娘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说不是亲生的都没人信,是不,嘟嘟?”
“嘟…嘟…”吐沫星子喷你姑我一脸。
厨房的苏母听了连连摇头,“你就贫吧你。”
苏二嫂摘着菜问苏然:“小妹,那个地方野菜还多不?要不下晌,让娘看着嘟嘟,我陪你一起去吧?多摘点儿,明个你们不是要去城里吗?正好带上,怎么也能卖几个钱。”
“不用,都不够我一个人挖的。”下午还有事呢,你去我啥也干不了了。
正说着呢,见大嫂从屋里出来,“大嫂,丫丫睡了?”
“睡了,闹腾了一上午,总算安静会儿了。”说着去拿盆洗了洗手,“娘,咱和三和面的吧?”
苏然一听,不等苏李氏说话,立马就反对上了:“好不容易吃一顿饺子,可千万别掺和其它的,咱就破费一次,吃顿好的吧?”
这里三和面,不像现代,掺也是掺好吃的,精细的。这里要加玉米面和高粱面,关键它粗糙,苏然可不想好不容易吃顿饺子,还吃的不顺嘴。
两个嫂子互相看了看,动了动嘴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