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方子辰早早就来了。
见方青宁家还未亮灯,便在大门外等了一会儿。
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方青宁与明卿屋里的灯,几乎是同时亮了起来。
紧接着两人同时走出门。
深秋的早晨,天气冷的不行,从屋里一出来,方青宁便瑟缩了一下肩膀,忙忙的去烧热水洗脸。
明卿却往门外看了一眼。
她注意到了,问他:“怎么了?”
明卿:“他来了。”
比说的时间要早一点,方青宁赶紧擦了一把手,去给子辰开门。
他们忙着梳洗,子辰已经把车子架好,开始把他们头天做好的锅贴,肉酱,还有酒都搬上去。
待方青宁他们收拾利索,外面马车也架好了。
子辰赶车,明卿和方青宁都坐在车后面。
上面放了满车的食物,因为有酒坛子,也不能走的太快,就慢悠悠的往石头镇的集市上去。
到达时,天色刚刚亮,集上已经聚着许多人。
热热闹闹,卖什么的都有,小贩们扯着嗓子,吆喝自己的手里的货物,招揽着来往经过的顾客。
方青宁才一到集边上,立刻就有人认出她来。
“这不是方姑娘嘛,可有一阵子没见你了,今儿车上都拉的什么好吃的,还有锅
贴吗,来几个吧?”
昨天锅贴做的多,方青宁便在集上,给老顾客散卖了一些,也算是回馈他们以前的照顾了。
不过她把东西买出去,都会告诉这些人,现在的锅贴,已经包给镇东边的黎家包子铺。
要是有谁没吃够,还想要的,可以去那儿拿。
这无形中,又把顾管往黎家夫妇那儿带了一些。
随后,去宁进才的面馆,把两大桶的肉酱汁给他们搬下来。
如今负责这边面馆的,是宁进才的小舅子,也就是卓氏的弟弟。
人倒是个老实的,听话办事,将酱汁称好收下,给方青宁数了钱,还顺便问了他姐夫姐姐在东陇县的事。
方青宁回他道:“都挺好的。”
从这里走后,才去镇东的黎家包子铺。
包子铺的生意,因为有方青宁的锅贴带动,比之前好了许多,现在铺子里还多请了一个人。
不过黎家夫妇好几天没接到锅贴了,也有些郁闷。
看到方青宁的马车一到,黎夫人陆氏赶紧出来迎接。
“方姑娘,可有一阵子没见你了,我跟你黎哥都着急了,打算去你家里看一看,偏偏又不知你家在那儿。”
方青宁笑着说:“没事,就是最近有点忙,来镇上少了。”
子辰
已经把几个竹篓全部搬下来,码在陆氏指定的地方。
方青宁也说:“不过今儿送的多,有五百个呢,能卖两三天,如今天气凉了,可以放得住了。”
陆氏忙着应了,手也没闲着,已经开始给方青宁数钱。
锅铁的热销程度,超出他们的想像。
如今方青宁不卖了,全镇的人都往他们这里来买,而且一次都买好几个,有的甚至买十几个之多。
所以五百个,其实也卖不了多久。
但陆氏并不催方青宁,这样断断续续的来,反而显的他们的摊位上更热闹。
看上去好像是少赚了一些钱,可方青宁之前说的对,一样东西,天天吃,可着量吃,是很容易吃腻的。
反而是像他们这样,隔三差五的有,而且还是不定时的,便牢牢勾住顾客的心。
他们早饭没东西吃,便要过来看看,碰碰运气,有了锅贴当然好,赶紧抢。
如果没有,也会在包子铺里买些东西,反正实惠,味道也不算太差。
双方把钱结清,方青宁对他们说:“这两天还会再送一次,再来可能隔的时间就久了一些,黎嫂子莫急哦!”
陆氏道:“只要是家里没什么事,忙点好,我们等着就是了。”
在街边道别时
,陆氏还给方青宁塞了一件衣服进去。
“这是我兄弟在山上打的野味,肉吃了,留了一张好皮,我看着不错,就给你做一件坎肩。以后入冬了,来来去去在外面跑,可冷了,穿着可以护着心不冷。”
方青宁还想推辞,却被陆氏按住手:“就是一点心意,你别嫌弃就好了。”
这样,她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只是这个皮坎肩,真的有些贵重了。
她与黎家夫妇其实没接触几次,而且自从给他家供锅贴之后,方青宁就开始开拓新的市场,送的次数也不多。
当然他们从锅铁上赚的钱也不多。
没想到人家却是这么感恩的,还特意送了她一件皮坎肩。
这让她有些小小的内疚,开始动脑想,以后还能给他们家供些什么,以增加收入。
悦来酒楼也简单,把酒搬下来,收了钱便好。
卖的卖完,接下来就是买的。
因为要入冬,要买的东西特别多,家里吃的用的穿的,棉花被子等。
今年家里还请了人帮忙养牲畜,更要多置办一些,发发福利,送些人情,会让人心更稳的。
方青宁想着,反正方怀安不在家,她也不常回来,全靠着刘氏在家里忙,大事小情,还要靠邻里间的帮
扶。
所以,她给喂牛羊的有五个人,每人一件棉衣,一双棉鞋。
双兰婶家时常过来帮忙,也给她扯了一块花布,外加一团新棉花。
还有里长方腾家里,大人没有,孩子们每人扯了一件棉衣的布料。
再有就是族中老人们。
都是帮过他们的,冬天到了多少还是有点心意的。
棉花什么的,本来就是虚的,支支篷篷放在车上,又有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竟然装了一大车,比他们来时的车还要满。
子辰不多话,反正方青宁要买,他就跟着拿,然后装上车。
乡村里出来的小伙子,对这些活计都是能手,把车子装的很漂亮。
明卿像个甩手掌柜,只跟着方青宁,什么活儿都不伸手,最多看子辰忙不过来的时候,帮着拿一两下。
三个人回到村里,才只到中午。
方青宁雷厉风行,立马叫刘氏过来,把车上的东西分了堆。
哪些是给雇的人的,哪些是给族老的,各放一处。
然后让她去叫人。
先叫的就是他们家请的这几个人。
也是村里的老把式,平时就住在牛圈里,一来可以夜里照看着,以防出什么问题,二来做起事来也方便。
这会儿被东家叫到正院,都不知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