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志远,也到了去京城试试科考的年龄了,希望可以考个好成绩。
志远去京城之前,我们给大儿子儿媳去了书信,安排志远住在那里,不用另外找住处了,方便很多。
这个孩子听话,上进,没有给家里添过麻烦,是个不错的孩子。他生母对他也是严加管教,他甚至比很多家族里的嫡子都优秀。龙家想要长久发展,家族兴旺,几个男孩都要担起责任,靠一个人两个人是不行的。
所以一直以来,我没有打压庶子庶女,我看的开,不想把一个府里搞的怨声载道,乌烟瘴气的,家和万事兴。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龙家子女不管嫡庶都很优秀,男孩长的帅气有才,女孩温柔可人,漂亮有气质。
尤其是董小琴的儿子,肖玲两个女孩也是中规中矩的,女孩子会的她们都会,我还让她们认识了很多字,对她们将来管家都是有好处的。我告诉她们,尽量不做妾,大女儿出嫁了,是正妻,二女儿我也要给她找个正妻的婆家。还好,她们哥哥都争气,所以想找个正妻的婆家,还是不太难的。
对于我做的这些,几个姨娘都非常感激,毕竟这辈子做妾,她们也是身不由己的,当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归宿。
我这个当家主母如果不去为她们张罗,她们想如意是很难的。
志远住在大哥家里,儿媳妇对这个小叔子还是挺照顾的,衣食住行都亲力亲为,一点都没有因为不是嫡子而怠慢他。我这个儿媳妇很有大家风范,是个能容人的当家主母。
他们的小家,让她打理的井井有条,我有言在先,龙家男儿不能纳妾,所以她也是很佩服我这个婆婆的。
在古代儿媳进门大多要受到婆婆的磋磨,像龙家媳妇,一进门就可以当家做主的太少了,能另立府邸的更少。
大儿子比他父亲有担当,从不沾花惹草,只一心为自己的前途努力,大儿媳妇替他管好家,他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两个人结婚后,一直过着琴瑟和鸣的日子,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日子和和美美的。做为母亲,看小一辈过的顺心如意,我们也是比较安心的,没有什么需要我们操心的。
我写信,告诉大儿媳,如果觉得无聊,家里可以在京城把罐头生意做起来,她可以学着打理。女人有点赚钱能力,可以活得更随心所欲一点,自由一点。
生意本身路子成熟了,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的。罐头生意,也有人模仿,但是味道没有我们家做的美味,有点东施效颦的意味。我也不怕他们模仿,毕竟口感,配方比例不好掌握,看起来容易,做出来的品质差的远。
我打算给罐头起名字,这样好分辨。想了很多天,最后觉得叫“尝果鲜”罐头,只要是龙家出去的罐头,玻璃容器上都贴有“尝果鲜”罐头,字样。以后别人如果用这个假冒伪劣,我们可以辨别真假后,去官府告,让假冒伪劣产品的出品人赔款。
相当于后世的品牌效应,大大的保护了我们家罐头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话题扯的有点远,志远在大哥家里住了2个月,到了科考的日子,大哥送考考场,把考试需要的一切物品给他准备的齐全的很。志远开开心心的进去了,要在里面住两天,考试结束才能回家。
老大,老二,那时候都是家里下人陪着一块过来的,我们也没有跟来,志远还有兄长引路,比起他们要少费点劲。科考准备,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是繁琐,比后世高考也不逊色。
两天后,志远从考场里出来了,回到大哥家里等放榜。
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第八名,还不错,比他大哥差一些,但是比二哥还好一点的。安安心心的等外派职务了,这个成绩留在京城可能性不大,看他分到哪里,龙家就在那里给他置办宅子,儿子们都得过得好好的。安居才能乐业,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好好的奔前程。
父母能为他们做的也不过这些了,他定下来后,董小琴是跟着他过,还是留在老家,都随他们母子。
最后,志远分到聊城了,是个风景如画的城市,还不错,是知府大人,比二哥高一级别,嘿嘿。其实他们都是有府邸的,老二,老三,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宅子住着有安全感。以后晋升了,换地方了,可以卖掉,有银子到哪里都能买到宅院。
不知道,我是不是受后世的影响,总觉得多买宅院是对的,人有住的地方,衣食住行中其他的要好办一点,住是最难解决的。
在聊城,我们看了好几处宅院,比较了一下,考虑再三,最后选择了一个三进三出的院子。对于志远来说,成家立业足够了,和他二哥的院子大小差不多。董小琴,还是在老家,偶尔来住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龙府里生活,这个也是古代女人嫁人后的常态,守着夫君,不管他对自己怎么样?
龙中天,对几个小妾一直还是不错的,虽然每个房里去的次数不多,但是一直都有去的。这样说来,也不算浪费别人的青春,她们过的也都算自在,至少比起其他大户人家的妾好太多了。
花小影没有儿女,她比起其他两个,要稍微差一点,没有儿女绕膝。肖玲,两个女儿都是俊俏佳人,还算不错。董小琴,温婉一些,有个儿子,儿子又上进,是小妾里最有盼头的。
我告诉董小琴,志远的婚事,她可以给志远掌眼,不过最好让志远自己选和心意的女子。一个人一辈子能和心悦的人白头到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其他的我觉得微不足道。
志远,一直也听董小琴的话,学识品性都是极好的,肯定也能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只要他们看好了,别人同意了,聘礼不是问题,我会一视同仁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