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数个月之前,全美冠军赛的时候,媒体就已经质疑过高文一轮了,但那是ncaa,现在来到宾厄姆顿挑战赛,相同的争议和质疑又重新上演,依旧是老三样,没有一点新鲜的东西,令人吐槽无力。
不过,对高文来说,真真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心如止水。
反正,高文早就习惯了,自己就是持续不断挑战对手的弱势一方,需要继续证明自己,这样也挺好,自己可以没有包袱地全力冲击对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高文双脚站在球场之上的时候,没有紧张也没有忐忑,只是带着昂扬斗志准备战斗——
毫无疑问,斯塔霍夫斯基是一位高手,至少对现阶段的高文来说是如此。
能够在温布尔登击败费德勒的球员,哪怕有运气成分、哪怕现在有伤病在身,也不可小觑,因为这本身就证明了斯塔霍夫斯基能够在职业赛场具备强强对抗、高压对抗的能力,在巡回赛拥有一席之地。
高文一直期待着能够对阵世界排名前一百的球员,检测一下自己的状态和实力,并且寻求突破机会,现在斯塔霍夫斯基就是这样的机会。
高文怎么可能不期待呢?
比起紧张来说,期待和雀跃让高文保持高度专注,以前因为太过期待而过于兴奋的错误,现在已经不会再出现了,整个大脑始终保持清醒,高速运转、全情投入,从热身开始,就已经进入比赛状态。
开场,依旧是试探阶段。
很快,高文就意识到“挑战赛级别职业球员”和“巡回赛级别职业球员”的本质区别——
力量吗?速度吗?身体素质吗?
全部都不是。
其实,客观来说,竞技体育确实非常非常需要天赋,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作为前提,即使“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拼搏再努力也希望渺茫,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竞技体育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却不同了。
在职业网球里,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球员,要么身体天赋、要么技巧天赋,总是有着自己的特长,不分轩轾,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力量或者速度就想要形成压制乃至于赢得胜利,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
除了极少数球员像克耶高斯一样拥有难以置信的天赋,其他球员能够达到世界前一百名阶段都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些决定比赛胜利走向的,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以及大脑。
在ncaa、挑战赛、青少年比赛里,球员们往往倾向于用身体打球,纯粹依靠本/能击球,将比赛延续下去。
但是,巡回赛比赛里,球员们的身体素质已经相差无几,那么就需要比拼战术层面、灵感层面以及心理层面了。
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在挑战赛里,球员可能只需要击打三拍、五拍,就已经能够压制住对手,形成制胜分或者制造对手失误;但是在巡回赛里,球员可能需要击打十拍、十五拍,又或者是在前三拍里进行更多目的性的布局和谋划,才有可能得分。
这,就是区别。
所以,单纯说力量和速度的话,ncaa、挑战赛的球员都已经具备了职业巡回赛的能力,没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巨大落差。
但是,挑战赛级别的赛事里,往往就可以看到球员全面发力,乒乒乓乓三拍五拍就已经干脆利落地结束一分;但巡回赛级别的赛事里,发力和控制、调整和变化却贯穿始终。
科基纳吉斯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全程发力,一直发力到没有力气为止,如果击垮对手,那就胜利了;但像高文一样咬牙顶住了冲击,那就局势逆转了。
当然,宾厄姆顿是挑战赛,并不是巡回赛。
但高文之所以感受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斯塔霍夫斯基具备了巡回赛的能力——
进攻和防守的质量,明显更上一层楼。
而且,不仅仅是像萨拉门托那样纯粹依靠脚步和跑动来防守,而是一种预判和引导,每一次击球和回球都能够感受到大脑的高速转动,为自己的防守争取优势,然后就能够将高质量的回合延续下去。
什么意思?
斯塔霍夫斯基能够从高文的挥拍动作、击球习惯以及自己回球的旋转和力量压制,提前一步做出判断,然后提前到位进行下一拍击球。
预判,其实也是高文的强项,但明显高文的比赛经验不足,对于一些击球动作的判断还是不够准确,另外,对于对手的击球习惯以及线路选择也缺少过往经验的累积,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收集数据。
这一点点微弱的区别,体现在比赛对抗里,也就是毫厘之差,却能够直接影响到击球点的选择以及击球动作的舒展,进而直接反应在回球质量上,自然而然地,这也就让高文陷入更大的压力之中。
一方面,自己的回球需要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对手的回球质量也需要自己花费更多气力。
虽然斯塔霍夫斯基因为伤病原因,今年已经没有了去年的状态,但“伤病版本”的斯塔霍夫斯基在挑战赛级别里,依旧是顶尖的存在,整体实力完全可以和小兹维列夫相抗衡。
人人都在期待着前两号种子相遇的强强碰撞,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2:2”。
开场阶段,双方都在试探也在调整,尽管遭遇了一些对抗,但两名球员都没有送出破发点,成功保发。
选择率先发球的斯塔霍夫斯基在大比分平局之后,继续迎来自己的发球局,却没有想到,高文早早地就发起了攻击。
对于斯塔霍夫斯基来说,他有些惊讶却不意外,果然年轻人总是干劲十足,迫不及待就率先发起攻击;但经验丰富的斯塔霍夫斯基完全没有慌乱,沉稳应对,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气场,就和高文此前的任何一个对手都不同。
经验,这确实是无法弥补的差距,没有捷径,就只能通过实战慢慢累积。
“30:15”。
面对高文的连续抢攻,斯塔霍夫斯基用出色的防守化解对手的攻势,然后寻找到缝隙又完成反击。
也就是说,尽管高文率先出手,却没有能够转换成为得分,斯塔霍夫斯基沉稳大气的表现依旧牢牢掌控局面,在自己的发球局里保持领先,然后再稍稍不注意,高文又送出一个失误,对手就拿到了两个句点。
所以,这一句率先发力的高文就没有机会了吗?
“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