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疯狂学习以及教导徒弟的空隙,双喜还抽空把紫苏饮子给做了出来。
不然作为上次抽出来的菜谱,就这道菜品没有点亮,每次看见菜谱栏里黑黑的教程,双喜就觉得有点难受。
当然了,有几道菜双喜不是不想做,而是自己等级不够,连打开看教程的资格都没有。
紫苏引子,首先需要的就是紫苏叶,这道饮品在宋朝的时候,可以算是饮品界的扛把子了。
双喜能够知道这个知识点,主要还是要归功于穿越前看的电视剧,电视剧看多了,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在慧县,紫苏叶还是很好买的,而且价格十分便宜,比系统商城里的便宜多了,因为时人还没有发掘出紫苏叶的各种做法,自然不会涨价。
看到双喜前去购买,对方还十分好心的询问双喜是否知道这个是紫苏叶,可千万别买错了。
双喜将挑出来的紫苏叶,一片片在井水里清洗干净,然后放到一旁烤干备用。
将干橘皮和甘草放入纱布中,用白色的线把纱布系上,变成一个粗糙版的茶包,因为是要做饮品,用量就比较多,这个茶包比双喜的两个拳头还大。
双喜在锅里放入紫苏叶和清水,然后把茶包放进去,并且放入适量冰糖,用大火将其煮开。
等锅里的水煮开以后,用过滤的筛子,把茶包和紫苏叶以及在熬煮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杂质过滤干净。
过滤干净的紫苏水是茶黄色的,这个时候滴一两滴醋进去,颜色就会变成漂亮的紫红色,
双喜第一个喝了一口,这味道怎么说呢?
双喜皱起眉头,说句实在话对于不爱喝茶的人来说,这味道没有滴了醋以后的颜色吸引人,单看颜色,紫红色的色彩配上漂亮的瓷碗,有一种梦里看花,娇艳绮丽的美感。
但是入口的味道是喝过以后慢慢回甘的感觉,整体来看还是和茶水比较接近的,只是没有茶叶那么苦。
对于爱喝水果饮料的双喜而言,也就是七十分的评价吧。
她还以为自己加了冰糖,喝起来应该甜甜的,果然还是纯天然的水果榨汁比较适合她。
双喜虽然对这道饮品并不感冒,但系统还是给出了完美的评价。
在饭馆里,紫苏饮子的价格也不贵,主要是整个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并没有什么操作性。
但是命运往往就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跨了一大步,紫苏饮子能够在宋朝风靡全国是有一定道理的,甚至对方还出现在了清明上河图中,就足以证明古人对它的喜爱。
双喜的小饭馆,借了当初在饭馆摆摊的光,经常会有书院的学子前来光顾,恰好这么多的老主顾里,颇有一群热衷于尝试新品的美食爱好者。
这些学子粗粗尝了一口便惊为天人,这一道茶水,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口味颇有一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感觉。
“初尝口感并不涩,反而是带着香气正常的茶水味,隐隐约约中还有一点点柑橘的味道,最妙的是尝了之后,唇舌之中那茶水的回甘味,简直妙极!”
双喜路过的时候,恰巧听到其中一人如此夸张的形容紫苏饮子,差点左脚绊右脚,摔倒在众人面前。
双喜:咱们喝的是同一锅紫苏饮子吗?
然后紫苏饮子的销售方向,就朝双喜不可控制的路口狂奔而去。
每日都有学子慕名而来,然后点上一大杯带走,主要是双喜的饭馆布置不够清新雅致,配不上他们一边品茶一边畅谈理想抱负,诗词歌赋的情操。
就连旁边的几家客栈都特地来双喜这里买几锅带走,方便住在客栈的客人饮用。
双喜摩挲着下巴:“莫非我的价格定的太便宜了?有这么好喝吗?”
彭账房笑了出声,又担心自己的东家以为自己在嘲笑她,连忙解释:
“不是小东家价格定便宜了,而是您不懂文人墨客,读书人人追捧带来的影响力。”
经过彭账房的细心解释,双喜终于知道,为什么紫苏饮子能够如此的大受欢迎。
还是那群读书人帮的忙,他们先在双喜这里尝过紫苏饮子,然后觉得此饮品不俗,便打包带走带到书院里,各种推荐给同窗好友。
其中就有特别擅长写文章的人,喝了这杯紫苏饮子之后,这人居然灵感爆棚,写了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
大概就是在说,这紫苏饮子虽然便宜,不如那些名贵茶叶价值高,但是它色彩艳丽,入口回甘。
就如同他们这些寒窗苦读十年的读书人一样,虽然出身贫寒,不如那些世家子弟高贵家境好,但是因为心怀为国为民的志向,拥有不同于常人的才气和能力。
只要坚持不放弃,早晚有一天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万丈,简单来说就是甜头在后面呢!
嗯,双喜从彭账房这里知道了对方的文章以后,心中虽然很感激对方的文章,助攻了自己的生意,但也对写文章这个人有一种自恋的评价。
好一个先抑后扬,先说自己出生不好,然后疯狂肯定自己志向高,有才气和能力,对方后面有没有甜头双喜不知道,但是因为对方,赚钱的甜头双喜这个商人先品尝到了。
双喜想到了自己这段时间正在上的谋略课,老师曾经说过要广结善缘,尤其是在古代这种文人墨客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时代背景,笔杆子有时候比枪杆子还要硬。
“彭账房,你既然能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想必和对方应该也算说得上话吧?”
双喜想了想,转头对着彭账房开口。
彭账房算账的手一顿,然后认真回答:“算不上认识,我曾经儿时的同窗,如今和对方在同一位先生处上课。”
“既然这样,明日我买上一方砚台,麻烦你帮我转交给对方,或许对方本意并不是为了咱们饭馆宣传,但毕竟承了对方的情,该答谢的还是要谢的。”
双喜说完,彭账房也爽快的答应了,这种行为并不算少见,自己同窗中有不少考上秀才的人,只要对方考上秀才,县里的这些商户不管和对方熟不熟,总是会送上一些贺礼。
这种行为大概就是提前给未来的大腿施施肥,对方要是真能成什么大官,不说以后罩着自己,但至少送礼的人心里有安全感呀。